您有新信

 
欲貪和五蘊的關係
#1
hank
請問CBS,「欲貪」是否屬於五蘊中的行蘊?

會這樣問是因為,個人認知中,五蘊包含了人類的一切行為,
因此欲貪也應被五蘊所涵蓋,是其中一蘊的展現。

不知是否正確....

謝謝!
Sat May 29 20:28:25 2010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欲貪和五蘊的關係
#2
Heaven
※ 引述《hank (hank)》之銘言:
> 請問CBS,「欲貪」是否屬於五蘊中的行蘊?
> 會這樣問是因為,個人認知中,五蘊包含了人類的一切行為,
> 因此欲貪也應被五蘊所涵蓋,是其中一蘊的展現。
> 不知是否正確....
> 謝謝!

以下是根據南傳阿毘達摩的說法:

http://www.onlinedhamma.net/nanda/Tipitaka/Post-Canon/Abhidhammattha-Sangaha/Ve
n-Bodhi-2-Dhammagavesaka/vaggo2.htm

(以上網址可能被切斷, 請自行連接)

上面網址的內容在一開始不遠處的表 2-1 有列出 52 心所

第 2 個 "受" 即是 "受蘊" , 第 3 個 "想" 即是 "想蘊",
其餘 50 個, 合起就是 "行蘊"

第 18 個是 "貪" , 因此 "貪" 的確是 "行蘊" 的一種.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Mon May 31 10:35:41 2010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欲貪和五蘊的關係
#3
邱大剛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請問CBS,「欲貪」是否屬於五蘊中的行蘊?
> > 會這樣問是因為,個人認知中,五蘊包含了人類的一切行為,
> > 因此欲貪也應被五蘊所涵蓋,是其中一蘊的展現。
> > 不知是否正確....
> "貪" 的確是 "行蘊" 的一種.

    "貪" 是意的造作,因此是行蘊之一。Heaven 這邊引用的是沒錯。

    昨天讀經會上 hank 問欲貪與五蘊的關係時,我的答案好像不太
一樣,是因為我把十二因緣的過程都牽進來了,欲貪的過程是五蘊都
參與。不過若作細部分解,的確說 "貪是行蘊的一種" 才精準。

Have a nice day!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Mon May 31 11:59:15 2010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欲貪和五蘊的關係
#4
巫師
※ 引述《hank (hank)》之銘言:
> 請問CBS,「欲貪」是否屬於五蘊中的行蘊?
> 會這樣問是因為,個人認知中,五蘊包含了人類的一切行為,
> 因此欲貪也應被五蘊所涵蓋,是其中一蘊的展現。
> 不知是否正確....
> 謝謝!

這段經文給hank參考看看...五蘊本身有積集之意,要以前後順序一個
扣一個來想並找出關鍵固然比較好分析,但五蘊本身是互相影響互相
增益的,共同點都是由於貪愛。和十二因緣一起看會有助於瞭解這個
命題。其中的『更樂』是『觸』的另一種翻譯。

-----------------------------------------------------------
《佛開解梵志阿[颱-台+(犮-乂+又)]經》卷1:「

而我沙門。亦猶若此。自念生死久繫五陰。更苦無量。今得解脫。

何謂五陰。一色二痛(受)三想四行五識。
此五覆人。令不見道。

沙門自思。覺知無常。身非其身。愚癡意解。心無所著。色陰已除。是第一喜。

沙門思念。自見身中五藏不淨。貪欲意解。善惡無二。痛陰已除。是第二喜。
沙門精思。見恩愛苦。不為漏習。無更樂意。想陰已除。是第三喜。
沙門思惟。身口意淨。無復喜怒。寂然意定。不起不為。行陰已除。是第四喜。

沙門自念。得佛清化。斷諸緣起。癡愛盡滅。識陰已除。是第五歡喜也。」

(CBETA, T01, no. 20, p. 261, c27-p. 262, a9)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換成紅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兩片烤魚下巴  (換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內容的節目(換成鬼話連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擺熱呼呼的黑輪攤,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變成老頭子的模樣:  就是櫻桃爺爺那個樣子, 有點呆呆的很可愛.
                             
Mon May 31 15:41:01 2010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欲貪和五蘊的關係
#5
dc0303
會這樣問是因為,個人認知中,五蘊包含了人類的一切行為,
------------------------------------------------------
人類的一切思想行為是行蘊~即每個人的生命的內容~而且剎那剎那變異


因此欲貪也應被五蘊所涵蓋,是其中一蘊的展現。
-------------------------------------------
欲貪是五取蘊~貪即取~不斷取也不斷不取~即行蘊


眾生都有五蘊~凡夫眾生五取蘊間間斷斷的~聖者只有五蘊的活動~不取
2012年 8月27日 20:17:08 星期一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欲貪和五蘊的關係
#6
Charlie Wang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銘言:
> 會這樣問是因為,個人認知中,五蘊包含了人類的一切行為,
> ------------------------------------------------------
> 人類的一切思想行為是行蘊~即每個人的生命的內容~而且剎那剎那變異
> 因此欲貪也應被五蘊所涵蓋,是其中一蘊的展現。
> -------------------------------------------
> 欲貪是五取蘊~貪即取~不斷取也不斷不取~即行蘊
> 眾生都有五蘊~凡夫眾生五取蘊間間斷斷的~聖者只有五蘊的活動~不取

在經文的解釋上...[五蘊]與[五取蘊]是完全不同的.

以[色]為例子..

色陰:四大因,四大緣,是名色陰.所以者何?諸所有色陰,彼一切悉皆四大,緣四大造故.[雜
阿含58經]

[色取陰]: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過去,未來,現在,生欲貪,瞋恚,愚癡及餘種種上煩惱心
法‥是名受陰----[雜阿含55經]

表示...若到了[五取蘊]....就一定[有漏]有三毒!

又感受之得以成立至少有三個要素:(1)與外境接觸(觸).(2)接觸時知覺能力處於開放可用的狀
態(覺).(3)內心的慾望(欲)....[雜阿含481經]

所以順欲則樂受;不順欲則苦受;和當時的欲無關則不苦不樂受!

可見眾生在感受時....慾望都已經存在裡面了!

所以是釋迦佛說:上根者在[受受蘊]修持.中根者在[想受蘊]修持;下根者在[行受蘊]修持!

以上資料供參考!
2012年 8月28日 14:17:50 星期二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欲貪和五蘊的關係
#7
Charlie Wang
※ 引述《newgolfwcl (Charlie Wang)》之銘言:
> > 會這樣問是因為,個人認知中,五蘊包含了人類的一切行為,
> > ------------------------------------------------------
> > 人類的一切思想行為是行蘊~即每個人的生命的內容~而且剎那剎那變異
> > 因此欲貪也應被五蘊所涵蓋,是其中一蘊的展現。
> > -------------------------------------------
> > 欲貪是五取蘊~貪即取~不斷取也不斷不取~即行蘊
> > 眾生都有五蘊~凡夫眾生五取蘊間間斷斷的~聖者只有五蘊的活動~不取

Sorry!   重新整理一次...

在經文的解釋上...[五蘊]與[五取蘊]是完全不同的.

以[色]為例子..

色陰:四大因,四大緣,是名色陰.所以者何?諸所有色陰,彼一切悉皆四大,緣四大造故.----
[雜阿含58經]

[色取陰]: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過去,未來,現在,生欲貪,瞋恚,愚癡及餘種種上煩惱心
法‥是名受陰----[雜阿含55經]

表示...若到了[五取蘊]....就一定[有漏]有三毒!

又感受之得以成立;至少有三個要素:(1)與外境接觸(觸).(2)接觸時知覺能力處於開放可用的
狀態(覺).(3)內心的慾望(欲)....[雜阿含481經]

所以順欲則樂受;不順欲則苦受;和當時的欲無關則不苦不樂受!

可見眾生在感受時....慾望都已經存在裡面了!

所以是釋迦佛說:上根者在[受受蘊]修持.中根者在[想受蘊]修持;下根者在[行受蘊]修持!

以上資料供參考!
2012年 8月28日 14:27:43 星期二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欲貪和五蘊的關係
#8
dc0303
> 可見眾生在感受時....慾望都已經存在裡面了!

觸受愛取有

觸受無法避免~愛取則可避免~取要經過愛(即喜歡與不喜歡)

有何法避免愛取呢?

只有緊貼自然法則

sabahva dhamma -- 實相,自然的真實狀態
sabbha dhamma anatta --〈一切法無我〉自然法則;宇宙中的每一件事物都無自性。(無自主
性)
sabbha sankhara anicca --〈一切因緣法無常〉自然法則;所有因緣和合的事物都是不永恆
的。
sabbha sankhara dukkha --〈諸行是苦〉自然法則;所有因緣和合的事物都是苦。

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苦苦~開始苦結束會遇如下2苦
壞苦~開始樂受結束會遇其他2苦
行苦~開始不苦不樂結束會遇其他2苦
2012年 8月29日 12:14:30 星期三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欲貪和五蘊的關係
#9
dc0303
非五蘊即取

亦非五蘊異取

於其中間欲貪是五取蘊凡夫眾生

當斷欲貪(都無可取)則心解脫究竟苦邊

前後文:

 -1- 有眼有色有眼識否?有。
 
 -2- 緣眼色生眼識否?是。
 
 -3- 緣眼色生眼識,彼因彼緣為常為無常?無常。
 
 -4- 彼因彼緣生滅變異,彼識住耶?不住。 

 -5- 彼法若生若滅可知!是中寧見是我、異我、相在否?是無我、無異我、不相在。
 
 -6- 當正觀六識無常!
 
 -7- 當正觀(無常)時,都無可取!無可取故無所著!
2013年11月25日 20:05:57 星期一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欲貪和五蘊的關係
#10
dc0303
訂正:

{{人類的一切思想行為是行蘊~即每個人的生命的內容~而且剎那剎那變異}}

每個人的生命的內容是想蘊~

想蘊有資料庫負責資料庫的比對

資料庫是一個人的智商或智慧力多寡的儲存所

前五識交第六識

第六識交想蘊比對

生起貪瞋癡(不如理作意)或戒定慧(如理作意)

再由行蘊造作貪瞋癡(不如理作意)或造作戒定慧(如理作意)

---------------

當你的正確的佛學知識(本身沒有慧力量)轉為佛學的素養(才有慧力量)

是儲存在想蘊

足夠的慧力(佛學的素養)才能讓貪瞋癡不生起

所以想蘊才是每個人的生命的內容

行蘊是執行單位

滅受想定則暫時中斷生命之流(穫暫時無貪瞋癡的活動---涅槃)

抱歉

以前說錯了

-----------


>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 法洲法依 自洲自依 不異洲 不異依
> Buddha only shows the way, we shall walk hard by ourself.

> 勤修戒定慧 熄滅貪瞋癡

>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懺悔宿業悉消除,今世勤修佛聖道。
2014年11月26日 13:39:27 星期三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欲貪和五蘊的關係
#11
拉比
感謝大德的分享!

大德!請問:引言中「上根者在[受受蘊]修持.中根者在[想受蘊]修持;下根者在[行受蘊]修持」之說,出自何經?


※ 引述《newgolfwcl (Charlie Wang)》之銘言:
> ......
> 所以是釋迦佛說:上根者在[受受蘊]修持.中根者在[想受蘊]修持;下根者在[行受蘊]修持!
> ......
2014年11月27日 5:15:16 星期四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欲貪和五蘊的關係
#12
dc0303
想蘊是決策單位

行蘊是執行單位,

決策單位的決策交由執行單位,

決策單位不只決策一次,

執行單位也不只執行一次,

如贊毀所生起的喜怒(感受)會由決策單位一再決策,

當佛學的知識到達佛學的素養時,

發現行蘊所造作因贊毀所生起的的喜怒(感受)是不對的(我見起現行)時候,

於是下一次(下一剎那)不再生起喜怒(我見不起現行),

那時八正道的佛學素養發揮作用,

功夫深了將引導至苦的止熄,

---------------

起步時想蘊如生起貪瞋的決策是受第一箭,

行蘊如不去執行造作也是佛學的素養慧的力量,

將不受第二箭,

要達很高佛學的素養慧力量才能不受第一箭!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只有依八正道聞思修才能作到,
2014年11月27日 16:08:06 星期四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欲貪和五蘊的關係
#13
邱大剛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銘言:
> 當你的正確的佛學知識(本身沒有慧力量)轉為佛學的素養(才有慧力量)
> 是儲存在想蘊
> 足夠的慧力(佛學的素養)才能讓貪瞋癡不生起
> 所以想蘊才是每個人的生命的內容

    好像有點怪怪的 :)

    沒關係,《雜阿含經》好好研究前三卷,就會比較清楚了。可參考
http://buddhaspace.org/agama/

    Anyway, 佛法講五蘊的重點在於五蘊都是因緣生滅的,都是無我的。

Have a nice day!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Fri Jan 23 17:16:52 2015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