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olzen (果任)》之銘言:
> 最近在看獅子文集中的雜阿含經卷第二、(三三)[0007b22] 中的一段:
>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 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應於色病、苦生,亦不應於色欲令如是①、
> 不令如是。以色無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於意云何?色為是常、為無常耶?」
> 其中的:《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是否漏掉一個「不」?而應
> 為:《亦不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golzen 看得蠻細的。這個問題的確很難回答,因為用中文的語法,用肯定句
或否定句都說得通 :P
這在大正藏中就已是如此了,因此 CBETA 乃至獅子吼 wiki 上都不敢予以
更動,就有待讀者自行勘酌了。還好的是主旨以及結論都很清楚,主要就是
描述「五陰無常,因此不如我意;如果五陰是我,那麼五陰應該不會有不如
我意的地方,而是我想要怎麼樣、五陰就要那樣,不會無常、苦」,此字
的闕漏不太影響經文意旨。
若就考據來看,第33經在《雜阿含經》中還有34、86、87、316、317、318
等經意旨相近,都可以比對,不過也有些闕漏的問題。至於南傳巴利藏
相關經文幾乎都掉光了,只剩一經(相應部22相應59經/無我相經),
有可能當初巴利藏在近代集結時的僧侶們覺得這幾部經的字句有闕漏,不好
處理,就把可能有闕漏、不好解釋的直接刪掉了。(巴利藏在後代再次結集
時,若當時結集者共同認為有疑義的地方,就直接改掉或刪掉。而中國重視
訓詁,所以比較不敢直接刪改經文。)
Have a nice day!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