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雜阿含經》的防蛇咒
#1
邱大剛
    《雜阿含經》卷九第252經有防蛇咒。在對應的南傳『相應部尼柯耶』
沒有,因此一些人認為是北傳翻譯本來源的部派加的,並認為《雜阿含經》
不說咒術章句。

    剛才發現在南傳大藏經『律藏』【小品.5 小事犍度】Vinaya. Cullavagga.
V. No.6(對蛇之護咒),好像是這一段的對應咒術章句?

    請教是否有人對於南傳律藏那一段有見過原文的? 對比如何?

謝謝!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Sat Jul 4 21:32:30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雜阿含經》的防蛇咒
#2
難得的長假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雜阿含經》卷九第252經有防蛇咒。在對應的南傳『相應部尼柯耶』
> 沒有,因此一些人認為是北傳翻譯本來源的部派加的,並認為《雜阿含經》
> 不說咒術章句。
>     剛才發現在南傳大藏經『律藏』【小品.5 小事犍度】Vinaya. Cullavagga.
> V. No.6(對蛇之護咒),好像是這一段的對應咒術章句?
>     請教是否有人對於南傳律藏那一段有見過原文的? 對比如何?
> 謝謝!
學長你好,僅提供一點知道的訊息~

首先,香光莊嚴曾有一篇文章談到此事,
網址如下: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2005/73/73bs1.htm


但就我在緬甸時的觀察,
這些護咒似乎應用不普遍。他們比較喜歡用改編後的巴利文祝願,
去過幾個不同派別的寺院,早晚課也都是誦一樣的祝願。

至於蛇護咒,其實整個東南亞地區蛇之多是我們很難想像的,
以緬甸為例,因為溼熱氣候的關係,整個就很適合蛇的居住,
首都仰光從英國殖民算起已經開發兩百年了,郊區的山丘
直接就叫naga山,聽說在五十年前都還佈滿大蟒,
這種大蟒後來被有錢的美國人抓去氣候相近的佛州養,
棄養之後造成很大的生態問題。之前和美洲鱷相吞的事就很出名。
http://blogs.warwick.ac.uk/echan/gallery/misc_gallerie/

至於其他省份就不用說了,基本上出了仰光五十里就是100前的台灣,
更鄉下一點的省份還要落後200年。到處都是蛇患,
即使是外國人最喜歡去的觀光勝地Bagan。當地人說天黑
後千萬不要踏上草地,毒蛇很多。
我在飯店草坪也親眼看到蛇攻進來捕食青蛙。

但即便蛇患如此,我還是沒聽聞過僧俗四眾念誦蛇護咒,
那他們怎麼面對這種情況呢?
實務上看到有三個做法,
第一在佛寺建築相當於「燕尾脊」的部位做上龍頭,
或是在某些蛇患特別嚴重地區的寺院直接以偏殿祭拜Naga,
可能想說拜了蛇王會保庇。
第二,某些禪修道場是教人修慈心觀,例如帕奧禪林。
其文本就是大家應該都聽過的慈經Metta Sutta。
第三,實戰故事。我的朋友,一位熱衷佛教的醫生
幾年前以軍醫身分被派到泰緬邊境跟少數民族打仗,
有看過藍波四吧,那裡真的是人間地獄,
在叢林裡天天都有人被游擊隊摸掉頭,
他們在叢林中根本沒有營舍,都直接睡在樹下,
而這位醫生就在一條大蟒蛇下睡了九個月,
(沒辦法,因為他們部隊基本上算是被包圍住)
我問他怎麼跟一條大蟒共處九個月?
他說他無時無刻都在對它念誦  世尊十種功德,
他認為蟒蛇可以藉由他分享的功德得到益處。
我想這某一程度代表了南傳教徒的看法。
Sun Jul 5 03:06:41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雜阿含經》的防蛇咒
#3
邱大剛
    謝謝 sivathika 豐富的解說! 蠻有幫助的!

    也感謝不具名網友上傳該部份的漢譯掃瞄檔,
http://0rz.tw/hOKEO
已顯示在雜阿含第九卷的 252 經的「進階辨正」中:

Have a nice day!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Mon Jul 6 00:32:52 200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雜阿含經》的防蛇咒
#4
邱大剛
這幾天仔細的 review 《雜阿含經》卷9,以確保註釋內容的正確,較全面的領會
第252經,對應到《增壹阿含經》卷14中相關的內容,而融會貫通了。因此對252
經的「讀經拾得」作了些補充如下,也提供給各位參考:

http://0rz.tw/c98eO

□本經中對蛇的護咒:

本經在南傳《相應部尼柯耶》的對應經文沒有偈誦和對蛇的護咒,因此有些人
斷言偈誦和對蛇的護咒是北傳《雜阿含經》所增添的。殊不知此經護咒的部份
,在南傳是歸類於律藏:南傳律藏《小品》〈5 小事犍度〉第6條對蛇之護咒。
也就是說護咒並非北傳所增添,而是在南傳被歸入律藏中。這是合理的,因為
南北傳的經律分類本來就有差別,基於生活上遇到的狀況而制訂的律儀,許多
是收錄於律藏。此外,《四分律》、《五分律》、《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
、南傳《蘊護衛經》等經律也都有相關經文,這些經律都有說護咒,其中大多
的護咒與本經偈誦的部份相似。

但必須注意並不是唸咒語就不會被蛇咬,重點是「慈一切眾生」、「亦離煩惱
生」的慈三昧,並祈請三寶加護,如同本經偈中所說。另外像《增壹阿含經》
卷十四〈24 高幢品〉中也有記載佛陀以慈三昧漸除毒龍的瞋心,降伏了毒龍,
不受毒龍所害,要防小蛇侵害自然是小事一樁。在本經中,佛陀毫不藏私的分
享以慈三昧對治毒龍毒蛇的行法,這是實際可行的慈三昧的應用,而不是迷信
或外道法。以優波先那比丘的修行,若當初知此行法,自然「則不中毒,身亦
不壞」了。若有人只會誦咒卻無慈心,妄想靠咒語就不被蛇咬,那無非是畫虎
類犬,學了皮毛卻忘了根本,恐怕就沒什麼效果了。

□咒術章句:

佛陀在剛開始弘法時只教核心法義,大多弟子則很快地證果。但當弟子人數
大增、素質不一後,為了讓不同根器的弟子都能修行解脫,而施設不同的法
門,對於弟子的行持也隨須求而調整。例如《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第809經、
南傳《相應部尼柯耶》54相應9經載道,佛陀早期教導比丘打坐以不淨觀為主
,但後來有比丘福慧不足,修不淨觀後過度厭世而自殺,因此佛陀改教比丘
較溫和的安那般那(觀呼吸)法門。另外像《中阿含經》卷五十第193經、南
傳《中部尼柯耶》第21經記載,佛陀曾要求出家弟子日中一食,每天只吃正
午一餐,以節省耗費在吃飯的時間,精進修行。但後來可能因為不是每位弟
子都適合日中一食,而改為過午不食,也就是今日的比丘戒的內容。

咒語的議題也是如此,早期佛弟子很快就能證果,沒有了身見也就不會想要
趨吉避凶,《中阿含經》卷四十七〈3 心品〉第181經多界經中佛陀即表示
聖者不會持咒外求離苦。當時婆羅門教常以咒術辦事或變神通,但佛陀則要
弟子專心修習戒定慧,縱有神通也不外顯,並禁止出家眾持誦外道咒術,佛
陀稱之為世俗咒術或畜牲咒。但當弟子變多而有人須要以咒語排除於世間的
修行的阻礙時,佛陀則允許使用咒語,例如《四分律》卷二十七載「若誦治
毒咒,以護身故,無犯。」、南傳律藏《大分別》〈49 波逸提〉第2條之2「
學憶持、為守護而學咒文…不犯也」。

南傳《長部尼柯耶》第32經阿吒曩胝經中毗沙門天王眾發願守護四眾排除惡
鬼神造成的障礙,表示若四眾須要四天王天守護以避免非人的侵擾時,可以
持誦此經,此經的北傳譯本《長阿含經》卷十二第19經大會經則音譯四天王
天部眾的名字,稱為結咒。《佛說灌頂經》卷六則有幾乎一樣的咒語,並解
說這咒語是分別召請四大天王及其帶領或降伏的天龍八部,以護持行者,免
受魔擾。實務上,很多護咒的內容即是皈依三寶並召請護法龍天守護。

這些咒語原本的梵語或巴利語或都是有實際意涵的,由三寶的真實語或諸天
的護持而有其功效,很多譯師會義譯一遍、音譯一遍,而後人常以為音譯才
是咒語。依《五分律》卷十八等等律制,比丘在接受飲食供養後,要咒願為
施主祈福,說法後也要咒願迴向。」《四分律》卷二十一等經律即記載佛陀
本人在最初成道,接受商賈供養後,即咒願迴向之:「所為布施者,必獲其
利義;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增壹阿含經》卷二十九〈37 六重品〉
第4經等經中佛說咒願有六德,《雜阿含經》卷四十七第1241經則顯示這些迴
向確實能為施主帶來利益。《中阿含經》卷四〈2 業相應品〉第20經波羅牢
經、《中阿含經》卷二十九〈1 大品〉第124經八難經等經則表示「有咒說」
是世間正見之一。

實務上,除了北傳有持咒的行法,南傳《大護衛經》 也包含許多經,記載
各種護咒。南傳比丘在出家、接受布施、誦戒日、結夏安居日等場合有念誦
護衛經的傳統,許多寺院則將護衛經列入每日的課誦。居士們也有在各婚喪
喜慶場合邀請僧眾念誦護衛經祈福迴向的習俗。南傳《彌蘭陀王問經》也記
載並認可防護咒的使用,顯示了上座部佛教自初期即有咒語的使用。『香光
莊嚴』雜誌第37期所翻譯的「消災佛教」一文,則以學術角度描述當今緬甸
寺院持誦咒語的普遍情形。

《阿含經》沒有否定咒語在世間的效果,但更強調修習四聖諦而解脫的核心
法義,畢竟若因為咒語而增強了貪瞋痴,那離解脫自然越來越遠。像《長阿
含經》卷十四第21經梵動經及各律中都禁止比丘以咒術求取名聞利養。把握
住佛教的核心、勤修戒定慧以求解脫才是最重要的。

諸天願意幫忙四眾排除障礙以利修行,但解脫則必須由行者自己達成。如同
本經偈中所說,慈悲能化解諸惡,三寶能化解三毒,善修八正道,才能得到
出世間的解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Sun Nov 25 15:56:17 201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