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e: 答問:智旭四恨
#1
白非白
※ 引述《images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之銘言:
> 憨山大師夢遊集是憨山老人夢遊集嗎?
> http://cbeta.org/result/normal/X73/1456_001.htm

  是的。
Sun Aug 26 10:17:32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答問:智旭四恨
#2
烏龜慢走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銘言:
> >     還是楞嚴經說的好:"知見立知, 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 斯即涅盤無
> > 漏真淨".  一點感想啊, 覺得大師他老人家太也忙了.
>   正如東坡居士說的“一肚子不合時宜”的前賢是比比皆是,
>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世上才多了些可愛。
    ^^^^^^^^^^^^^^^^^^^^^^^^^^^^^^^^^^                 
      後世看,或者要像學長這樣看才會覺得可愛吧?
      否則,他自己應該常常會生病...
      週邊的人也應該會為他擔心...也會覺得他不好相處吧?

      還有,大師是不是太想不開了?
      畢竟世尊在世時也只能隨份隨力,更何況是未証佛果之行者...
      此外,大師所願之事牽涉到眾生,只要牽涉到眾生,就不可能一世就可完成...
      
      雖然大師很偉大,學長(及各位)還是不要像大師這樣...
      否則,可能會讓週邊的人覺得很有壓力、也不好相處,能做的也就更有限 :)
2007年 8月26日 14:57:07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答問:智旭四恨
#3
烏龜慢走
※ 引述《belleyyc (烏龜慢走)》之銘言:
> >   正如東坡居士說的“一肚子不合時宜”的前賢是比比皆是,
> >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世上才多了些可愛。
>     ^^^^^^^^^^^^^^^^^^^^^^^^^^^^^^^^^^                 
>       後世看,或者要像學長這樣看才會覺得可愛吧?
>       否則,他自己應該常常會生病...
>       週邊的人也應該會為他擔心...也會覺得他不好相處吧?
>       還有,大師是不是太想不開了?
>       畢竟世尊在世時也只能隨份隨力,更何況是未証佛果之行者...
>       此外,大師所願之事牽涉到眾生,只要牽涉到眾生,就不可能一世就可完成...
>       雖然大師很偉大,學長(及各位)還是不要像大師這樣...
                                      ^^^^^^^^^^^^^^^^^^^^
        抱歉∼沒說清楚,應該說,不要像大師這樣想不開...
        如果想開,應該就會隨份隨力,而且真的想做,生命之流是相續不斷,
        有些也無法急於一時...
        還有,如果想開了,對於方便善巧的學習與應用,應該也會更靈活吧?!(我想)

>       否則,可能會讓週邊的人覺得很有壓力、也不好相處,能做的也就更有限 :)
2007年 8月26日 15:24:53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答問:智旭四恨
#4
巫師
※ 引述《belleyyc (烏龜慢走)》之銘言:
> ※ 引述《belleyyc (烏龜慢走)》之銘言:
> >       畢竟世尊在世時也只能隨份隨力,更何況是未証佛果之行者...
> >       此外,大師所願之事牽涉到眾生,只要牽涉到眾生,就不可能一世就可完成...
> >       雖然大師很偉大,學長(及各位)還是不要像大師這樣...
>                                       ^^^^^^^^^^^^^^^^^^^^
>         抱歉∼沒說清楚,應該說,不要像大師這樣想不開...
>         如果想開,應該就會隨份隨力,而且真的想做,生命之流是相續不斷,

    如果大師真的想不開,怎能往生西方?或許就如諸天看到佛法漸滅會掉淚
    一樣,這種法滅情形在現世也差不多了,大師有恨或許只因他是性情中人而已。

    此恨應不同於三毒。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換成紅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兩片烤魚下巴  (換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內容的節目(換成鬼話連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擺熱呼呼的黑輪攤,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變成老頭子的模樣:  就是櫻桃爺爺那個樣子, 有點呆呆的很可愛.
                             
Sun Aug 26 19:44:27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答問:智旭四恨
#5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銘言:
>   回答的文章不適合轉貼吧。

好的,沒有問題。

改天有好文一樣會再徵詢您的意見。

>   送子觀音只管送子,教育是世尊和地藏的事。
>   宅配的送貨員不會把要送給收件人的貨納為己有吧?

是這樣的。

因為,是大師的父親持誦大悲咒十年才有大師出現在這世上,
我一直以為是觀音派祂的某一位金童下凡去,然後,金童有難
,或者有什麼問題,觀音菩薩總是會在最關鍵的時刻出手…

民間故事不是常這樣演嗎?

所以,我沒有將觀音定位成「送貨員」,而是理解成是觀音的
某一位弟子(金童)去完成某項使命,完成任務後,再回歸西
方極樂世界觀音菩薩的座下…

比如封神榜或者周星馳的電影食神一樣,大喊一聲「食神歸位~~」
就記起了以前的種種…諸如此類的。

當然,可能電影看太多;但實際上是不太明暸整個「佛菩薩完成某
項祈願的機制」所致。

所以,如果有時間,是否能解釋一下整個機制呢?

謝謝。

>   西方,依他自己的志願。

嗯,真是太好了啊;替大師高興吶。
--
佛光注照本命元辰,災星退度,福星臨;九曜保長生,運限和平,福壽永康寧。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人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南無大行普賢王菩薩。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Mon Aug 27 01:39:08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答問:智旭四恨
#6
愛做夢的小孩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銘言:
> 《智旭四恨》
>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他於是閉關到山中修禪,一直修到第
> 二年夏天,忽然大悟「從此性相二宗。一齊透徹。知其本
> 無矛盾。但是交光邪說。大誤人耳。是時一切經論。一切
> 公案。無不現前。旋自覺悟。解發非為聖證。故絕不語一
> 人。」這一年才二十五歲,相當於現在的大學畢業生。

        有宗(相宗)空宗本無矛盾,大師也是花不少時間
        才解發....的 :-(

> 「非為聖證。絕不語一人」自証自知的事當然無法外人道
> 也,只能和有同樣經驗的同修互相討論而已。

> 他雖然想生西方但是使他心碎的是:「戊子(50歲)..蓋
> 雖念念思歸樂土,而利人之夢未忘。..逮壬辰(54歲)秋
                  ^^^^^^^^^^^^^^
                  這是大師的大悲心

> ,波旬效力,助破夢中利人之想。..寢語(夢話)從此息
> 矣。」

                  這是大師的菩提心,無一眾生可度

> 五十四歲那年波旬“相助”,使他的弘法大夢終於破滅,
              ^^^^^^^^^^
              這才是關鍵所在,連魔王也是護法了,
              印象中,佛陀在未成佛前也曾為魔王,
              引起後來的人,把佛的本生看重,想法
              也比較包容與實際 :p

> 他知道大限快到了,在五十四歲自傳的最後他寫道:「生
> 平嘗有言曰:『漢宋註疏盛,而聖賢心法晦,如方木入圓
> 竅也。隨機羯磨出,而律學衰,如水添乳也。指月錄盛行
> ,而禪道壞。如鑿混沌竅也。四教儀流傳,而台宗昧,如
> 執死方醫變證也。』是故舉世若儒。若禪。若律。若教。
> 無不目為異物。疾若寇讎。」

             所以標題智旭四恨指
             1.儒2.禪3.律4.教

> 他感嘆儒教變成了國文課本,大家只會註解而沒有人去實
> 踐,好像四方形的木頭要放入圓洞中。律宗的戒律鬆散,
> 好像牛奶加了水稀釋掉一樣。禪宗的學說流行,指月錄成
> 了暢銷排行榜,但是禪宗卻死了,像是混沌被開了七個洞
> 一樣。天台宗的學說也是人手一冊,但天台宗卻亡了,好
> 像人拿了固定的藥方去醫需要加減用量的變症一樣,不可
> 能有效用。
> 關於混沌死亡的故事是出自《莊子》的寓言:「南海之帝
> 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
> 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
> 『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
> 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 渾沌以無分別而名渾沌,加了七個洞就不叫渾沌了,智旭
> 大師用於比喻禪宗之亡,令人心驚。他最後的願望是希望
> :「孑然長往。不知所終。」想要從世上消失。

           這裡,會不會是指「禪」與「教」的矛盾,
           非如人飲水不能自知的憾恨?

> 大師對儒道因空言而亡,禪宗因分別心而亡,律宗因散漫

        儒v.s.禪        禪v.s.教          禪v.s律

> 而亡,天台則早已是死屍的現況深感痛心又無可奈何,最

        教v.s.律

> 後他只有苦笑,寫下了最後道一句:「知我者。唯釋迦。
> 地藏乎。罪我者。亦唯釋迦。地藏乎。」讀之令人鼻酸。

        破解「四大矛盾」才會知道智旭法師說的「自證
        自知」的咚喔,....這樣的人,只好...自求多福了~
Mon Aug 27 08:18:19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