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e: 請教關於淨肉
#1
Heaven
※ 引述《pepsilin (知識天的圖書館員)》之銘言:
> > 前陣子與諸多學長的討論, 我覺得淨肉也有要求在家眾.
> 我本來也是這麼以為的。
> 但看到有那麼多人因為部派之別而懷疑五分律,
> 進而否認在家眾有守食淨肉之必要,
> 我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我的想法是若是 "懷疑" , 表示自己不確定.
例如我就不確定律部哪些一定正確, 哪些又一定不正確.
既然如此, 應該是盡量遵守.
若做不到的, 是自己要懺愧, 可以質疑, 但不應該反對.

> > 問題或許是市面肉品是否是為 "我" 殺.
>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
> 我自己的想法是:
> 如果可能的話,直接採取素食的生活方式,
> 便可完全避免各種想得到、想不到的“是否合乎淨肉”爭議。
> 素食,不過是更徹底的淨肉,如此而已。

食物千萬種, 素食只是某些選擇, 肉食也是只能選擇某些種,
所以我想選擇素食並沒有任何問題.

若說素食有問題, 是指堅信素食者才能修行解脫,
堅信素食才是佛陀制定的戒律....

若沒這些想法, 則素食只是眾多選擇之一. :)

  heaven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Sat Aug 18 13:37:20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關於淨肉
#2
Heaven
※ 引述《pepsilin (知識天的圖書館員)》之銘言:
> 釋尊制定戒律,多半是為了兩種理由:
> 1.解決各種已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實質爭議;
> 2.透過戒律保護弟子能練習將自我的生活調整於佛法之中。
> 因此,佛教的戒律有許多不同身份的層次,
> 不具某身份,就沒有觸犯該身份專屬的戒律問題。
> 但這只不過僅僅滿足於最低水準而已。
> 若客觀條件許可,多守合乎佛法的戒律只是更加保障自己的修行。

佛陀遺教很清楚, 應以戒為師. 足見戒的地位了.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Sat Aug 18 13:50:45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關於淨肉
#3
勿問我
(精華轉貼)這樣才算真正的實踐佛陀在世時遺留的教導:

Kammatthana森林傳統是由阿迦曼•布利達陀(Ajaan Mun Bhuridatto)在二十世紀早期
所建立的。阿迦曼的教法強調隱遁與嚴格的修行,他忠實地遵守比丘律制,並奉持十三
頭陀行的儀軌,例如外出托缽,穿碎布衣,住止在曠野裡,與一日一食等等。為了尋找
適合遺世獨立的修行處所,阿迦曼在泰國與寮國境內的曠野裡不定游方,而這樣也能盡
量避免那些定居於寺院時所需負擔的眾多雜務; 他選擇以這樣的方式,以便能日夜精進
於禪定的修習。儘管阿迦曼偏好出離隱遁的生活,這依然吸引了許多願意忍受刻苦叢林
生活的比丘追隨他,並成為他的弟子。

然而阿迦曼也招致了反對者的批評。他們認為,阿迦曼並不遵循泰國的佛教傳統。
對此,他的回應通常是: 「關於你們所宣稱的,要人們歸化特定時地條件下所孕育出的
傳統,對此,我並沒有多大興趣----如果,你們所說的『傳統』,是從人們的種種的
貪、瞋、痴所匯集而成的話。」事實上,他更樂於尋找並實踐「法」的「根本傳統」
(home culture),或稱之為聖者的傳統(the customs of the noble ones)---最初,
就是因為法的修習,使得佛陀與他的阿羅漢弟子得以覺悟。而所謂的「聖者的傳統」,
我們可由佛陀本身的一個故事了解的更清楚。佛陀成道後不久,他回到離開六年的家鄉,
試著將自己所發現的法(dhamma),傳達給他的家人。佛陀在城外的森林的待過一夜後,
於日出時分入城托缽乞食。這時他的父親淨飯王看到了,卻馬上走上前斥責他。
「真可恥啊!」淨飯王說:「在我們的家族裡,從來沒有人像你這樣乞討的!這簡直違反了
我們家族的傳統!」

「親愛的國王,」佛陀說,「現在的我,已經不再屬於家族的一員了;取而代之的,我是
聖者們的一份子。他們的傳統,才是我所樂於遵循的。」
Sat Aug 18 14:50:29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關於淨肉
#4
新世紀福音戰士EVA機
※ 引述《radiance (勿問我)》之銘言:
> > > 跳脫戒律去了解佛法也許是一條路
> > 戒律,是佛教的防腐劑,不可廢去。
> > 一但廢去,就是佛教衰弱的開始。
> 十分同意
> 戒律絕不可廢
> 好像我寫的被誤解了~~


不好意思哦,
「跳脫戒律去了解佛法也許是一條路」是你親口說的哦,
我可沒有誤解你哦。

--
----------------------------------------------------------------
新世紀福音戰士EVA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kFhPVAhV_o&mode=related&se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iRlAwyLfAU&mode=related&search=
----------------------------------------------------------------
Sat Aug 18 17:44:47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關於淨肉
#5
Heaven
※ 引述《EVA010200 (新世紀福音戰士EVA機)》之銘言:
> ※ 引述《radiance (勿問我)》之銘言:
> > > > 跳脫戒律去了解佛法也許是一條路
> > > 戒律,是佛教的防腐劑,不可廢去。
> > > 一但廢去,就是佛教衰弱的開始。
> > 十分同意
> > 戒律絕不可廢
> > 好像我寫的被誤解了~~
> 不好意思哦,
> 「跳脫戒律去了解佛法也許是一條路」是你親口說的哦,
> 我可沒有誤解你哦。

你應該看人家的前後文, 不應該斷章取義.

他已經說戒律是 "最低要求" , 又怎麼可能是認為可廢?

他的意思是跳過這一層, 由其他角度來了解佛法.

正如要了解一個人, 可以由他家庭了解起,
也可以跳過家庭, 由他的交友情況了解起.
但這並不表示這個人沒有家庭.

...不過, 我不認為戒律是最低要求... 因為要全部如法持守是蠻難的. :Q

  heaven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Sat Aug 18 17:55:21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關於淨肉
#6
勿問我
> 我自己的想法是:
> 如果可能的話,直接採取素食的生活方式,
> 便可完全避免各種想得到、想不到的“是否合乎淨肉”爭議。
> 素食,不過是更徹底的淨肉,如此而已。

大推這段~~

我們都知道Kammatthana森林傳統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做到
所以後代佛教的規定和釋尊時代的一定不同
後代在變動規定的時候要先考慮好規定之間的連動關係
就像我在修理零件的時候螺絲A要搭配螺帽B
如果螺絲A的規格已經找不到了
改用螺絲C的時候要先試看看螺帽B還合不合用
不合用的話一定要改用其它螺帽
如果以為想要做到最少的變動
堅持不肯更換螺帽
最後的結果就是零件鬆脫
在我的認知裡面“外出托缽-不素食”有著相當緊密的關連
如果只改成“不外出托缽-不素食”那麼規定之間就有脫鉤的風險
不然就是天天要操心“是否合乎淨肉”
哪有時間做好禪定的修習?

今天在素食網還看到
“全美各種飲食中,有毒化學殘餘物包括農藥,
  九五%∼九九%都來自肉、蛋、魚和乳製品。”
我坦承在食物方面無法做到視而不見!
有點小抱怨老師父母沒有教導正確的飲食知識
冤枉吃了幾十年的肉~~
Sat Aug 18 19:35:33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關於淨肉
#7
勿問我
> > 不好意思哦,
> > 「跳脫戒律去了解佛法也許是一條路」是你親口說的哦,
> > 我可沒有誤解你哦。

不好意思是我沒有說清楚
也謝謝heaven的解讀

> ...不過, 我不認為戒律是最低要求... 因為要全部如法持守是蠻難的. :Q

有同感
難怪釋尊說要以戒為師
改說"基本要求"大概比較貼切
Sat Aug 18 20:20:40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請教關於淨肉
#8
火之舞
這個討論串  各方意見已經討論的差不多了
想繼續討論者 請以引用經典加上說明的方式為之
本版是佛法討論版 所以理想的討論方式是以
引用經文加上自己的心得為之
遇有爭論或是不同的意見時  經文更是討論的依歸

為了閱讀上的方便性 偏向個人想法的文章會視需要
由版主決定去留  刪文不再另行通知

--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Sun Aug 19 01:21:14 200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