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關於'空'
#1
福至心靈 ^^
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關於空

晚輩一直在思索真正的境界
業可以空掉

那因果一定也可以空掉呀
就是胡仙的不昧因果的故事嘛 是嗎有沒有錯呀

另外
很好奇
神通是從定中來的嗎
楞嚴是這麼說可信度?

感覺上楞嚴像神話
古大德的參禪故事像天書

有的比

我的程度又卡住了 上不去 ㄎㄎㄎ
有沒有大德教晚輩該如何突破呢
--
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Sat Apr 15 01:00:25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關於'空'
#2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靈 ^^)》之銘言:

> 關於空
> 晚輩一直在思索真正的境界
            ^^^^

想、非想、非非想、想非非想,非想非非想、想非想非非想……

如果你能體「悟」上述的境界,大概也離空不遠。


> 那因果一定也可以空掉呀
> 就是胡仙的不昧因果的故事嘛 是嗎有沒有錯呀

不昧因果,是指不會不明白因果的道理。但什麼是空呢?或者什麼不是空呢?

> 另外
> 很好奇
> 神通是從定中來的嗎

神通是一種到達某種境界的副產品,是自然而然的;與其說從定中來,不如說
是切實遵照佛法修習,身口意三業逐漸清淨的某種「認証」。

拜懺,是身口意三業清淨的基本功。

> 楞嚴是這麼說可信度?
> 感覺上楞嚴像神話

您應該參考阿難和佛陀對於心的討論,佛陀如何開示這一段。
至於看起玄又玄的那些段落是不是真實,等你是否到了那個境界,你就可以印証。


> 古大德的參禪故事像天書
> 有的比
> 我的程度又卡住了 上不去 ㄎㄎㄎ
> 有沒有大德教晚輩該如何突破呢

拜懺、拜懺、還是拜懺。
持戒、持戒、還是持戒。
讀經、讀經、還是讀經。
實踐、實踐、還是實踐。

祝

道業有成

--
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人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南無大行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Sat Apr 15 02:21:37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關於'空'
#3
hank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靈 ^^)》之銘言:
> 罪從心起將心懺
> 心若滅時罪亦亡
> 心亡罪滅兩俱空
> 是則名為真懺悔
> 關於空
> 晚輩一直在思索真正的境界
> 業可以空掉
> 那因果一定也可以空掉呀
> 就是胡仙的不昧因果的故事嘛 是嗎有沒有錯呀

因、緣、果,因要變成果,得有助緣
因就像種子,要開花結果,中間得有水、陽光…等助緣

佛教講的是心解脫,雖然只要有肉身還是會受果報
但心已解脫無貪瞋痴,就不受五蘊之苦

> 另外
> 很好奇
> 神通是從定中來的嗎

如果只是要學定、學神通,可能從外道會較快

> 楞嚴是這麼說可信度?
> 感覺上楞嚴像神話
> 古大德的參禪故事像天書
> 有的比
> 我的程度又卡住了 上不去 ㄎㄎㄎ
> 有沒有大德教晚輩該如何突破呢

可以試著從四聖諦的第一『苦』聖諦觀察起
看什麼是令你痛苦的,仔細觀察苦的緣起變化生滅
觀察身體的苦、感受的苦、心的苦…
阿含經中有詳解喔 ^^


--

 祝 少病少惱起居輕利無憂苦!
Mon Apr 17 01:05:40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關於'空'
#4
福至心靈 ^^
※ 引述《hank (hank)》之銘言:
>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靈 ^^)》之銘言:
> > 罪從心起將心懺
> > 心若滅時罪亦亡
> > 心亡罪滅兩俱空
> > 是則名為真懺悔
> > 關於空
> > 晚輩一直在思索真正的境界
> > 業可以空掉
> > 那因果一定也可以空掉呀
> > 就是胡仙的不昧因果的故事嘛 是嗎有沒有錯呀
> 因、緣、果,因要變成果,得有助緣
> 因就像種子,要開花結果,中間得有水、陽光…等助緣
> 佛教講的是心解脫,雖然只要有肉身還是會受果報
> 但心已解脫無貪瞋痴,就不受五蘊之苦
> > 另外
> > 很好奇
> > 神通是從定中來的嗎
> 如果只是要學定、學神通,可能從外道會較快
我不懂外道的定義耶
所謂您外道的定義是什麼呀

> > 楞嚴是這麼說可信度?
> > 感覺上楞嚴像神話
> > 古大德的參禪故事像天書
> > 有的比
> > 我的程度又卡住了 上不去 ㄎㄎㄎ
> > 有沒有大德教晚輩該如何突破呢
> 可以試著從四聖諦的第一『苦』聖諦觀察起
> 看什麼是令你痛苦的,仔細觀察苦的緣起變化生滅
> 觀察身體的苦、感受的苦、心的苦…
> 阿含經中有詳解喔 ^^


為什麼一定要觀苦呀
這麼痛苦
有沒有觀樂 觀喜的方法

不然有時候會產生衝突耶
有沒有一種法門在執著中修息的

放 放不掉 妄念太重了

........






--
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Tue Apr 18 14:00:24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關於'空'
#5
愛做夢的小孩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靈 ^^)》之銘言:
> 為什麼一定要觀苦呀
> 這麼痛苦
> 有沒有觀樂 觀喜的方法
> 不然有時候會產生衝突耶
> 有沒有一種法門在執著中修息的
> 放 放不掉 妄念太重了
> ........

     聖嚴法師曾提過,知道自己妄念重、煩惱重,就是在修行了。


祝 和喜自在
Tue Apr 18 17:12:19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關於'空'
#6
福至心靈 ^^
※ 引述《sici1 (愛做夢的小孩)》之銘言:
>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靈 ^^)》之銘言:
> > 為什麼一定要觀苦呀
> > 這麼痛苦
> > 有沒有觀樂 觀喜的方法
> > 不然有時候會產生衝突耶
> > 有沒有一種法門在執著中修息的
> > 放 放不掉 妄念太重了
> > ........
>      聖嚴法師曾提過,知道自己妄念重、煩惱重,就是在修行了。
> 祝 和喜自在
可是
只是知道
要修到有成就大概要幾百萬劫吧 ㄎㄎ

有沒有開心修行的法門呀
--
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Tue Apr 18 20:16:53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關於'空'
#7
愛做夢的小孩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靈 ^^)》之銘言:
> 可是
> 只是知道
> 要修到有成就大概要幾百萬劫吧 ㄎㄎ
                   ^^^^^^^^^
      只要不修,不解脫,輪迴就無量無邊劫,區區幾百萬劫也值得了...


> 有沒有開心修行的法門呀

      有,心存善念,慈悲喜捨,不過不太容易修就是了~~~~

祝福你
Tue Apr 18 21:19:32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關於'空'
#8
福至心靈 ^^
> > 關於空
> > 晚輩一直在思索真正的境界
>             ^^^^
> 想、非想、非非想、想非非想,非想非非想、想非想非非想……
空的境界一定經歷這些過程嗎?

這是怎麼樣的過程
> 如果你能體「悟」上述的境界,大概也離空不遠。

> > 那因果一定也可以空掉呀
這個有沒有智者大德可以指導一下?

> > 神通是從定中來的嗎?
> 神通是一種到達某種境界的副產品,是自然而然的;與其說從定中來,不如說
> 是切實遵照佛法修習,身口意三業逐漸清淨的某種「認証」。
> 拜懺,是身口意三業清淨的基本功。

> > 感覺上楞嚴像神話
> 您應該參考阿難和佛陀對於心的討論,佛陀如何開示這一段。
> 至於看起玄又玄的那些段落是不是真實,等你是否到了那個境界,你就可以印証。
可不可以告訴我是哪一段呀˙ 感恩

> > 有沒有大德教晚輩該如何突破呢
> 拜懺、拜懺、還是拜懺。
> 持戒、持戒、還是持戒。
> 讀經、讀經、還是讀經。
> 實踐、實踐、還是實踐。
> 祝
> 道業有成

感恩 法喜充滿
--
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Tue Apr 25 00:10:18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關於'空'
#9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靈 ^^)》之銘言:
> 空的境界一定經歷這些過程嗎?
> 這是怎麼樣的過程

不要問我,甜蜜為什麼甜蜜,甘露為什麼甘露,吃飽為什麼吃飽,
這個要自己吃了才知道。

> 可不可以告訴我是哪一段呀˙ 感恩

這個在楞嚴經一開頭世尊救了阿難後,就開始了。
「心」的那一段並不好解,什麼在內不在外,不在內不在外……諸如此類的。
但楞嚴經是修定時的指南,尤其認識五十陰魔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但我覺得
您還不到那階段,可以先翻翻,略讀過一遍,但還是從雜阿含先來,從五戒先來,
從拜懺先來,這會比較好。

其實,還是跟著雜阿含的進度走是比較保險和穩當的。

所以,一切請從雜阿含開始。
-----
另,修行有沒有比較快樂的修行法,我是不知道,只是經歷過附佛外道
和外道的摸索後,才決定跟著世尊的腳步走,那時,並沒有考慮什麼修
行的苦與樂,只是覺得世尊的教法和講法比較深同我心,於是就跟著走
了。

有時是為了持戒的問題,皺起了眉頭,總覺得很囉嗦,也覺得辦不到,
但這種持戒通常是慢慢來的,沒有人要求你一蹴可及,只是怕你有沒有心。

拜懺、持戒,是最基本的,如果感到痛苦,有幾個原因:

一,不明瞭戒律的來由。

二,懶。三,心意不堅。四,習氣。

五,不適合佛門,機緣未到。

第一個不明暸戒律的來由,可以從聖嚴法師的《戒律學綱要》和懺雲法師(懺公)
的「五戒表解」開始了解起。

第二、三、四(其實可以這二三四可以歸為一類),就要靠自己了。第五個,可以
先暫離佛門,等自己真正認識佛門和摸索後再回來,反正佛門都是來去自由,這樣
你的信心也會比較堅定而不動搖,因為,這沒有比較後的結果,只有自己比較、摸
索,你才會覺世尊說得不錯,也比較深入。當然,如果你害怕出走後,被外道拖著
走,最後回不了佛門,那,還是待在佛門好了,從獅吼站的精華區先熟讀,有問題
就發問,這樣就能確保你走在佛門中,縱使方向有點小偏,但大抵上還是正確的方
向。


--
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人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南無大行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Tue Apr 25 01:38:36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關於'空'
#10
上隱很好......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靈 ^^)》之銘言:
> > 如果你能體「悟」上述的境界,大概也離空不遠。
> > > 那因果一定也可以空掉呀
> 這個有沒有智者大德可以指導一下?

    我不是智者,不過空掉"因","果"自然就
  不存在了。就像我們知道前面有一個坑洞,
  看到就不會踏進去,『看見』使我們空掉掉
  進坑洞的因了。

    但是已經造成的"因",就很難空得掉。就
  佛法而言,透過修習應該是有可能轉業因為
  菩提,甚至滅業。而這些也都沒有離開"空"
  的範圍與"空"的修持才對。

> > > 神通是從定中來的嗎?
> > 神通是一種到達某種境界的副產品,是自然而然的;與其說從定中來,不如說
> > 是切實遵照佛法修習,身口意三業逐漸清淨的某種「認証」。
> > 拜懺,是身口意三業清淨的基本功。
> > > 感覺上楞嚴像神話

    楞嚴的內容比較艱深,也可以先持楞嚴咒呀
  ,請佛菩薩保祐自己修持佛法,以期早成佛道
  。

> > 祝
> > 道業有成
> 感恩 法喜充滿


   法喜充滿


--
       守護 山林般清淨 揚風
       南無虛空藏菩薩摩訶薩       ---AmericaCaFe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大專學佛聯誼板, 天天過得青春有朝氣                                 Eureka
◆ 修改: 06/04/25  1:56:04 <219.87.12.250> 
Tue Apr 25 01:47:53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關於'空'
#11
火之舞
※ 引述《yaoan110 (福至心靈 ^^)》之銘言:
> 罪從心起將心懺
> 心若滅時罪亦亡
> 心亡罪滅兩俱空
> 是則名為真懺悔
> 關於空
> 晚輩一直在思索真正的境界
> 業可以空掉
> 那因果一定也可以空掉呀
> 就是胡仙的不昧因果的故事嘛 是嗎有沒有錯呀

只有完全解脫,業才會止息。
啥麼是業完全止息,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依照十二緣起來說,生老病死苦,都是要從無明緣行開始啟動。
所以無明滅後,這個鎖鍊斷掉。並非以前造的業被不見掉,而是
沒有條件讓那些業生起。

業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這種行為會造成一股潛在的力量,如果
有其他條件配合,那就會造成業報。不過,如果其他條件都不配
合,那還是不會生起。

而空,這個字就要好好推敲了。有時候行文的空,純粹就只是沒有
的意思。但更多時候,如果是講到無常、苦、空、無我,其中的空
,那並非沒有的意思。經典上提到,"照見五蘊皆空","觀色無常、
苦、空、非我",由此可知無常、苦、空,其含意並非是我們望文
生義的意思。必須要對五蘊如實觀察,才能明白何謂無常,何謂空
。也就是說 空 基本上是由對身心緣起的深刻洞察,而見到的深刻
的見解。所以我們也常聽到緣起性空---緣起的深刻性質就是空。
所以要明白空,是要靠聽經聞法、深修止觀,才能企及。就像是心
經說的:觀自在菩薩,行 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Tue May 23 04:32:54 2006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