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見地
#1
緣同
科學的發展提昇了物質文明,但也加速了環境的破壞,核子武器的威脅,能源的耗竭,基因工程的突
變,人工智慧的不可控制,而問題的根源就在見地上⋯

與時俱進的學佛者,不應避開科學的話題,因為科學探討宇宙人生的道理,與佛法並無二致,由否定
造物主的主觀存在,進而討論客觀的物質存在,直到量子力學的出現,似乎又回到主觀的心,這個跳
躍捉摸不定的粒子,推翻了經典物理的看法,對於‘物質’是如何確認這回事,似乎又迷糊了,以藏傳
量學來說,能量的心,與所量的境,是一種對待關係,科學卻承認心識由物質產生,也就是由腦產
生,這種觀點已經站不住腳了,物質的質礙性,與心識的明而了別,是完全不同的性質,萬物推究其
本質,必需同類性質的因,才能產生同類性質的果,所以心的本質必需由相同性質的心才能產生,這
樣才符合因果律,物質相續物質,而心相續心,並沒有一個開始,依無常缘的講法,既然本身能作爲
後者的因,是由因果所成的,我們假設的起始點,先前必定有相續它自己性質的因,才能符合無常緣
的原則∼必需是因果的相續,不是無因無果如同無爲的虛空,所以大爆炸之前還有大爆炸,有無窮的
大爆炸,心識也找不到一個開始,所以我們會有無盡的前世,輪迴並沒有ㄧ個開始,當然還有來世
了,並非如霍金所說:「人腦就像一部電腦,零件失效後就停止運作,人死後並沒有任何事發生,就
是停止運作而已⋯」。

科學認為物質推論其究竟,應當會有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不認爲物質可以無窮的解析下去,即然是
無窮,就沒有一個立足點,就無法成立物質的存在,所以一類科學家還在用對撞機找最小的粒子,量
子物理則說物質是概率性的存在,以佛教下部宗來說,種子可以長出苗芽,所以必須在它那方面找得
到,否則就不會有種子生苗芽的作用,於是有了不可分割極微塵的說法,跟一類科學家講法相同,必
需要有基本粒子的存在才行,問題是既然不能分割,也就是沒有方位,沒有方位又如何堆積成粗分的
物質?這種主張心外有境,也就是物質的存在的方式,無需由心來認定,也就是愛因斯坦所說:「月
亮是否只在你看著他的時候才存在?」,以量學的角度,物質存在的方式有兩種,境上本身存在而
有,還有就是境上不存在但是有,只好由心來認定,以自續派而言,物質分析到最後,必需靠心來認
定來命名,但不是隨便就由心來認定,境上必需無誤確認,不能將花繩當作蛇,所以排除了應成派的
唯名安立,唯名安立的理由是,境上若能找得到,何需由心來安立?因為確實找不到,只好由心認定
由心命名,這種可以找得到的感覺,就是一種顛倒的認知,佛教叫做‘無明’,而量子力學已經證明了
這點,光的波粒二相性,既是波也是粒子,而且結果是受測量的影響,所謂‘測不準原理’,要看你用
哪種儀器測量?問題在於儀器的預設,也是來自於心,不能離開心來談實驗,科學在這裡似乎打結
了,所以愛因斯坦的月亮如何存在,就可以自圓其說了,ㄧ般我們不推究其本質,存在就是存在了,
若要推究其真實存在的方式,就必需由心來認定,科學就是看你用哪種測量的方式來決定了(當然不
離開心的預設)。

而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又如何解釋?量子糾纏,無論多遠,乃至超過光速,這邊若確認,另一邊也
必定能確認,打破了經典物理的看法,與我們的物理世界經驗不符,倒底怎麼ㄧ回事?楞嚴經的解
釋,心物其實主客無二,因為萬事萬物不離開心,能所對待心物ㄧ元,如楞嚴經云:「⋯一迷為心,
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
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就能解釋這種超距的現象,這是漢傳圓
教的看法,所以在藏傳無自性的探討後,還有無二的道理,可以提升見解的高度,科學的進步,更證
成了佛法,問題出在心的認知錯誤,將無自性看成有自性,因爲無自性,萬物才會有作用與存在,這
是性空緣起的道理,我是依五藴假名安立,但是我們覺得在五蘊上好像可以找得到我,若能找到哪個
蘊是我的話,那麼還需要其他蘊作什麼?覺得可以找得到我,於是愛自排他,不由自主地造業,這就
是我們輪迴受苦的根本原因!

既然是心的錯誤認知,所以觀修空性,與科學探究真理是一致的,而且心的相狀只能由心了知,並非
儀器,所以量學裡面只承認兩種量識,現量與比量,因為排除了錯誤或相似的心理狀態,所以學習教
理,是探索真理的重要依據。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