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論發心布施
#1
袁白
    菩薩以四無量心故,廣行方便布施於眾生,可是菩薩不應生布施之心,菩薩實無布
施,眾生實無受施。
    自性為體,方便為用。眾生因自性被遮蔽而痛苦,菩薩為使眾生去向解脫而行布施、
滿眾生的願。然布施亦是生滅法,為本初虛空的顯相。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起於慈悲
喜捨故。
    然而我們尚未證悟,自心有煩惱、業障,亦是眾生,依止自性而捨習氣、業障,起於
方便而行懺悔,布施解脫輪迴的因緣給自己與眾生。我們尚未了證究竟,所以只能以生滅
的有為法而趣向無為的究竟。菩薩說有布施即是謗法,如來無所為,因慈悲喜捨故示現方
便。
2012年12月 9日 19:43:03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論發心布施
#2
果任
※ 引述《patric0315 (袁白)》之銘言:
>     菩薩以四無量心故,廣行方便布施於眾生,可是菩薩不應生布施之心,菩薩實無布
> 施,眾生實無受施。
>     自性為體,方便為用。眾生因自性被遮蔽而痛苦,菩薩為使眾生去向解脫而行布施、
> 滿眾生的願。然布施亦是生滅法,為本初虛空的顯相。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起於慈悲
> 喜捨故。
>     然而我們尚未證悟,自心有煩惱、業障,亦是眾生,依止自性而捨習氣、業障,起於
> 方便而行懺悔,布施解脫輪迴的因緣給自己與眾生。我們尚未了證究竟,所以只能以生滅
> 的有為法而趣向無為的究竟。菩薩說有布施即是謗法,如來無所為,因慈悲喜捨故示現方
> 便。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 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云:
心如工畫師 畫種種五陰 一切世界中 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生然 心佛及眾生 是三無差別
楞嚴經中云: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

可見所有的山河大地一切眾生都是自性起用,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是你、我的妄想執著所變現出
來的。外在的山河大地由我們的真心妄動生起四大假合而有。內妄就產生六根對外在六塵產生
六識的見解,生起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生出了三界六道到山河大地一切眾生。但認真的講起來
眾生本來就是天地同根萬物同體,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雖然我們眾生個個有不同的身
軀,但是把身體捨掉,把妄想執著捨掉捨到最後大家都是同一體相的。我們都是同在毘盧性海
中。
我們雖知佛與我們眾生是同一個體性的,但如果說我們沒有出三界六道我們還是會來這世界,
我們在這世界造的業當然是我們自己受報,我們會在這共業中受報。既燃六道眾生他是同一個
法身的,是同一個體,那麼那有施者、那有受者與那有施物,當然為無施者、無受者與無施
物,「三輪體空」。因為受施者即是自己、自己與施者及受施者為一體無差別。施物亦是真心
妄動生起幻化之物,亦無真實。三界六道到山河大地一切眾生只是共業的起現,所以說菩薩明
白這個道理,不管修什麼功德都必然會無相布施,迴向極樂國土的。
2012年12月10日 12:03:15 星期一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論發心布施
#3
袁白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銘言:
> >     菩薩以四無量心故,廣行方便布施於眾生,可是菩薩不應生布施之心,菩薩實無布
> > 施,眾生實無受施。
> >     自性為體,方便為用。眾生因自性被遮蔽而痛苦,菩薩為使眾生去向解脫而行布施、
> > 滿眾生的願。然布施亦是生滅法,為本初虛空的顯相。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起於慈悲
> > 喜捨故。
> >     然而我們尚未證悟,自心有煩惱、業障,亦是眾生,依止自性而捨習氣、業障,起於
> > 方便而行懺悔,布施解脫輪迴的因緣給自己與眾生。我們尚未了證究竟,所以只能以生滅
> > 的有為法而趣向無為的究竟。菩薩說有布施即是謗法,如來無所為,因慈悲喜捨故示現方
> > 便。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 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云:
> 心如工畫師 畫種種五陰 一切世界中 無法而不造
>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生然 心佛及眾生 是三無差別
> 楞嚴經中云: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
> 可見所有的山河大地一切眾生都是自性起用,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是你、我的妄想執著所變現> 來的。外在的山河大地由我們的真心妄動生起四大假合而有。內妄就產生六根對外在六塵產> 六識的見解,生起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生出了三界六道到山河大地一切眾生。但認真的講起> 眾生本來就是天地同根萬物同體,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雖然我們眾生個個有不同的> 軀,但是把身體捨掉,把妄想執著捨掉捨到最後大家都是同一體相的。我們都是同在毘盧性> 中。
> 我們雖知佛與我們眾生是同一個體性的,但如果說我們沒有出三界六道我們還是會來這世
界,
> 我們在這世界造的業當然是我們自己受報,我們會在這共業中受報。既燃六道眾生他是同一> 法身的,是同一個體,那麼那有施者、那有受者與那有施物,當然為無施者、無受者與無施
> 物,「三輪體空」。因為受施者即是自己、自己與施者及受施者為一體無差別。施物亦是真> 妄動生起幻化之物,亦無真實。三界六道到山河大地一切眾生只是共業的起現,所以說菩薩> 白這個道理,不管修什麼功德都必然會無相布施,迴向極樂國土的。
如是 如是
但我只是希望能以最單純 最直接的方式分享
越聰明的人越容易陷入所知障中
如果要說明可以長篇大論
但是容易陷入將自性概念化的邪見
如來所說法以方便導向究竟故 以種種譬喻
所以禪宗才不立文字
因自性是不可思議的 我打得很小心
2012年12月11日 22:31:13 星期二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論發心布施
#4
果任
※ 引述《patric0315 (袁白)》之銘言:
> 如是 如是
> 但我只是希望能以最單純 最直接的方式分享
> 越聰明的人越容易陷入所知障中
> 如果要說明可以長篇大論
> 但是容易陷入將自性概念化的邪見
> 如來所說法以方便導向究竟故 以種種譬喻
> 所以禪宗才不立文字
> 因自性是不可思議的 我打得很小心

如是!如是!
禪宗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惠能大師亦說:「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但不假文字能真見「真心」,能真見「佛性」已非等閒之輩,非人人所及。
而佛陀亦說:先知『法住智』,後得『涅槃智』。
2012年12月12日 10:03:25 星期三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