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作:雪狼
----------------------------------
《華巖經淨行品》第十二願:
捨居家時,當願眾生,出家無礙,心得解脫。
----------------------------------
捨居家,就是離開家門外出的時候。至於「出家無礙」,並非說真的非得
出家當比丘、比丘尼不可,其實這個關鍵在於「心出家」。
參考《維摩詰所說經。弟子品第三》當中,羅[目侯]羅自述不堪前往問疾
的原因,當中有一段經文是這麼說的--
因為維摩詰示疾,佛陀知道他想說菩薩法,所以指派弟子去應機,許多位
弟子都表示不夠資格對談,到了羅[目侯]羅的時候,羅[目侯]羅自述:
有一天一些長者子來詢問他,捨棄未來繼承王位的資格而出家,是為了什
麼原因?可以得到什麼利益?羅[目侯]羅闡述了出家的利益。
維摩詰就駁斥他說:「不應該說有利益,出家並無利益可得,有可得的都
不是真的利益。能夠捨除一切,沒有任何妄見煩惱,也沒有得失的心態才是真
的出家利益。」接著維摩詰又說了:「長者子應該要以符合這樣的正法的心態
來出家,因為佛世難值。」
這些長者子回答:「可是佛陀說,如果父母不准就不能出家。」維摩詰居
士回答:「能夠發菩提心,就是出家。」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真正的出家是能夠發菩提心,行菩薩行的人才是
真出家。什麼是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沒有煩惱執著,能夠慈悲一切,具足
洞察一切真相的智慧的心。講而言之,能夠「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樣就是
解脫了!
所以在《慈悲三昧水懺》當中教育,應該要如此發願--
改往修來存一念 我今懺悔並發願
願竭貪婪欲望水 善布種子去慳貪
願消瞋恚躁動火 愛潤大地灑人間
願破愚痴諸迷闇 多聞正法行眾善
願折貢高驕慢幢 持戒忍辱恭自謙
願拔猜疑不信根 堅信因果不欺人
願斷邪知邪見網 勤修慈悲喜捨心
願除量小嫉妒心 見賢思齊種善因
願了人生本無常 勇猛精進分秒間
願耕三十七品田 自淨其意修正念
願發慈悲菩提心 成就悲智濟蒼生
----------------------------------
原始經文內容參考--
佛告羅[目侯]羅:「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羅[目侯]羅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昔時毘耶離
諸長者子,來詣我所。稽首作禮問我言:『唯羅[目侯]羅。汝佛之子,捨轉輪
王位,出家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為說出家功德之利。」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羅[目侯]羅,不應說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無
利無功德是為出家;有為法者可說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為無為法,無為法中
無利、無功德。羅[目侯]羅。出家者無彼、無此亦無中間,離六十二見處於涅
槃。智者所受聖所行處,降伏眾魔度五道,淨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惱於
彼,離眾雜惡摧諸外道,超越假名出淤泥。無繫著無我所,無所受無擾亂,內
懷喜護彼意。隨禪定離眾過,若能如是是真出家。』」
「於是維摩詰語諸長者子:『汝等於正法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難值。」
「諸長者子言:『居士,我聞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維摩詰言:『然汝
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爾時,三十二長者子,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
任何微細行,若為智慧者,當有所譴責,皆應不犯過。
但願諸眾生,快樂且安穩,願一切眾生,心中常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