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阿含經》有獎徵文 第二名:《阿含經》學習心得
http://agama.buddhason.org/other/p981.doc
《阿含經》學習心得 (蕭漢威)
在兩千五百年多前的印度,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佛陀講經說法
四十九年,從此佛法流傳於天下,佛法的流傳,依地域來區分,可分為北傳佛教、南傳佛
教和藏傳佛教,佛陀的教法像一棵大樹,結果無數,在各處開枝散葉,反歸此佛法大樹之
根,古今祖師大德皆曰四部的阿含經是為一切佛法之本源。
《阿含經》在大藏經中是分屬第一和第二冊,它的內容是由許多長短不一的經典所結集而
成,依佛陀說法的內容分為《雜阿含》、《長阿含》、《中阿含》和《增一阿含》等四部
《阿含經》。早在魏晉南北朝時,便陸續傳譯至我國,自古來研究的人並不多;直到民國
初年後才有較多的緇俗二眾研究。
學習《阿含經》中的教法,有助於我們對原始佛法教義的了解,對整體佛法開展也會有更
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研讀《阿含經》的方法,除了基本的佛學辭典,多看其它的注疏也
是必要的,我個人是偏向看古人的注疏,由於古來研讀的人較少,精研阿含多為南傳佛教
之典籍,我國則有楊郁文教授所著《阿含要略》一書,個人覺得是一本值得參考的書。
「阿含」是梵文和巴利文的音譯,古譯有阿鋡、阿笈摩等,整理《佛光大辭典》和《阿含
要略》的解釋為聖傳、聖典、一切事相應教等。對於相應一詞,個人覺得是相應佛陀所說
的正法和正道。學習《阿含經》,令我們了解,如何相應世尊所教導的正法。學佛主要的
目的,是學習佛法解脫煩惱的方法,學習此方法為淨化我們的煩惱與習氣,令我們的身心
更自在、更清淨。
在廣大的佛法義理中。「緣起法」是最根本也是最核心思想,緣起,簡而言之就是世間的
萬事、萬物都是由許多因緣相互依靠、聚合所產生的結果,譬如一粒菩提種子,要成長為
菩提樹,需要水、陽光、養份等種種的條件,在經中有一偈說明世間因緣相互依存的性質
,偈云:「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經中佛陀常以十二支的緣起來說明流轉生死的過程,反說此過程,即是解脫生死之道。緣
起法的內容,說明了世間的因果,因的聚合而產生了果;果的呈現又有無數因的出現,如
是因緣輾轉相生、相滅。
緣起之理,是非常甚深難知難解,對緣起法,我們只能從世間的因緣與果報中窺探其一二
。因果法則中,最為人知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對善與惡的內容,經中有清楚的
說明,如《長阿含經》卷第六中,佛告婆悉吒:「婆悉吒。若剎利種中有不殺者。有不盜
.不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慳貪.不嫉妒.不邪見。婆羅門種.居士
.首陀羅種亦皆如是。同修十善。夫行善法必有善報。」
從以上經文中,我們對十善法的內容有了基本的了解,此十善法,反之即是十惡法。
從經文的內容中,可看出,佛陀說法的對象,除了一般的信眾,出家僧眾是為主要對象,
僧眾們的修行是為斷除煩惱與解脫生死,是更進一步的解脫之法。經中佛陀用了世間和出
世間的二重因果此即:
「苦」-人們流轉生死所受的果
「集」-人們流轉生死的因
「滅」-人們依正法而行,所得的果
「道」-修行出離世間的方法,即解脫的因
此苦集滅道稱為四聖諦;「諦」是真實不虛之意。經中佛陀一再反覆說明此四聖諦之理,
其中最有名就是世尊三轉四聖諦法輪,可見四聖諦在佛法中的重要性。四聖諦和十二緣起
是四部阿含經中重要的思想,佛法的教義以緣起為中心,以四聖諦作為起修之處,此二者
皆不離對因與果;果與報之間的論述,借此令眾生了解基本的佛法教義。
佛法的修行猶如階梯,此階梯稱為道次第,即修道的次第,經中,對此修行的次第性有非
常清楚的說明,告訴我們應如何循序漸進的修學,道次第的內容遍布於四阿含之內,如親
近善知識、聽聞正法、修戒定慧都是阿含道中所要修學的內容。為適應不同根基的眾生,
世尊也說種種不同的法來度化眾生。
《阿含經》無疑是最原始、最根本的佛教聖典,其中的內容建立了整體佛法修行次第與修
行方法,也記錄了世尊對四眾弟子們的種種開示。從此開展日後許多不同體系的佛法,如
緣起法,在數百年後的印度,大乘佛法興起,龍樹的性空緣起、無著世親的賴耶緣起。莫
不皆從四部阿含經中的法義所開展出。
學習阿含學,猶如飲水思源,令我們對數千年前,最原始的佛法教義,有了更為清楚的認
識;對自己所修學的佛法之道,也更加有信心。《阿含經》的內容像一盞明燈在芸芸娑婆
苦海中,指引著我們一條光明的道路。
參考書目:
1. 大正藏第一冊、第二冊。
2. 佛光大辭典。
3. 阿含要略,楊郁文著。
4. 簡明佛學概論,于凌波著。
--
★ the Sun is but a morning st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