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小莊︰西園參學記
#1
椅 悝 
welcome to my blog: www.zmw.cn/blog/blog.asp?name=chzhuang
  
  在佛子在線論壇上,看到甦州西園寺傳授八關齋戒的消息。心情十分欣喜,很
早以來就一直希望有機會到西園寺。正好趁此機會,往甦州一行,順便還可參訪江
浙一帶的佛寺。 
  坐在開往甦州的長途汽車上,身體安頓下來後,內心卻開始活躍起來。車輛疾
馳,窗外的青山、白雲、流水、城市、村莊、人家、各行各業的人們,快速地變換
著奔入眼簾。以前思考過的一個問題又現行起來︰如果我的職業不是教師,而是背
朝黃天面向黃土的農夫,亦或能說會道的商人,那麼我現在會是什麼樣子的?如果
我不是生長在小城市,而是生長在繁華的都市,亦或偏遠的小村莊,那麼我還是現
在的我嗎?更進一步,如果我不是人,而是天上的飛鳥,亦或地下的走獸,那麼我
還是我嗎?到底我是誰?有沒有一個不依賴于出生種類、出生地、成長經歷和職業
等的我?這些因素改變了,我還是現在的我嗎,面對著相同的外境,我還會升起相
同的身口意三業嗎?如果這些因素改變了,我就不是現在的我,那麼這個我又是什
麼東西呢,現在的我與剛才的我,是同一個我嗎?今天的我與昨天的我,是同一個
我嗎?甚至,此生的我與未出生前的我是同一個我嗎?。。。。。。 

  來到了西園寺,找知客師登記住宿。知客師知道我來自學校,笑說道︰“好
啊,你可以就此次受戒寫寫文章呀!”我忙不迭地推辭︰“不行,不行,我的煩惱
多著呢,哪有空寫文章。”是呀,學佛也有兩年了,佛學理論也懂了一些,卻一直
還有很多很多的煩惱。 

  最近反復閱讀了濟師的菩提道次第實修和認識菩提心等開示後,我越發清楚地
認識到自己毛病。學佛講究“聞思修”,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尤其是我這樣一個對
文學和哲學也感興趣的人,更習慣于“聞”與“思”,而對于更重要的“修”,卻
總是不經意地忽略了。說起佛學來,有時候還頭頭是道的,而自己的煩惱卻一點不
少。禪宗里有個故事,鳥巢禪師問白居易︰“何為佛法大意?”居士答︰“眾善奉
行,諸惡莫作。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禪師答道︰“說得好,但是三歲兒童知
之,八十老翁不能行之!”知而不行,如入寶山而空手歸。口頭上言破煩惱,亦如
下喻︰某甲發心到某地去,向善知識問路。善知識告訴他如何如何走。某甲听完,
大笑而歸︰“知矣!知矣!”不復遠行。 

  在西園寺的這幾天,我一直在留心思考著如何去破除煩惱。關于煩惱的生成,
濟師說過︰“我們每貪一次,我們的貪心就增強一分;我們每嗔一次,我們的嗔心
就增強一分;我們每痴一次,我們的痴心就增強一分。”在某種程度上,煩惱正是
一種習氣,也是一種習慣。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著自己的煩惱,而這煩惱越積越
重,反過來引領著我們重復著煩惱惡業,如同山頂滾下來的雪球,沿途沾粘起小雪
塊,越滾越大,越滾越快。。。。。。 

  知道了敵人的來歷,現在該尋找對治的方法。以去除煩惱為中心,以前學過的
佛學理論在某種程度上融通了起來。 

  1、出離心︰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極端發達,精神生活卻不如人意。在各種報
紙、書籍、電影、電視、網絡等傳媒中,很容易可以接觸到暴力、色情等等負面信
息,燻染著我們的大腦,引領著我們走向墮落。在對自己內心的體察中,我可以感
受到這些負面信息對我內心煩惱的強大增上作用。作為一個為境所轉的凡夫俗子,
我所能作的,只有盡量告誡自己遠離惡境。 

  2、唯識學︰唯識學是佛教的心理學。通過學習唯識學,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
自己的內心活動。對照著大乘百法明門論,可以發現,我的以下幾個煩惱心所較明
顯︰放逸、昏沉、散亂、恨。這樣,我就可以有更專門的對治方法。 

  3、止觀之學︰濟師說︰“止和觀,乃修行落實處。未修止觀者,往往視其為深
奧、玄乎之境。據傳,康區即有‘寧背石頭、不學止觀’之說。事實上,止觀無非
是對心行的訓練︰一是調整心行,一是照破內心種種影像。簡言之,便是照見清淨
心。因此,大可不必視止觀為畏途而駐足不前。”在日常生活的閑暇中,我們也可
以練習止觀,我們可以嘗試念念安住,可以嘗試念念如實觀照,提高自己的止靜和
觀照能力。當我們修止的時候,妄念是否較少升起?當妄念升起時,我們是否可以
覺知得到? 

  4、念佛︰以前對念佛一直有點誤解,以為念佛就是為了來世的往生。讀了一些
淨土大德的文章,聆听了一些師兄的教導後,才發現了念佛的好處。在某種程度
上,念佛正是生活中方便的佛學實修法門。有空閑時,我們可以念佛來修止。當煩
惱升起時,我們也可以念佛來破除。一句佛號,照以智慧光,破除煩惱障。一句佛
號,就是一個正念,煩惱的力量就減少一分。據說,念佛有成之人,念佛時一心不
動,一句佛號就是八萬四千法門。 

  5、緣起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科學,側重
于研究外部世界的因緣。佛學的緣起觀,則還看重內心世界的緣起。科學研究外力
作用下物體的運動規律,佛學則還探討煩惱習氣作用下的煩惱現行因緣。科學家們
想擺脫地球引力飛向太空,佛學徒則更想擺脫內心煩惱走向內心的寧靜。

  作為內心活動的主要部分,煩惱也是因緣而生,逐漸形成的。舉個例子,佛教
在我的眼里一直帶有某些神秘的迷信的色彩,成為我學佛的逆障。仔細地觀察自己
的內心,可以發現,這些不良的體驗根源于小時的經歷︰家鄉人燒紙錢神佛共拜、
武俠小說里番僧總是神秘的。。。、接受過宗教迷信論的教育。如此,知道了煩惱
生成的因緣,我們就可以有目的地去化解。 

  無始以來,即便限于今生,我們也可以觀察到自己一點一點地營造著自己的煩
惱之屋。如果把煩惱比做一座房屋,那麼它的地基就是我執,三根立柱就是貪嗔
痴,磚梁牆瓦就是由此延伸的煩惱習氣。要拆除這座煩惱之屋,不妨從磚梁牆瓦入
手、再到三根堅固的立柱,最後再去試著撼動堅如磐石的地基。 

  6、中觀見︰緣起性空,宛然有而畢竟空。所有的煩惱也都是緣起而性空的,它
們並不是自有、獨有、常有的。有生必有死,生成的煩惱也會有消亡的一天的。知
道了這點,對于對治自己的煩惱,我們就有了更大的信心。中觀空性見,對于破除
我的常見,也有很大的作用。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就執著于追尋某種永恆的東西,
某種不依賴于其他條件而能永恆常住的東西。佛學告訴我們,諸行無常,諸法空
性,世上本沒有永恆的東西。如果非要說有一個永恆的東西,那麼我們每個人的內
心正是最永恆的。 

  以上是我在西園寺這幾天的一些整理和思考心得,希望它不是側重于“聞”的
“思”,而是“三思而後行”的那個“思”。

  緣起緣滅,聚散有時,轉眼就要離開,離開晨鐘暮鼓的生活,離開清淨莊嚴的
寺廟,離開後花園的清清水池,離開無緣謀面的圓圓和方方,臨走時,卻想起三賢
僧之一豐干大師的一句詩“一身如雲水,悠悠任去來”。

 

2004年7月26日
 
 

--
真名網論壇讀書版︰http://true-name.org/bbs/index.asp(現關閉) 博雅教育  
新大陸論壇真真假假版︰ http://xindalubbs.net/ 公民教育和公民實踐
一塌糊涂站哲學版︰ http://ytht.net/ 邏輯、分析和語言等哲學相關
2005年 2月11日 18:51:50 星期五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