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把握時機
#1
我愛死小白了 =_=|||
舍利弗修了一劫才見到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過去在因地修行之時,
曾經拿身命去與釋帝化身的修羅交換一句過去佛的偈。

今天如果不認真去修般若,下次誰又知道何時能再見聞佛法。
佛法住世已是末法,再來就是漫漫長夜,
一切昏暗舉目不明,要把握時間好好努力啊。

有的人真的要很久之後才能再見聞一偈,
各位要好好把握因緣好好努力啊。
Mon Oct 11 10:00:14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把握時機
#2
我愛死小白了 =_=|||
※ 引述《night (痛不可言)》之銘言:
> 我都是修阿含部、本緣部、律部
> 這些是原始佛教的大概範圍
> 而順序是
>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
> 至於六度萬行的「般若」
> 現在不用急著修,見了佛再修
> 會比較有保障
> 大乘佛經也不用急著研究
> 四阿含先讀完、讀懂、讀誦通利
> 先證到阿羅漢再說
> 其實我也沒全部看完,只看了一點點…

呃.......

你確定在家修可以這麼便利的證到阿羅漢?
給孤獨長者也才升到無熱天(沒記錯的話)......
長者他還有佛與舍利弗親自在教喔.......

PS:末學是對於究竟智解脫有興趣......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教育板, 關懷教人成人的百年志業 (本站精華區完備歡迎參閱)         Education
◆ 修改: 04/10/11 15:13:55 <140.111.112.81> 
Mon Oct 11 14:58:19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把握時機
#3
我愛死小白了 =_=|||
※ 引述《night (痛不可言)》之銘言:
> ※ 引述《YuGar (我愛死小白了 =_=|||)》之銘言:
> > 呃.......
> > 你確定在家修可以這麼便利的證到阿羅漢?
> > 給孤獨長者也才升到無熱天(沒記錯的話)......
> > 長者他還有佛與舍利弗親自在教喔.......
> 給孤獨長者,是升兜率天
> [給孤獨長者往生為兜率天子] <雜阿含、二二、五九三>
> ----------------------------------------------
> 時。給孤獨長者疾病命終。生兜率天。為兜率天子。
> ----------------------------------------------
> 不過佛陀授記長者,證阿那含
> 可能是長者發願生兜率天吧?
> No. 99 雜阿含經 (卷37)(一○三○)
> ----------------------------------------------
> 佛告長者。善哉。善哉。即記長者得阿那含果
> ----------------------------------------------

末學為了避免說得過頭,
改用問的......

你確定想證的是阿羅漢?
有時候看到你的文章,裡面文義讓末學直覺不是想證阿羅漢......
整理得也很努力,但是好像缺了八正道中的「正思」......
(隨口說說,不要認真)
Mon Oct 11 15:48:50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把握時機
#4
為父延壽
※ 引述《night (痛不可言)》之銘言:
> > 末學為了避免說得過頭,
> > 改用問的......
> > 你確定想證的是阿羅漢?
> > 有時候看到你的文章,裡面文義讓末學直覺不是想證阿羅漢......
> > 整理得也很努力,但是好像缺了八正道中的「正思」......
> > (隨口說說,不要認真)
> 第一目標:須陀洹
> 第二目標:斯陀含
> 第三目標:阿那含
> 第四目標:阿羅漢

Great Idea! 
有一就有二 就有三 就有四

> 本人目前正在向「第一目標」努力中
> 並發願來世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
> 或生「兜率天」見彌勒菩薩

修解脫道 至入流起 是「正向決定」
初果不會倒退至凡夫
二果不會倒退至初果
…

在進入初果之前 有一個十字路口(稱為行捨智 詳見清淨道論)
行者可以決定
是走菩薩道 成就佛果 
還是修習解脫道 成就阿羅漢

一旦選定 就不能後悔 否則不能成就初果 (初果斷的是什麼?)
選擇前者 可發願至佛國 藉他力成就聖道
還擇後者 靠得是自力 學習所有關於解脫的功課 乃至無學



> 大乘佛經只不過是興趣而已
> 正思惟:離愛、離恨、離害
2004年10月11日 17:10:07 星期一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把握時機
#5
灰色馬桶
※ 引述《night (痛不可言)》之銘言:
> 第一目標:須陀洹
> 第二目標:斯陀含
> 第三目標:阿那含
> 第四目標:阿羅漢
> 本人目前正在向「第一目標」努力中
> 並發願來世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
> 或生「兜率天」見彌勒菩薩
> 大乘佛經只不過是興趣而已
> 正思惟:離愛、離恨、離害

  我怎麼覺得只要知道明天要做什麼就夠了.....

  甚至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乃至下一刻下一秒...

  電腦就是這樣,所以它非常實用能完成很多事情

  如果它不知道要做什麼,那就叫當機...

  變的一點用都沒有了 :p
Tue Oct 12 01:06:06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把握時機
#6
大手印
※ 引述《night (痛不可言)》之銘言:
> ※ 引述《YuGar (我愛死小白了 =_=|||)》之銘言:
> > 末學為了避免說得過頭,
> > 改用問的......
> > 你確定想證的是阿羅漢?
> > 有時候看到你的文章,裡面文義讓末學直覺不是想證阿羅漢......
> > 整理得也很努力,但是好像缺了八正道中的「正思」......
> > (隨口說說,不要認真)
> 第一目標:須陀洹
> 第二目標:斯陀含
> 第三目標:阿那含
> 第四目標:阿羅漢
> 本人目前正在向「第一目標」努力中
> 並發願來世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
> 或生「兜率天」見彌勒菩薩
> 大乘佛經只不過是興趣而已
> 正思惟:離愛、離恨、離害

真有理想

對我來說,什麼阿羅漢、見阿彌陀佛

我都沒興趣

我只想要平平淡淡的過生活

無憂無慮、去除多餘的煩惱就夠了
Tue Oct 12 16:18:01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把握時機
#7
我愛死小白了 =_=|||
※ 引述《brianeric (大手印)》之銘言:
> 真有理想
> 對我來說,什麼阿羅漢、見阿彌陀佛
> 我都沒興趣
> 我只想要平平淡淡的過生活
> 無憂無慮、去除多餘的煩惱就夠了

這樣也很好哇,
無憂無慮其實是受清淨的果報,
或是正在種清淨的果報喔,
是很不簡單的。

末學是覺得光是自己無憂無慮好像還是有點......不清淨......
因為只有自己清淨無憂,別人還在受苦無量,怎麼說呢......
好像也沒真的那麼清淨......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清淨內心啦......
這是末學的本願之一。
Tue Oct 12 16:27:21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把握時機
#8
大手印
※ 引述《YuGar (我愛死小白了 =_=|||)》之銘言:
> ※ 引述《brianeric (大手印)》之銘言:
> > 真有理想
> > 對我來說,什麼阿羅漢、見阿彌陀佛
> > 我都沒興趣
> > 我只想要平平淡淡的過生活
> > 無憂無慮、去除多餘的煩惱就夠了
> 這樣也很好哇,
> 無憂無慮其實是受清淨的果報,
> 或是正在種清淨的果報喔,
> 是很不簡單的。
> 末學是覺得光是自己無憂無慮好像還是有點......不清淨......
> 因為只有自己清淨無憂,別人還在受苦無量,怎麼說呢......
> 好像也沒真的那麼清淨......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清淨內心啦......
> 這是末學的本願之一。

曾經有一個人問過我觀世音菩薩「眾生不渡盡,誓不成佛」算不算一種執著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跟大家分享一下

請大家說說自已的看法吧!
Tue Oct 12 22:21:57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把握時機
#9
我愛死小白了 =_=|||
※ 引述《brianeric (大手印)》之銘言:
> 曾經有一個人問過我觀世音菩薩「眾生不渡盡,誓不成佛」算不算一種執著
>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 跟大家分享一下
> 請大家說說自已的看法吧!

末學之前也相當困擾在這個問題上面,
如果要幫助別人,似乎會著於度眾生之相上。

苦惱了一陣子之後發現,
就算是不度眾生之相,還是著在一個空相,就像繩子的兩頭,
應該要做的是不管度不度,應機緣而行,心中不要著相,
不要去想度不度的問題,這樣就對了。

如果心想「一定要度」,著相。
如果心想「不要度」,著相。

應該要應機而動,而不著於心,自然不著於相。
Wed Oct 13 07:53:34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把握時機
#10
QC
※ 引述《brianeric (大手印)》之銘言:
> 曾經有一個人問過我觀世音菩薩「眾生不渡盡,誓不成佛」算不算一種執著
>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 跟大家分享一下
> 請大家說說自已的看法吧!

我在觀音小百科這本書讀到一個小故事
就是觀音菩薩發願度眾生之後
因為生起眾生難度我不想度的念頭
觀音菩薩的頭立刻崩裂
但經過阿彌陀佛的搶救之後
演變為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

所以我們應該說是觀音菩薩的大願力
來渡眾生  而不是執著

而且以大菩薩來說 早已破了塵沙惑
也不會執著在這麼多的眾生  哪一天才度的完
而是如幻的眾生 菩薩如幻的度
實無眾生可得度
一切都是虛妄不真實的
大菩薩早就了知

十一面觀音的由來可參考
http://www.a-mita.com.tw/libe/story/story39_bg.htm
Wed Oct 13 09:18:30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把握時機
#11
我愛死小白了 =_=|||
※ 引述《tag73m (QC)》之銘言:
> 我在觀音小百科這本書讀到一個小故事
> 就是觀音菩薩發願度眾生之後
> 因為生起眾生難度我不想度的念頭
> 觀音菩薩的頭立刻崩裂
> 但經過阿彌陀佛的搶救之後
> 演變為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
> 所以我們應該說是觀音菩薩的大願力
> 來渡眾生  而不是執著
> 而且以大菩薩來說 早已破了塵沙惑
> 也不會執著在這麼多的眾生  哪一天才度的完
> 而是如幻的眾生 菩薩如幻的度
> 實無眾生可得度
> 一切都是虛妄不真實的
> 大菩薩早就了知
> 十一面觀音的由來可參考
> http://www.a-mita.com.tw/libe/story/story39_bg.htm

姑且不論這個故事的真假,
眾生積習難改是千真萬確的事,
我們在還沒有修行之前,要改正一個習氣是很難的,
在修行之後就會發現越來越容易。

有些人說學佛就是什麼都不去想,
末學前一陣子就坐禪坐到斷絕外境的干擾,(五蘊是可以空的,末學給各位掛保證)
然後再慢慢把心思也趨向靜止。

在此時發現照這樣走下去,就是著在空相之中了,

我若把心思趨向靜止,就是否認「有」。
我若把心思趨向散亂,就是否認「無」。
為這個問題著實苦惱好一陣子。

最後發現要修練,修練「無所執」的工夫。
這就很難言說了,連舉喻都很難,要真實去修這工夫才行。
末學不知道再上去是什麼境界了,反正就一面實行一面修正,這是最穩當的方法。

PS:
就像金剛經開頭:
『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
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這時就是無所執了,非有非無。也難怪『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 - 解決您學佛的疑惑                                BudaHelp
◆ 修改: 04/10/13 10:41:53 <140.111.112.81> 
Wed Oct 13 10:17:48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把握時機
#12
大手印
我也曾為了這個問題苦惱很久

以前的我認為觀世音菩薩這樣不是一種執著,因為他只是做他應該做的事

但後來我覺得這是一種執著

因為他不忍心看眾生受苦,所以他寧願執著

也要救渡眾生

這就像a大說的,每尊佛在修行時都有自已的息氣…所發的願也隨息氣而有所不同

想到這裡自已就覺得鼻酸且慚愧,沒想到菩薩是如此的慈悲
Wed Oct 13 16:05:58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把握時機
#13
我愛死小白了 =_=|||
※ 引述《brianeric (大手印)》之銘言:
> 我也曾為了這個問題苦惱很久
> 以前的我認為觀世音菩薩這樣不是一種執著,因為他只是做他應該做的事
> 但後來我覺得這是一種執著
> 因為他不忍心看眾生受苦,所以他寧願執著
> 也要救渡眾生
> 這就像a大說的,每尊佛在修行時都有自已的息氣…所發的願也隨息氣而有所不同
> 想到這裡自已就覺得鼻酸且慚愧,沒想到菩薩是如此的慈悲

你跟末學當初一樣,
但是後來後來發現「應無所執而生其心」,
原來觀世菩薩真的無所執,是我們誤解菩薩了,
這個狀態很像是金剛經第一品開頭釋迦牟尼佛的狀態,
很難言說,你看一下第一品就知道了。
Wed Oct 13 18:47:00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把握時機
#14
大手印
> 你跟末學當初一樣,
> 但是後來後來發現「應無所執而生其心」,
> 原來觀世菩薩真的無所執,是我們誤解菩薩了,
> 這個狀態很像是金剛經第一品開頭釋迦牟尼佛的狀態,
> 很難言說,你看一下第一品就知道了。

我是指在當初發願時啦 ^^

當然,觀世音菩薩是無所執沒錯
Thu Oct 14 02:38:15 200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