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選擇出世抑或者是婚姻?
#1
羅雲
本文由留言板上整理而成。

==================================

→ 發言人:intu
→ 來源:210.66.20.214
→ 時間:2003-07-24 21:05:28

  關於家庭,台長有什麼定義?《台長最近還好嗎?》

  最近參加數餘次關於婚姻家庭的探討(牧師和牧師娘主持),四對要結婚的,
一對還not sure,現場只有我是佛教,還是硬著頭皮參加。

  被問到「關於家、婚姻的期待?」一時語塞。印象中的家一如台長之前的留言,
爭吵不斷,和好倒也很快,卻從來也不曾看過直接表達愛意的情景。

  故事書裡的相敬如賓,外國人那套Darling掛口,對台灣人來說,似乎都 not
very local。要對family/marriage作正向表述,一時語塞。

  牧師娘談到“捨己”(可真熟悉)——在婚姻裡,準備好要捨己之時,亦是準
備好走入的姿態。慈濟也許\也有好多名言,談關於捨己。

  不直接講關於婚姻的定義,先只從自身要作的準備,想必一定重要。

  也許有人會說:「捨己太偉大,偉大到足已不用婚姻,奉獻給世人。不走入婚
姻,豈不更能成就?」婚姻與出世,矛盾?二者卻都要「捨己」還是,只是身份狀
態的選擇?在婚姻裡可以奉獻,在出世的行業,也會有要為婚姻解疑難雜症的時刻。
因為,既使能出世就必然具備扮演婚姻角色的能力。叫其人走入結婚之場域,也能
得心應手。

  出世入世間的選擇標準?對象?使命?因緣?

  就好像佛洛姆問的「愛是能力問題?還是對像問題?」(他少問了因緣,沒錯)

  關於能力,還得再學習。

  恩寵與勇氣一書,女主角有談:關於太過獨立的正反二面;關於接受、信賴;
關於軟弱的正面意義。既使是二個靈修高手的夫妻,遇到癌症來襲,還是不得不去
看個性的黑暗面,去承受二人近身鬥爭,直到真正調合自身。也許出入世,都需要
勇氣,都要智慧。

==================================

回覆日期:2003年7月25日
補充說明:2003年8月17日

  關於之前的那個問題,我想我可以大略的提一下,無論是婚姻或者是出世,這
個問題之所以會千萬年來都無解,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命題錯誤。一個錯誤的命題,
是不會有任何正面的答案。在佛教裡面,佛陀面對這類命題錯誤的問題的時候,通
常都會先修正提問的問題,然後才針對修正過的命題開始解釋。

  同樣的,我不會直接回答那個問題,我指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所謂的出世
與婚姻的意義。無論出世或者是婚姻,他們的意義都並不是「捨己」。這是千萬年
以來一直都存在的一個錯誤的概念,人不管怎麼樣,都有一個真正立足的核心,那
就是「自身」的定位。

  出世,這是騙人的講法,也是錯誤的用詞。所謂的出世,其實應該把講法修正
為「積極的擁抱人群」,不是一般人所說的「出家」就是離開家,很多詞彙到中土
後,翻譯得不倫不類的,讓很多人「見字生意」,完全錯認一個行為後面的真正的
意義所在。

  這樣說好了,佛陀說出家,他捨棄的是些什麼?貪欲,他只捨棄這個,但是他
沒有捨棄「愛」、「慈」、「仁」等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人的基本條件。而且他把這
些擴大開去,變成對於大眾都有的。曾經有人說,佛陀只教導羅侯羅一些「密法」,
因為偏愛,這是錯誤的。佛陀的教法,不論對於那一位都是一樣的。羅侯羅之所以
「密行第一」,那個密行和密法一點都沒有關係,那個「密行」是「一般人無法理
解的行為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他能夠瞭解得罪為透徹」。當然這是因為羅侯羅本身
的觀察力很強,對於佛陀同樣教授給大眾的教法,領悟力很深刻。

  那婚姻呢?其實也並不是要你「只愛一個人」,而是透過這樣的一個方式,構
築出一個具有相互扶持的環境,讓不圓滿的個人,可以在透過和伴侶之間密切的互
動,得到一些互補,並且在婚姻當中成長。但也不是說只鎖定在一個小家庭中,因
為有互補,所以,可以進步得更快、長遠。對於廣眾的扶助,也能夠具有更為圓融
的方法去進行。

  無論是那一個,都是基於「自身的成長與圓滿的達成」,而不是「捨棄自我的
存在」。如果捨棄自我的存在,那就不可能得到「自身的成長與圓滿的達成」。

  傳統中所說的「出世的人」,具備有著可以沒有其他人的提醒與幫助,就能夠
達到圓融的思想。

  而組成家庭,所在意的,也不是誰愛誰多一點,或誰比誰更愛誰,而是在這樣
的一個互愛的過程當中,補足一部份的不圓滿,達成可以將仁民愛物的思想給擴展
開去的一個方式。

  愛的背後,不是只有佔有或是獨佔等等,愛要基於「分享」才會出現,所以,
對於那種只能夠愛一個人的人,在愛情的過程當中,是很難能夠長遠的。那樣對於
愛的認知還不夠深刻,不夠美善,有得是在成長的空間。

  家庭的成立,除了繁衍之外,回到過去農業社會當中來觀察,還具備著協調群
我關係的一個力量。這樣的力量,需要在一個人,徹底的將自身與家庭結合之後,
才能夠發揮出來。

  很多人會說,我和朋友怎樣…那是不夠的,朋友再怎樣好,交情再如何的親密,
也比不上的夫妻、父子倫常等的強度,對於自身和群體的關係,也無法深刻,只能
夠停留在旁觀者的「參與」或者是「感動」。

  簡單說,無論是出世或者是婚姻,最終的目標都是在於建立群我之間的關係,
唯一的差別是,出世的人,需要有自我圓融獨立的思辯無礙的能力,而對於一般無
法達到這個基本條件的人,則是可以透過婚姻關係的達成,構築出通往這樣一個群
我關係融合的目標,而不會流於「想像」。

  所以,出世或婚姻都不是捨己,而是「成就自身」。一個人,必需要到清楚如
何定位自己,明白自己所有的各方面能力之後,才能夠有些作為,這個時候,才去
選擇「出世」或者是「婚姻」。但無論選擇要走那一個方向,都不是「準備好了」,
而是「一切自我成就的開始」。出世或者是婚姻,都不是一個終點,而是歷練的開
始。沒有人可以躲過時間所給予每一個人的歷練,但人可以選擇要怎樣面對歷練,
如果自己的心智不夠強韌,那就選擇婚姻,找個伴,組成一個完整的圓,互相扶持。
如果已經有圓滿的靈魂,也才可以選擇出世的路。

  想清楚,人生當中並沒有太多次可以反覆的機會。

==================================

→ 發言人:intu
→ 來源:203.73.155.247
→ 時間:2003-07-28 23:25:58

  謝謝版主的回答,因為身邊比較少人能與我談這些,所以忍不住上來問您一下。

  不過關於出世與捨己的定義,我也同意是指較廣義的一面。在討論前因為沒先
對名詞界說,所以容易造成誤會。

  出世的確是在擁抱人群,就現代佛教來看。

  捨已的確不是單指捨棄自己,也許這裡指的應是捨去自我的成見,或是說我執。
而就算所謂「成就自己的目標」也一定需要別人的映照(特例除外)。或者是說:
去找到自我在群體關係的定位,或在二人關係的動態平衡,而非單單只有自我,脫
離情境的自我之成就。或是沒有自己的捨己,都會落入不完整的人格狀態。(心理
學多少應有討論到一些)

  而當然關係要好,自我首先要能找到自己在自身所有狀況的了解或觀照(廣義
之捨己),所以,自修也不可少。以上小小推論,還有待查驗。

  thanks anyway.

==================================

回覆日期:2003年7月29日

  問當然是可以,不過,不保證一定都對,還是要自己多思考、多去證實看看。
一個講法(包括我說的)都不見得是放諸四海皆準的。

  至於名詞定義的部分,我不太喜歡用「宗教性定義」來討論,因為那樣會讓人
搞混一些事情,比如說「捨己」、「出世」就是很好的例子,一般人看到的時候,
是不會搞得清楚這當中(尋常定義、宗教性定義)的差別的。

  又比如說,什麼叫做捨棄成見?不太可能,那個講法就挺籠統的。為什麼不可
能?因為人都是基於常識去判斷一些事情,就像是說紅燈停、綠燈走,這也是成見。
但是對不對?在國外可能是對的,在國內那就是僅供參考,不見得正確,所以,問
題很多。

  成見:既成的見解。我不喜歡用那種很模糊的講法來說,學佛就是要捨棄成見。
其實就算是佛典,也算是一種成見,只是說,一個人對於這樣的成見,他的領會、
瞭解有多少?有哪些對於自身真的有幫助的等等…

  成見不是不好,但是如果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人我關係在變…沒有跟著調整,
導致於自己和現實脫節,那就有值得商榷的空間。

  學佛不是學哪些死的教條,要懂得變通。

==================================

回覆日期:2003年7月31日

  不婚或未婚甚至已婚的人都會有的念頭,其實,我是覺得這種問題很無聊,只
有那種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就在那邊胡思亂想的人才會有這些困擾。

  婚姻講明白了,不過就是有一個人,你願意和他生活在一起,彼此珍惜,但是
那些什麼額外的條件,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對於那種準備到什麼程度才算準
備好的講法,不太想去理會。

  沒什麼時候是準備好的,真正要準備好的是,認清楚,婚姻已經在進行中或將
進行,而自己對於這一份婚姻有責任感!這樣就夠了。

  今天看到陳樂融寫的一篇文章,挺有趣的,可以參考看看。

  Anyway,經過婚姻的人才知道什麼是婚姻,在那邊胡思亂想自找麻煩,聽別人
講一些婚姻共同生活的負面就在那邊緊張是沒有意義的,是自己嚇自己的事情。只
要兩個人願意守在一起,把心給放寬放大,婚姻中的什麼驚濤駭浪,在遙遠的宇宙
看起來也只是波瀾不驚。

  愛一個人要愛得透徹、完整、真實。誰沒有缺點?

——————————————————————————————————

傻傻的相依

  A說:「我知道我的解釋,讓你聽起來像是逼退。可是相信我:沒有一點逼退的
意思。」他剛剛向交往數年的戀人B提出解釋信而被對方打槍。

  B酷酷說:「感情本身自己會走出來說些什麼,言語太狹隘,只是多此一舉的
煽情工具。」

  值得玩味的是:因為擔心未來人生願景不可能一樣而預先提出分手,是負責還
是心虛?愚昧或是遠見?

  其實沒有準備好分手的A,卻未雨綢繆地提出「負面表列」的相處現狀說明書給
對方思考,是太天真或自大無知?

  把所有醜話說在前面,以為彼此能在理性基礎上獨立自主衡量後達成協議,期待
對方心胸開闊地看到這麼多相處中的缺陷,還甘心情願守下去?

  A在現實中實踐這件事,結果遭到B斷然「成全」,身為被動的收件人B諷刺又悲
涼地回應:「真正難以面對的是你已經太心虛了,心虛到你必須警告我,心虛到你
讓我覺得被佔便宜,心虛到我覺得很難堪,心虛到反而加速現況的惡化。」「還是
必須建議你,千萬千萬別再提一份讓人光看就卻步的營運計劃書;儘管沒有賺錢的
把握,也要有賺錢的理想和企圖。
」

  A發現自己承受這個對話的風險意識太低,他或許\曾以為自己足夠瀟灑地走上
孤獨唯心之路,卻無法真的想像自己突然就這樣在缺乏爭吵的場面下,為已然習慣
的關係畫上句號。

  現實中膽小的A趕快負荊請罪,滅火搶救,要B一起「再試試看」,讓這齣「理
性分手前戲」表面上迅速落幕。

  幕後,A的兩個朋友一天中分別和他通了e-mail,兩個年紀、閱歷、戀愛次數相
差甚遠的好友,提出自己的見解與安慰。

  年輕單純的C說:

  長久以來,我一直覺得有許\多事無法和男友分享(在心靈思想方面),許多事
他雖知道我「這麼想」,但在動機及願景上卻無法了解、認同及支持。他是很好的
生活伴侶,也全力的支持我、呵護我,可是我仍耿耿於懷無法與他心靈並進的孤單。

  可是當我哭著說:「我無法帶著這樣的懷疑嫁給你。」「我不知道自己對你的
愛是否大到可以填補這個空缺。」時,男友竟冷靜的對我說:「那妳真的要好好想
一想,我也無法和帶著懷疑的妳在一起。」

  我突然止住哭泣。

  他對我也有許多不滿意的地方,可是他的愛情使這些變得可接受。驚覺自己的
自私及不滿足,更發現自己對現實安定的依賴。我是多麼喜歡和他在一起時的輕鬆
自在安心快樂,我不也為此拒絕了多金、高學歷的男人嗎?為什麼我還貪心地什麼
都想要?

  所以,我也負荊請罪啦!我還是想要眼前的安定快樂,心靈的部分可以和其他
朋友分享,或者勇於接受寂寞的道路。

  所以我想我能明白你目前的心情,高興沒有馬上離開情人卻也隱憂尚存,不過
能怎麼辦呢?邊走邊看吧!自以為是的擔心,自以為明智的預言,在情人眼中可能
只是無事生非,或是不夠「愛」的殘酷證據。

  當然,還是希望我們能幸福,雖然我們這麼的貪心。

  成熟老練的D說:

  對於愛情與幸福,也許\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反而容易失去。正如你以前所說,
要找到一個身心靈都能契合的伴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雖然我們都明白,卻都
在下意識中不斷的尋尋覓覓,讓自己一路行來萬分坎坷。

  而作為我們的伴侶,後來我才發現:他們是多麼的辛苦、氣憤、自卑又不解!
我們一直習慣而嫻熟的使用著文字,也相信文字在我們的驅策下可以完整的表達心
中的想法與感受,可惜事實並非全然如此。讀者如何解讀這些文字?大體上我們無
從得知,也無須過於在意。伴侶呢?他們所看到的絕對不只是文字的本身,也不會
追隨我們原本想要表達的部分去思考,而是加入了他們認為對我們的了解,以及長
期相愛擁抱爭吵疑惑…所有不同身心經驗所組成的複雜情緒。

  我們自認相當熟透人性種種,因此在不知不覺中也過度的保護著自己,並且以
為同時也保護了對方,但是的確是我們比較怕被傷害、被打擾、被誤解…而築出讓
最心愛的人最好都不要碰觸的心防。

  沒有對錯,無關自私,更無須心虛。有時候事情之無解,是因為我們總是想從
最蕪雜的表層去解決。偶而試著回歸到沒有智識、沒有說理、沒有預測、沒有辯解,
只有要?不要?愛?不愛?那種我們向來感到愚昧而久久不屑一顧的原始動物性直
覺,不知道對雙方是否都會覺得輕鬆容易一些?

  其結果大不了就是全部破滅,再痛一次,更痛一點;或者會不會置之死地而後
生,摩擦後又點燃新的火花?也有可能最後我們會變得遲鈍些、凡庸些,卻發現那
樣的人生也沒什麼不好:?!

  走筆至此,彷彿我也正在說服自己些什麼…給你我最真心用力的擁抱以及非隨
口泛泛的祝福。

  A感激地讀這些從螢幕出現的金玉良言,兩個人取捨或有不同,自省得卻多麼
類似?站在世俗觀點,「還是想要眼前的安定快樂」又一次在A(和C與D)生命中
佔了上風,因為對絕大多數的世間男女來說,「傻傻的相依還勝過睿智的孤獨」。
至少,目前如此。

==================================

讀者回應:自由女神
回應日期:2003-07-31 16:04:25
來源:203.203.164.87

  「傻傻的相依還勝過睿智的孤獨」感覺有點爭議....呵呵
Thu Dec 11 21:49:41 200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