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s Hsao 您有這等好東西,以後請自動交出來,謝謝 。
為避免連結失效,還是把文章貼出來保險一點。
-------------
關於色陰有更清楚的講法,一起看會比較清楚。
《雜阿含經》卷2:「更有所問:「世尊!云何名陰?」佛告比丘:「諸所有色,若
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
切總說陰,是名為陰。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如是,比丘!是名為陰。」
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
更有所問:「世尊!何因何緣名為色陰?何因何緣名受、想、行、識陰?」
佛告比丘:「
四大因、四大緣,是名色陰。所以者何?諸所有色陰,彼一切悉皆四大,緣四大造故
。
觸因、觸緣,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陰。
所以者何?若所有受、想、行,彼一切觸緣故,名色因、名色緣,是故名為識陰。
所以者何?若所有識,彼一切名色緣故。」」
(CBETA, T02, no. 99, p. 14, c4-17)
『觸因、觸緣,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陰。』,也就是因為有色陰且有『
觸』之後會產生的所謂受想行,如同眼前沒有正妹的色,就沒有受想行產生一樣。而
如何感知前面四陰的資訊,是因為有識陰。也就是色受想行裡面都有感知用的識。
所以經中先講色受想行,識則分開來講。特意分開講是有原因的。
這是以欲色眾生得狀況來說。
五陰的運作在經藏中有不少詳細解釋的說明方法,例如四識住。
《雜阿含經》卷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五種種子。何等為五?謂根種子、莖種子、節種子、自落種子、實種子。
此五種子不斷、不壞、不腐、不中風,新熟堅實,有
地界而無水界,彼種子不生長增廣。若彼種新熟堅實,不斷、不壞、不中風,
有水界而無地界,彼種子亦不生長增廣。若
彼種子新熟堅實,不斷、不壞、不腐、不中風,有地、水界,彼種子生長增廣。
「比丘!彼五種子者,譬取陰俱識;
地界者,譬四識住;
水界者,譬貪喜四取攀緣識住。
何等為四?
於色中識住,攀緣色,喜貪潤澤,生長增廣;
於受、想、行中識住,攀緣受、想、行,貪喜潤澤,生長增廣。
比丘!識於中若來、若去、若住、若沒、若生長增廣。」
(CBETA, T02, no. 99, p. 8, c27-p. 9, a11)
五種種子就是五陰,取陰俱識的意思就是四取陰(蘊)裡頭都有識(俱識)。而水界的意
思就是四取陰中都有產生攀緣的識(水界者,譬貪喜四取攀緣識住)。
接著經中比喻:『於色中識住,攀緣色,喜貪潤澤,生長增廣;於受、想、行中識住
,攀緣受、想、行,貪喜潤澤,生長增廣。』
以色陰來說經中說道『色中識住』,因為色陰裡面有攀緣識(就是產生貪愛的識,這
是以凡夫而言。因為有識不一定有貪愛),所以才『攀緣色,喜貪潤澤,生長增廣』
。
也就是說色陰的硬體可以說是四大所造,然色陰的運作可不只是這樣,因為色陰裡面
有"識"包含在裡面,否則色陰就無法感知色了,如同死人一樣有四大但沒作用一樣,
就是少了識,因此死人有四大然非有五蘊。
一般人可以只看到cpu的外觀是金屬,學硬體的人可不能只看到金屬,還要知道裡面
有積體電路。
受想行三取陰也是一樣,裡頭都有"識"包涵其中。
因此世尊總結『比丘!識於中若來、若去、若住、若沒、若生長增廣。』,"識於中
"的意思就是"識"在色陰至行陰"中"的意思。
此兩經的講法都是一樣的,只是用兩種方式來說,一是概說一是運作說。如同瞭解大
象最好是多摸摸幾個部位比較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