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1
@Facebook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1. 依著對於佛法的信心,據此修行 (隨信行)。

2. 以智慧思維佛法,據此修行 (隨法行)。

3. 以親自體證為依歸,據此修行 (身證)。

4. 以智慧見到實相,據此修行 (見到)。

增壹阿含經 等趣四諦品第二十七 第 10 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有四種之人,可敬可貴,世之福田。雲何為四?所謂持信
、奉法、身證、見到。

彼雲何名為持信人?或有一人受人教誡,有篤信心,意不疑難,有信於如來.至真.
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亦信如
來語,亦信梵志語,恆信他語,不任己智。是謂名為持信人。

彼雲何名為奉法人?於是,有人分別於法,不信他人,觀察於法,有耶?無耶?實耶
?虛耶?彼便作是念:『此是如來語,此是梵志語。』以是知如來諸法者,便奉持之
;諸有外道語者,而遠離之。是謂名為奉法人。

彼雲何為身證人?於是,有人身自作證,亦不信他人,亦不信如來語,諸尊所說言教
亦復不信,但任己性而遊。是謂名為身證人。

彼雲何名為見到人?於是,有人斷三結,成須陀洹不退轉法,彼有此見便有惠施,有
受者,有善惡之報,有今世、後世,有父,有母,有阿羅漢等受教者,身信作證而自
遊化。是謂名為見到人。

是謂,比丘!有此四人,當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證之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2
@Facebook
請[問這句「是謂,比丘!有此四人,當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證之法。如是,諸比丘
!當作是學。」,甚麼意思?
Sat Sep 02 13:22:42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3
@Facebook
我也覺得 "當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證之法" 這一句不太好懂.

語意結構上在講 (共有四種人) 除了三種人, 還有第四種人.

語境上, 似乎在強調"身證"的重要性.
Sat Sep 02 13:43:46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4
@Facebook
值得弄清楚。
Sat Sep 02 13:47:20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5
@Facebook
很奇怪的一句話,我也讀到的時候有同感
Sat Sep 02 19:43:33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6
@Facebook
有可能會是,當念除上三?之?人,念修身證之法,這樣嗎?只是/除/上/又是怎麼
斷句,分別只還是指什麼?
Mon Sep 04 08:28:17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7
@Facebook
除三,是斷三嗎?那三還有上三中三下三的解釋嗎?
Mon Sep 04 08:30:52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8
@Facebook
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
Mon Sep 04 08:38:11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9
@Facebook
斷「身見」、「戒禁取」、「疑」,除上三,的人
Mon Sep 04 08:42:17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10
@Facebook
Jason 請看後面我有貼文解說。
Mon Sep 04 09:12:12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11
@Facebook
我亦留問題在後文
Mon Sep 04 09:45:01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12
@Facebook
比較喜歡身證,總是要親自體會才相信。
Sat Sep 02 15:55:47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13
@Facebook
意思是只有第四種人(*除*上三人), 才是真正有解脫道實證的行者(身信作證),也
是世尊所鼓勵的, 這種行者能正確的傳遞世尊的教法。 

福田有好幾種, 也就是4種沙門的涵意。 四種沙門的定義,十輪經和阿含經說的都
是一樣的。
Sat Sep 02 19:25:45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14
@Facebook
那上三人是指那幾位上三人?
Sat Sep 02 20:02:04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15
@Facebook
見道 以外的三種
Sat Sep 02 22:09:02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16
@Facebook
那麼請教這整句如何翻釋比較好?
Sat Sep 02 22:12:00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17
@Facebook
就是我上面所說的 。因為見道者經中說是得初果到四果的行者。
Sat Sep 02 22:14:28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18
@Facebook
另外,末句"是謂,比丘!有此四人,當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證之法。如是,諸比丘
!當作是學。」",其中的"念修身證之法"的身證之法不是第三種"身證人",而是第
四種能得初至四果者:

-->彼云何名為見到人?於是,有人斷三結,成須陀洹不退轉法,彼有此見便有惠施
,有受者,有善惡之報,有今世、後世,有父,有母,有阿羅漢等受教者,**身信作
證**而自遊化。是謂名為見到人。
Sat Sep 02 22:17:20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19
@Facebook
這裡有很趣的是末句"成須陀洹**不退轉法**"
Sat Sep 02 22:19:06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20
@Facebook
那為何不說:比丘!有此四人,當念除上三人,念修見到人之法。如是,諸比丘!當作
是學。?是把見到人傳抄錯誤寫成身証人?
Sat Sep 02 22:31:10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21
@Facebook
我個人會排除此處是傳抄錯誤的可能性,可能是譯者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世尊當然
希望弟子都能有實證經驗能至少入初果的(*身*信作*證*),不是嗎?如此才能正確傳
遞教法。

這也提醒我們,阿含是重點節錄,因此不能當國文讀,必須反覆思量。
Sat Sep 02 22:54:29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22
@Facebook
在開頭時世尊說這四種人是可敬可貴,世之福田,結尾的轉折有點突然。有可能是意
指要透過這三種方式而更進一步過度到“見到”嗎?
Sat Sep 02 23:31:00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23
@Facebook
同意 Wang Andrew 所說,佛法必須透過身體力行自證自知。不過 《雜阿含經》的經
文中,最常出現的結尾句是「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歡喜
奉行」是身證,身證很重要;「聞佛所說」在這個時代來說就是研讀經典,也不能偏
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亦殆。
Sat Sep 02 19:57:49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24
@Facebook
可參考雜阿含892經SN25.1~10,以隨信行為例,莊春江居士的翻譯如下:[比丘們!凡這
樣信與勝解這些法者,這被稱為[已進入正性決定、已進入善士地、超越凡夫地的隨
信行者],他不可能會造那些往生地獄、畜生界、餓鬼界的業,不可能到死時還不證
入流果]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892.htm
Sat Sep 02 20:17:13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25
@Facebook
雜阿含61經[比丘![若於此法以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是名隨信行],超昇離
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 

比丘![若於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忍],是名隨法行],超昇離生,越凡夫地
,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61.htm
Sat Sep 02 20:30:04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26
@Facebook
是謂,比丘!有此四人,當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證之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以教育部辭典的,整治概念理解,或許可以好解一點。

[動]

1 去掉。如:「剷除」、「掃除」、「為民除害」、「排除萬難」。

2 免掉舊官職,任命新官職。《文選.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三國演義》第一回:「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都尉。」

3 更易、更換。如:「除歲」、「爆竹一聲除舊歲」。

4 整治、修治。《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舉籍阿城以南,盩厔以東,宜春以
西,提封頃畝,及其賈直,欲除以為上林苑,屬之南山。」

5 用一數把另一數分成若干等分。如:「六除以二等於三。」

當念整治上三種人,要念修身證之法,第四種是見到跟身證都有,我猜的。
Sat Sep 02 20:32:41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27
@Facebook
另有雜阿含936經SN55.24可參考
Sat Sep 02 20:42:30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28
@Facebook
淺見是:我們最好別太低估所謂的[隨信行者]了
Sat Sep 02 20:59:20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29
@Facebook
因自己是後學者,對佛經涉獵不多,這三、四年就只看完雜阿含經與半套的中阿含經
,所以常會有「凸伽」的想法,若有失之無知或偏頗,請諸先進不吝指正。

    我讀本經時就一直搞不懂,似乎跟雜阿含(936)經,中阿含(195)經有關,但
又有矛盾,卻缺南傳相對經無以印證、對讀。照說佛陀說法當依次第而說,雜、中兩
部的相對經文就是:俱解脫(阿羅漢)、慧解脫(阿羅漢)、身證、見到、信解脫、
隨法行、隨信行排序;本經卻是持信人、奉法人、身證人、見到人,順排、逆排都怪
怪的。

    再說,持信人=隨信行(者)?奉法人=隨法行(者)?我看經文法義似有差異
;以《增一》的持信人:「或有一人受人教誡,有篤信心,意不疑難,有信於如來、
…世尊。亦信如來語,亦信梵志語,恆信他語,不任﹝#相信﹞己智。是謂名為持信
人。」;《雜936》「聖弟子信於佛言說清淨,信法、信僧言說清淨,……乃至五法
少慧審諦堪忍,謂:信、精進、念、定、慧,……乃至 隨信行。」運氣好開始就碰
到佛陀了(或說:一開始就聽聞正法),當然一樣;但若首遇是附佛之人說如來語,
照信;又若碰到外道的邪說,也信;只要別人能講得天花亂墜,他就信得心服口服,
既無知又無明。這是持﹝#己﹞信人與隨信行﹝#者﹞的差異。

    《增一》說奉法人:「彼雲何名為奉法人?於是,有人分別於法,不信他人,觀
察於法,有耶?無耶?實耶?虛耶?彼便作是念:『此是如來語,此是梵志語。』以
是知如來諸法者,便奉持之;諸有外道語者,而遠離之。是謂名為奉法人。」《雜
936》「聖弟子信於佛言說清淨,信法、信僧言說清淨,於五法增上智慧審諦堪忍,
謂:信、精進、念、定、慧,…乃至隨法行。」一個自以為是,以俗世之智慧、經驗
去判斷「法」的真偽,如果不先俱足對佛、法、僧的淨信,有正知見,所有的判斷,
選擇都無法保證是正法而隨其功德而定,對了萬幸,錯了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所以本經相關的名相不能硬套,說不準佛陀本就因對象修為不同分開而說(聖弟
子與凡夫);若使如此,「有此四人,當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證之法。…當作是學。
」就不會覺得怪怪了。
Sun Sep 03 01:24:01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30
@Facebook
找茶找茶,我要找茶:

「當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證之法」:應該是指除了第三種人之外(即除了身證者之外
),其餘的人都要修「身證」之法。因為第三種人已修身證之法。

「身證」是指已證得八解脫禪定的人。

「有人身自作證」其中的「身自作證」又稱為「身作證」,就是證得禪定的意思。

(雖說,其他三種人也都已經入聖位,但沒有八解脫,無法進一步證得更高的果位。)
Sun Sep 03 13:16:45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31
@Facebook
+1
Sun Sep 03 13:30:09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32
@Facebook
Cathy Kao +1 就是讚成1票阿~
Sun Sep 03 17:45:57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33
@Facebook
Fb 內建的圖檔,很讚的意思。
Sun Sep 03 20:12:53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34
@Facebook
我不知道,這很嚴重嗎?
Sun Sep 03 20:14:32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35
@Facebook
如果,這冒犯這版,請直接把我刪除即可。
Sun Sep 03 20:15:11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36
@Facebook
請妳先告訴我,這犯了拿條版規。二是,我說的是,請版主直接把我從這版刪除。最
後,我不會再回應妳。
Sun Sep 03 20:27:05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37
@Facebook
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多念幾次,就冒出一個想法來:

【當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證之法。】

就是這四種人要多學習,除了第三種什麼都不信的態度不要學--【亦不信他人,亦
不信如來語,諸尊所說言教亦復不信】,但是要學他的身證之法。

大概是說,諸尊、如來之語,大家還是要多聽多信,可別學那第三種人,但是修身證
之法還是要學的。

不負責理解完畢。
Sun Sep 03 13:39:09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38
@Facebook
Sun Sep 03 13:42:14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39
@Facebook
文章可能只是強調,有的人是比較鐵齒的,只有自己遇到了才會相信。其他3種人,
也要鞋習身證人的這個特點。<= 比較通俗白話的解釋。
Sun Sep 03 13:47:57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40
@Facebook
這裡的「不信如來語」應該是如「葛拉瑪經所說」:

「十、不因為他是導師、大師,就信以為真。」

如須深經最後一段:

「爾時、須深見法,得法,覺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無畏。
」

「不由他信」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Sun Sep 03 13:58:02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41
@Facebook
這個昨天讀經班也有同學提到,可見大家看法都差不多。:P
Sun Sep 03 20:31:10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42
@Facebook
莊春江居士的阿含辭典對「不由他信」解讀為「不必經由他人而相信」。這本是比丘
證道過程的描述,是定型句。這與「十、不因為他是導師、大師,就信以為真。」意
義不同;一個在說對自己所證悟的法有信心,不必由他人背書;另一句是警惕學法者
勿因人地位、名聲就無條件相信他們所說的。是有區別!
Sat Sep 09 22:37:55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43
@Facebook
我只是想,增壹阿含經嘛,比較晚出,背誦的人到這裡可能覺得怪怪的,所以就叫大
家不用學第三種人了。 :)

在學習上,的確是不可隨便亂信,不過因為證初果者有四不壞信的特質,親自見法度
疑者,應該是深信如來了。
Sun Sep 03 14:15:36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44
@Facebook
有四種之人可為世之福田

    在增壹阿含經 等趣四諦品第二十七 第 10 經,開頭就點出有四種之人,可敬可
貴,世之福田。這四種之人是一、持信人、二、奉法人、三、身證人、四、見到人。

一、持信人:這種人能夠篤信佛〈如來〉,信修梵行的入流聖者及阿羅漢教誡之語,
乃至其他善知識之語。雖不能憑任自己智慧,但能信守佛陀教戒律〈五戒、十善戒〉
,不造惡事,行其善事。所以這種人可敬可貴,可為世之福田。

二、奉法人:這種人能客觀地分別了解、觀察諸法是真是假?是有是無?不會別人講
就相信。會反思這是如來所說的嗎?這是入流聖者及阿羅漢所說的嗎?如果是就依教
奉行。如果是外道所說的,就遠離此外道邪見。所以這種人可敬可貴,可為世之福田
。

三、身證人:這種人也非常客觀,他「不輕信」他人的言語,也「不輕信」如來諸教
法,他是依性起修無有執著,要以親身實修為證,以證佛知見,他才相信。

四、見到人:這種人指的是見道位之人,他已斷身見、戒禁取見、癡三結,為不退轉
須陀洹之入流聖者。因此便能見到有惠施善行,有受者,有善惡之報,有今世、後世
,有父,有母,也有阿羅漢在此世間傳授著教法及其受教者。此是他親身確實所作證
到的,不必依他人說,且能獨自遊化四方行教化眾生。所以這種人可敬可貴,可為世
之福田。

   

   在這四種可敬可貴,可為世之福田之人中,可見是以第四、見到人最為尊貴,也
是我們修習解脫道的終極目標。因他以身作證,他的信不會如持信人有時會產生迷信
,而是證信。他不會像奉法人,光了解經義,能說能講,但無精進實修之力。他不會
像身證人,雖有精進實修之力,但還有許多無明,未能完全入佛知見、證佛知見,成
就佛、法、僧、戒四不壞信。

   而見到人是以身作證,已成就佛、法、僧、戒四不壞信,為入流聖者。因此能知
有惠施善行,有受者,有善惡之報,有今世、後世,有父,有母,也有阿羅漢在此世
間傳授著教法及其受教者。因此見到人是一、持信人、二、奉法人、三、身證人歸趣
的目標。

  因此此句:「比丘!有此四人,當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證之法。如是,諸比丘!當
作是學。」應該翻成:「比丘們啊!應當起念捨此前面一、持信人、二、奉法人、三
、身證人所持只信、只解、只行的方法,而念住以身實修實證的方法,而要共同歸趣
到成就佛、法、僧、戒四不壞信聖者的見到人目標。」

【註】除:相當於〈真除〉,去故(舊)而就新之意。

【註】上:前面。

【註】念:起念、念住。

【註】身證之法:以身實修實證的方法。

【註】而此經所提的身證人雖也是以身實修實證的方法,但在這未完成身證過程中,
他還不能完全信佛所說。但佛是如語者、實語者,因此身證人如能以身實修實證的方
法,精進修行,最後必然證佛所說,成就佛、法、僧、戒四不壞信的見到人聖者。
Sun Sep 03 17:27:40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45
@Facebook
好像又更合理些...??????
Sun Sep 03 17:54:13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46
@Facebook
哇~ 清楚明白,謝謝 :D
Sun Sep 03 22:19:23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47
@Facebook
我不太懂的是,第四種人,能夠不信,不思,不辯,不身行,就可以直接見道,這有
可能嗎?是什麼因緣能夠不信,不思,不辯,不行,就能直接見道呢?
Mon Sep 04 09:41:08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48
@Facebook
沒有這第四種人,能夠不信,不思,不辯,不身行,就可以直接見道。經上沒如此說
。
Mon Sep 04 10:13:14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49
@Facebook
參考一下這四個名詞在辭典的解釋:

信行:(持信人?)

另譯作「隨信行」,果位之一,相當於「向須陀洹果」,以智慧思惟、觀察、分別、
忍(接受)而得證者,南傳作「隨信行者」(saddh?nus?r?),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一
位信心之信奉者」(a faith-follower)。參看「法行」

法行:(奉法人?)

另作「隨法行、法行者」(dhamm?nus?r?),果位之一,相當於「向須陀洹果」,以增
上智慧思惟、觀察、忍而得證者,參看「信行」。 

身證:

南傳作「身證者」(k?yasakkhi),指證得初果、向第二果、第二果、向第三果、第三
果、向第四果,並且具有「八解脫」等無色定定力的六類聖者。

見到:

南傳作「得見者」(di??hippatta),指證得初果、向第二果、第二果、向第三果、第
三果、向第四果,但未能具有「八解脫」等無色定定力的六類聖者,另譯作「見至」
。
Sun Sep 03 18:05:31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50
@Facebook
這有意思
Mon Sep 04 00:07:44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51
@Facebook
《增一》彼雲何為身證人?於是,有人身自作證,亦不信他人,亦不信如來語,諸尊
所說言教亦復不信,但任己性而遊。是謂名為身證人。

《雜936》聖弟子一向於佛清淨信,(於法、僧一向淨信,於法利智、出智、)決定
智慧,八解脫身作證具足住,而不見有漏斷,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身證。


從上述兩經文比較,可看出增壹阿含經 等趣四諦品第二十七 第 10 經中的「身證人
」不是佛說十八學人中的「身證」。

    譬如外道異學如?多羅羅摩子(#佛陀師承的外道仙人之一,又譯為阿羅羅伽羅摩
)亦能自知自覺自作證:「度一切無所有處,得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唯有定力
而無慧力,雖然能於定中鎮伏煩惱漏,但不趣智、不趣覺、不趣涅槃。<節錄楊鬱文
老師初期佛教空之法說及義說(下)>

所以「除上三人」指的是持信人、奉法人、身證人三種人,而勉勵「見到人」;因其
未得八解脫身,故要「念修身證之法」。「見到」再上去就是「身證」,修成就「身
證」之法--即勉其「得八解脫身」。
Sun Sep 03 22:47:00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52
@Facebook
比較AA27.10與AN3.21:



 AA27.10 AN3.21

持信/信解脫者 信佛/梵志語,恆信他語,不任己智 信根增上

奉法 分別於法...如來[語]法者,便奉持之... (無)

身證/身證者 身自作證,不信他人/如來/諸尊所說 定根增上

見到/達到見者 斷三結,成須陀洹不退轉法 慧根增上



AA27.10的「持信」雖接近佛不壞淨信(四不壞淨又名信根),但其「恆信他語,不
任己智」,相較於須陀洹應已斷身見疑戒禁取而成就四不壞淨(見法而得法住智),
可知AA27.10的「持信」之證量應不完全等同於得須陀洹之信根(參相應部48相應8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1460.htm),AN3.21的「信解脫者」在中部70經
則說是「以慧看見後,某些煩惱被滅盡,他對如來的信已住立、已生根、已確立」,
個人認為應為見法入流得法眼淨後所產生對佛法僧戒之四不壞淨/名信根。(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070.htm)



AA27.10的「奉法」在AN3.21無對應內容,但「分別於法...如來[語]法者,便奉持之
...」讓人聯想到「四大教法」。



AA27.10的「身證」的敘述讓人聯想到獨覺/闢支佛(較接近大乘佛教思想?)而且"
當念除上三人(別學那第三種人)"(別學獨覺/闢支佛?),而AN3.21「身證者」
則定義為定根增上;以上兩者讓個人聯想到雜阿含474經:若達離貪斷愛之正定則為
解脫(參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74.htm)



AA27.10的「見到」為「斷三結,成須陀洹不退轉法」為見法入流聖者,而AN3.21「
達到見者」在中部70經則說是「以慧看見後,某些煩惱被滅盡,他對如來的信已住立
、已生根、已確立」,個人認為這應該也是入流見法之須陀洹聖者之證量,此處南北
傳應可對應。



值得注意的是,AN3.21下方多了"不容易一向地記說:『這三種人中這位比較優勝、
比較勝妙。』"的一段經文是AA27.10所沒有的。
Sun Sep 03 23:58:52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
#53
@Facebook
Murphy Chen 這一經的解釋,我有意見。特別是【讀經拾得】,應該是寫得有些不對
。

首先,你上面說「世尊說明有四種修行者」,這和經文不符。我認為應該是「世尊說
明有四種學法者」。理由是:「或有一人受人教誡」,以及之後的三個「於是」都是
此句的縮寫。學法的人算不算修行人呢?應該也算喔。那為什麼我要用「學法」而不
用「修行」,因為讀一讀經文就知道,是在講四種學法的不同態度和方法。

對不起,應該是我太多嘴了,現在牙痛的很厲害。哈哈哈。有點受不了了。晚點如果
不這麼痛,再來多嘴。

繼續喔,免得會忘記,或是懶惰不想寫了。

在講【讀經拾得】之前,先說明一下經文中所講的四類學法人。

經文中首先說第一種學法的人,在別人教他(佛)法的時候,「有篤信心,意不疑難」
。這裡講的「信心」,是在佛法中久修善根所產生的信心,和「迷信」等其他一般講
的信心是很不一樣的,特別指的是「有信於如來」。因而如來說的(佛)法,他會信;
梵志(佛出家弟子)說的佛法,他也信‧‧‧。這裡可以舉一個經證,在《地藏菩薩本
願經‧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中,釋迦牟尼佛和文殊師利菩薩有一句對話,如下: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
、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
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
未免興謗。‧‧‧」

其中,文殊師利菩薩說他自己「過去久修善根」,證了「無礙智」,所以呢,「聞佛
所言,即當信受。」可見,文殊師利菩薩對佛是「有篤信心,意不疑難」。因此,這
類學法的「持信人」是「可敬可貴」的。至於為什麼是「世之福田」,就留給大家去
想了。((牙齒很痛 ~~~ 暫停

經文中說的第二類學法人是「奉法人」。這在獅子吼這個團體中應該不用多加解釋了
,因為獅子吼這個團體本身就是「奉法人」的一個很好的現代活生生的例子。也是「
可敬可貴」,也是「世之福田」。理由是什麼,請自己解釋嘍。XD

經文中最難解釋的學法人,應該就是第三類的「身證人」。單單看經文就很容易讓人
誤解以為這人是外道或是來佛法中搗蛋的。這要回過頭來看這個「信」字。如我上面
已經指出,「於是」是共通的前提,也就是說,當有人教誡法時,對所教的這個「法
」的信心,不是從老師那裏來的,而是從他自己本身所證而來。經文中用「身自作證
」這四個字。這裡有點意思。上面有人說,這類人很像是「獨覺」,不是喔,因為「
於是」,所以還是在講「聲聞」。其實,用現代的術語講,比較可能的例子是指「次
第」學法的這類人。因為「身自作證」其實就是說這人自己本身的程度可以做到的,
他才會採信。從某個角度來看,還滿符合世間人們口中所說的「腳踏實地」的學法人
。「身自作證」這四字很重要,因為和下面第四類學法人對比,就很快有差異出來了
。「身自作證」的特性就是「任己性而遊」(化)。

可惡,牙齒好痛呀!!!

經中最後介紹的一類學法人是「見到人」。「於是」,聽聞教學了以後,「有人斷三
結」,「彼有此見便有惠施」‧‧‧。依照這經文,這裡的「見到」不是一個詞,而
是兩個字「見」和「到」。有了佛法觀念的見解,依照佈施等方法,一路走下去、做
下去,就達到不同的果報(位),乃至阿羅漢也「於是」接受教導了以後,「身信作證
‧而自遊化」,不但自己是這樣子學了、見了、做了、到了,也可以教化其他的人,
亦復如是。這裡是不同於上面第三類學人的「任己性而遊」。

走筆自此,牙齒抗議要我停了。其實,這裡把「福田」解釋出來很重要。不過,哪已
不是我牙痛所能為的了。

為完整故,最後補上這個:

每位認真學(佛)法的人,都可能是上面四類中的某一類,或是某幾類。比方說,現今
的南傳學佛者,在學南傳的法時,可能是第一類持信人,而在面對北傳佛法時,則非
常可能是第二類奉法人。

哈哈哈,唉~~~牙齒好痛呀。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先把「福田」的資料貼一下: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9B%9B

《雜阿含經卷第四‧八九經》

福田:能生福德的田地,譬喻供養應當供養的修行人能獲得福報,如同農夫在田中播
種,往後則能收成。

《雜阿含經卷第四‧九三經》

「善男子方便得財,手足勤勞,如法所得,奉事供養諸沙門、婆羅門,善能調伏貪、
恚、癡者,如是等沙門、婆羅門,建立福田,崇向增進,樂分樂報,未來生天」

《雜阿含經‧九八經》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98.html

「信心為種子」

這一篇找不到原出處,知道的人請告知:

http://bestzen.pixnet.net/blog/post/45869259-%E4%BB%80%E9%BA%BC%E6%98%AF%E
7%A6%8F%E7%94%B0%EF%BC%9F

『福田是比喻。「田」含有長生和收穫的意思;「福田」即 可生福德之田』

福,指福報,是透過因果關係所得。福,從佈施而來,佈施什麼?佈施「十善行」,
也就是「身三行、口四行、意三行」,其中以「意」為根本,故「意三行」稱為「三
善根」。也就是《雜阿含經卷第四‧九三經》中講的,「善能調伏貪、恚、癡者」可
以「建立福田」。

本經講到的四類學法人,能夠成為「世間福田」,也就暗指學法的過程,從「惠施」
開始,一步步地調伏貪恚癡,乃至究竟斷除。而學法的前提,也就是「信心」的來源
,分成了四個源頭。

略說如是。末學亦在學法之中,若有不當之處,希望佛、菩薩、諸尊大德們,能夠來
指正、教授於我。

好啦,以此供養諸大德居士,迴向法界一切眾生,特別是在此世界中的受苦眾生,能
早日來一起學法,少煩少惱,脫離苦難。
Mon Sep 04 15:15:35 201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