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吼阿含藏的雜阿含(二二○)經
註解 :
ヾ 【似】趣涅槃道跡;依南傳相對經判其應為【以】之抄寫訛誤。 個人表示疑義
。
對照(二一九,二二○)兩經,及瑜伽師地論第九十卷[0811b27] 可看出兩經的
差異處,僅就個人觀點略述於後。
(二一九)[0055a0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涅槃道跡。雲何為涅槃道跡?謂觀察眼『無常』,
若色、眼識、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是名涅槃
道跡。」
(二二ま)[0055a10]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似趣涅槃道跡ヾ。雲何為似趣涅槃道跡?觀察眼『非我』
,若色、眼識、眼觸因緣生受,若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觀察無常。……
是名似趣涅槃道跡。」
在這兩經中世尊一開始先告訴諸比丘說法的主題:「我今當說【涅槃道跡】」。
接著分兩部份說明:首先是(二一九)經從「觀察眼『無常』」下手;接著(二二○
)經另就「觀察眼『非我』」論述。先是「世俗諦」的有為法去雜染;後為「勝義諦
」依有為法跳到無為法的趣清淨,雖最後的目標是一樣,但是方法不一樣,所以佛陀
分別而說。
再就字義解:
似:像 <動>;用于比較,表示程度更甚<介>。
所以【有似趣涅槃道跡】就翻成「(另)有相似趣向涅槃道跡(的法)」或是「
(另)有更上趣向涅槃道跡(的法)」,顯示兩經的差異性。所以印順導師在雜阿含
經論會編(上)
(http://yinshun-edu.org.tw/Master_yinshun/y30_02_107)
就認為(二二○)經中「若色、眼識、眼觸因緣生受,若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彼亦觀察【無常】」依論及經義看,此處「無常」改為「非我」更符合經文前後法
義。
#瑜伽師地論第九十卷
[0811b27] 嗢?南曰。
道師不同分王國二世間
有為遮身行堅執三空性
[0811c01] 略有二種道不同分。一自性不同分。二行相不同分。若趣苦集行。若趣苦
滅行。是名自性不同分。當知初一能趣雜染。第二能趣清淨。是名此中不同分義。即
此趣滅行。或有有為共相行轉。或有有為無為共相行轉。是名行相不同分。當知此中
若諸有為共相行相。彼望道果名不同分。若有為無為共相行相。彼望道果亦名同分。
何以故。道果涅槃。常無我故。(http://tripitaka.cbeta.org/T30n1579_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