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金剛經後面有個圖片,就是手指比著ok這樣 我常常看到佛祖還是觀音都會比ok這是什麼意思呢?
是說" 色中悟空理,空中行真色"這兩句話很 ok 的意思.....好啦,不要打我,乍一 看以為是手印(mudra) ,可我對手印不熟,查了下,和 "皈依印"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9%8B%E5%8D%B0 接近。但是,再仔細看看, 其實,如果不要想得太複雜,這不就只是為了用一個優雅的姿態"拈" 起蓮花罷了? :P 請對手印熟的同學解說一下,謝謝。
三轉法輪印...
這張圖應該是出自 “佛陀捻花 迦葉微笑”的故事
不用猜,去問雕塑作者吧
不要認為在經書上有什麼圖樣就代表是什麼意思,這不是你看經書的重點,這有可能 是印刷者或排版者自己的想法,不要被這些外在的事物干擾你的心。 你應該觀其心,時常用心感受所有的人事物。你就會知道很多人事物都會有他一定的 結果,但是最終的答案在於心,你要先觀其心才是重點。 所有的經書都是在講心。 不好意思打擾了。
謝謝妳們~~我自己讀出來了!! 就"色中悟空理,空中行真色" 我自己解釋看看 在真實生活中體悟道理 在大千世界這個空間裡行動真的生活 喔喔~~它是希望看完金剛經能用到生活中,才會印在經書的背面 還有佛祖拈花的故事,隱喻佛祖說了這麼久的法,希望有人能夠用在生活中
至於手印,謝謝有人幫我解答^^ 我對於OK這個手印真的不懂
要貼ok棒的意思……
殷素 朋友: 佛經中的名詞.多是佛教的專有名詞. 如果是望文生義的以中文字義解讀佛經義理.通常會錯解得很離譜! ^_^ 如果您對金剛經有興趣.建議您先閱讀: 阿含經故事選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i.htm 中阿含經十二選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mn12/mn12i.htm 如果您對《空》有興趣.建議您您閱讀: 中阿含經十二選 佛法的修行方法(二):《小空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mn12/mn1210.htm 中阿含經十二選 佛法的修行方法(三):《大空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mn12/mn1211.htm 祝福您!~ ^_^
那背面的意思,師兄能否幫我解釋一下呢^^?
對喔~~那個空的意思的確我不太理解,所以我解釋的時候就直接把它跳過了,能通就好 XDDDDDD" 然後空中,我直接聯想到空中~哈哈~天上~空中~~就變成空間了~
^_^
謝謝
在現代印刷的佛經中.常會在佛經的前後頁.加印"蓮花手"圖案. 通常這只是基於"美觀好看"的理由.所作的美工編排而已! ^_^ 如果硬要深究.各種手印當然是有其表徵的意思.例如:大悲觀世音菩薩四十二手眼 ....! ^_^ *** *** *** 您問:[色中悟空理,空中行真色]的意思? [色]:五蘊之中的色蘊. [空理]:可以解釋為:緣起無我的空義. [色中悟空理]這一句.可以解釋為:[在色蘊中體悟緣起無我的空義!] 至於[空中行真色]這一句. 在《金剛經》及《阿含經》之中.並沒有「真色、行真色、空中行真色」這些名詞! ~ ^_^ 在金剛經的後面.自作聰明的附加[空中行真色]這一句.真是格格不入! ^_^ "空中行真色"這一句.或許是出自於《楞嚴經》:「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楞嚴經》算是很後期的大乘佛教經典。 而《金剛經》堪稱是最早期的大乘佛教經典。是部派佛教轉向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 所以.您如果對金剛經有興趣.想要正確的了解金剛經.最好先讀懂部派佛教的早期經 典:《阿含經》! *** ***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13/06/5662530_193899836.shtml 首先,我們看《金剛經》的開頭所表現的釋尊的形象,就是早期佛教及原始經典 所共同表現的那樣,佛陀是現實生活中的一位老比丘,過著乞食的生活,日常生活都 是自理,是非常樸素、毫無虛玄的。另外,參加聽經的人數也不像其它大乘經典那樣 好幾千或幾萬人,甚至是“無量無邊”。經的開頭那段便說明了這一點: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 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從這段經文中,可以看出,佛陀是一位與眾比丘僧一樣,過著和合清淨的僧團生 活,每天到了該吃飯的時間,佛就披上乞食吃飯時穿的袈裟(平時只搭五衣),手持 缽盂,然後到城裡去有次序地挨家行乞,乞夠了飯之後,回到住的地方吃飯,然後又 把袈裟和缽盂收起來,再洗完足、敷好座,就坐到那兒了。此時,若無弟子們的問法 ,通常佛陀就坐禪入定(也有無問自說,但這是很少的。);或者,就對大家作種種 教誨。這是世尊日常生活的一般規律。也是早期佛教僧團的生活方式。 在早期佛教的經典中,也是用這種格式來記述世尊講法之經過的。有的大乘經典 ,在佛陀將要說法的時候,總是現各種瑞相,以此表示大乘佛法的微妙殊勝。而《金 剛經》的開頭卻完全沒有說到什麼示現神通、瑞相之類的東西,從形式上看,這說明 了《金剛經》要比一般的大乘經典更接近於早期佛教經典。
瑞相>>我猜是很苦難的人需要去聽佛陀說法,而佛陀說法時候很有力量,讓他們產生了 幻覺
基本上我不喜歡看相,有不錯的能量就好了,而且佛陀本身長的就是白白淨淨的,很安 詳的感覺,實在感覺不需要什麼相
??
嗯,來自首,這篇被本小白管理員分類錯誤,連同上面一篇,本員會自行思過二下, 同樣的,這煩問題應該到 "佛法佛學與佛教" 來和大家討論喔,3q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