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再清晰了解此經文的意、義:
*「」內容是經文;【】內容是翻譯;《》內容是一己淺見。
「於此眾中,若有一人而作是念我悉知(知:理解體會)之,然(然:是也)復(無
義)此人不以(以:因為)飲食在大眾中而虛妄語。我或復於異時,觀見此人生染著
心,念於財物,便於大眾中而作妄語」
【在這一群人當中假使有一個人有這樣一個念頭我都能完全的理解,(甚麼樣的念頭
呢?)就是這人(發心)絕不會因為想獲得供養而對大眾說出虛偽不實的話。但過些
時日後再去審視這個人,已然生起貪著之欲,為了獲取名聞利養不惜對大眾口出妄語
。】
《為什麼說能「理解」呢?眾人在佛陀的教授、教誡下,對自我的期許與發心是單純
、遠大;出家持戒為所當為,而虛妄語正是戒律所禁,自應警惕不得違犯。只是佛陀
預知真正的考驗在離開講堂四處遊行後才會碰到,這時才知誰能堅定持戒,誰與外境
妥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