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正定與邪定
#1
@Facebook
佛陀提醒弟子要入正定,而不要入邪定。如何入正定?必須具有正念。如何具正念?
約略地說,如卷二十四第624經所述:「汝當先淨其戒、直其見,具足三業(身、口
、意三業清淨),然後修四念處。」(CBETA, T02, no. 99, p. 175, a7-8) 完整地
說,即是八正道的次第。

至於「邪定」有什麼實例?

舉個極端的例子,催眠誘導、藥物影響、或外力觸發腦部,都可能讓人產生某種定境
,並有喜樂的感覺,但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嚴重的後遺症,輕則成癮,重則幻視、幻
聽甚至以假為真、人格分裂。

這些定境並不是基於正念(對當前身心客觀、清澈的覺知)所生,而常是由於邪念(
被引導而產生的主觀妄想或扭曲的感受)所生,是應該避免的邪定。

更常見的是外道基於邪見、不守戒律、或沒有正念而生的定境,這些有違於八正道而
生的定境都無法導向解脫,不是佛教的正定。


「正定與邪定」 佛陀提醒弟子要入正定,而不要入邪定。如何入正定?必須具有正念。如何具正念?約略地說,如卷二十四第624經所述:「汝當先淨其戒、直其見,具足三業(身、口、意三業清淨),然後修四念處。」(CBETA, T02, no. 99, p. 175, a7-8) 完整地說,即是八正道的次第。 至於「邪定」有什麼實例? 舉個極端的例子,催眠誘導、藥物影響、或外力觸發腦部,都可能讓人產生某種定境,並有喜樂的感覺,但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嚴重的後遺症,輕則成癮,重則幻視、幻聽甚至以假為真、人格分裂。 這些定境並不是基於正念(對當前身心客觀、清澈的覺知)所生,而常是由於邪念(被引導而產生的主觀妄想或扭曲的感受)所生,是應該避免的邪定。 更常見的是外道基於邪見、不守戒律、或沒有正念而生的定境,這些有違於八正道而生的定境都無法導向解脫,不是佛教的正定。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定與邪定
#2
@Facebook
大剛師兄可以分享一下禪定的經驗?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可以用現代白話文敘述
嗎?
Fri Aug 19 11:42:12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定與邪定
#3
@Facebook
剛才在網上看到一篇轉載大陸南華寺老禪師解釋禪定,說的蠻清楚的:
http://jan51511.pixnet.net/blog/post/162978278-%E5%85%A5%E7%A6%AA%E5%AE%9A
%E7%9A%84%E6%A2%9D%E4%BB%B6
Fri Aug 19 19:41:36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正定與邪定
#4
@Facebook
佛陀禁止弟子於未受大戒者前說過人法,即包括禪定、神通、證果等,因此歷來公開
談自己多厲害的人,通常是附佛外道,反而真得有經驗的人不會公開談自己的經驗,
要談也是依照經典說明。

另一方面,不管是佛世或是後世,非常多的修行人誤以為自己證了過人法,卻只是無
聞而入較低階的定境,許多是瀕死才發現自己搞錯了,這在現在都還有例子,恐怕更
多的是到死還不知道錯 :( 因此不管覺受如何,用經典來加以針砭、印證,還是最重
要的。

初禪是「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世俗上大家都講論上強調的初禪
五支,但實務上最基本的是「離欲、惡不善法」,也就是攝心為戒,因戒生定的基本
功。佛陀在解說八正道時也表示要有「正定」先要有「正念」,而要有「正念」先要
淨其戒、直其見,修四念處。這些基本功是打坐有效果的先決條件。

不是坐著坐著覺得很快樂就是初禪,那頂多只是輕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步一腳
印,日起有功,自然有成效。共勉。
Sat Aug 20 13:32:16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