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人皆名為優曇?果,無有種子
#1
@Facebook
「人皆名為優曇?果,無有種子」

有同學問,《雜阿含經》卷四第91經:「若善男子無有錢財而廣散用,以此生活,人
皆名為優曇?果,無有種子,愚癡貪欲,不顧其後。」這是什麼意思?

這句經文在不知道背景之下,聽起來有點莫名奇妙,也不見曾有人討論過。

於是我四處搜集聚果榕果的相關資料,找到一個印度人寫的草藥的網頁有以下的記載
:

In ancient times both Hindu and Buddhist ascetics on their way to Taxila, 
(Original name is Taksha Sila) travelling through vast areas of Indian 
forests used to consume the fruit during their travels. One challenge to 
vegetarians were the many fig wasps that one finds when opening a gular 
fig. One way to get rid of them was to break the figs into halves or 
quarters, discard most of the seeds and then place the figs into the 
midday sun for an hour. Gular fruit are almost never sold commercially 
because of this problem. c.f. herbalsatt.blogspot.tw/?view=classic

原來,由於聚果榕和無花果一般是由榕小蜂授粉,榕小蜂會鑽到裡面並下蛋,因此聚
果榕的果實內常有許多的榕小蜂。

聚果榕是印度猴子的一種主食,古印度林間的旅人或苦行僧也可以林間的聚果榕充饑
。但是果實裡面有這麼多榕小蜂,當然會對吃素的苦行僧造成困擾,因此採收後通常
直接剖開,挖乾淨種子(以及其中的榕小蜂)後,曝曬一小時製作成乾,然後才能食
用。

因此在市集可見到的聚果榕果實都已挖乾淨種子了,沒有種子自然就無法繁殖了。

「人皆名為優曇?果,無有種子,愚癡貪欲,不顧其後」是指:人們都說這像是聚果
榕的果子,種子被挖掉而無後了;(亂花錢的人)在愚癡和貪欲下,不管以後如何。

這個意義較為間接,因此對應經典中的譯者也有不同的解釋法,例如相當的南傳經文
為「「則有說者言:『此善男子食財如優曇?果之食。』」。《別譯雜阿含經》的譯
者顯然是為了方便理解,解釋成:「譬如有人食優曇果,初食之時,樹上甚多。既食
之已,醉眠七日。既醒悟已,方覺失果。」

總之經文中原先都有提到「優?曇果」,不管譬喻背後的背景為何,表達的重點則在
於不要不顧後果的亂花錢。


Photos from 邱大剛's post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人皆名為優曇?果,無有種子
#2
@Facebook
原經文見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9B%9B#九一 ,是對在家居士很實用的經文。
Thu Aug 04 17:25:0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人皆名為優曇?果,無有種子
#3
@Facebook
和經文無關的附帶一提,榕小蜂也是無花果的授粉者,所以吃無花果的時候,也可能
吃到榕小蜂
Thu Aug 04 17:46:4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人皆名為優曇?果,無有種子
#4
@Facebook
Oh my Buddha, 果真如此?
Fri Aug 05 00:44:3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人皆名為優曇?果,無有種子
#5
@Facebook
是的,但如果吃到,一般已是榕小蜂的屍體了
Fri Aug 05 22:18:43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人皆名為優曇?果,無有種子
#6
@Facebook
是有可能吃到,不過因為各種榕屬植物的榕小蜂不同,非原產地的話常常沒有對應的
榕小蜂,因此是自交親和的種類在結實,常常沒有榕小蜂。像台灣好像就不太需要擔
心。

我現在在溫哥華,早上剛摘的一籃無花果,特地觀察了一下,沒有發現榕小蜂,可能
因為這邊沒有適合的榕小蜂吧。

另外,似乎聚果榕裡的榕小蜂特別多,不太清楚原因就是了。
Mon Aug 08 05:34:1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