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檢舉及被檢舉
#1
@Facebook
「檢舉及被檢舉」

第496經提醒在「舉罪」(揭發他人所犯的錯)時,檢舉人及被檢舉人都該有的自省
及心態:

犯罪者應悔過,舉罪者應見不賢而內自省,兩者都應了解舉罪是對事不對人,儘量超
脫於自身的我執立場,而以正、法律為依歸。

第497經中佛陀教導弟子在舉罪時必需要具備以下五個條件:

1. 實、非不實:是事實而不是捏造的。

2. 時、不非時:在適當的時機,不是在不適當的時機。

3. 義饒益、非非義饒益:有利益,不是沒有利益。

4. 柔軟、不??:和順的建議,而不是惡劣的語氣。

5. 慈心、不瞋恚:心懷慈悲心,而不是瞋恨心。

不只在僧團中,在家居士需要指陳他人過失時,也可運用佛陀的教導。


「檢舉及被檢舉」 第496經提醒在「舉罪」(揭發他人所犯的錯)時,檢舉人及被檢舉人都該有的自省及心態: 犯罪者應悔過,舉罪者應見不賢而內自省,兩者都應了解舉罪是對事不對人,儘量超脫於自身的我執立場,而以正、法律為依歸。 第497經中佛陀教導弟子在舉罪時必需要具備以下五個條件: 1. 實、非不實:是事實而不是捏造的。 2. 時、不非時:在適當的時機,不是在不適當的時機。 3. 義饒益、非非義饒益:有利益,不是沒有利益。 4. 柔軟、不??:和順的建議,而不是惡劣的語氣。 5. 慈心、不瞋恚:心懷慈悲心,而不是瞋恨心。 不只在僧團中,在家居士需要指陳他人過失時,也可運用佛陀的教導。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檢舉及被檢舉
#2
@Facebook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8D%81%E5%85%AB#四九六
Sun Jul 31 21:09:50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檢舉及被檢舉
#3
@Facebook
其實,在舉發別人過錯的時候,我常常會產生矛盾,覺得自己是否應該慈悲一點,包
容心多一點...但我發現,一味地包容忍耐,換來的通常是加害者更得寸進尺,情況
不會改善,為了雙方好,其實應該舉罪的,也算是給加害者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話說我真的看不慣不公不義的事,偏偏這種情況到處都有,常常讓人覺得不舒服呀)
Sun Jul 31 22:27:06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檢舉及被檢舉
#4
@Facebook
有幾個重點:

一是心態,舉發人是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來舉發他人的過失?

二是態度,在舉發時的言語和態度,乃至肢體語言,在在都散發著一種態度。態度要
保持溫和。

三是動機,舉發人內心的動機很重要。是為什麼要來舉發呢?是利他嗎?是利己嗎?
還是有什麼其他的動機?

四是效果,舉發之後,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對方接受程度怎樣?有可能改善嗎?
Sun Aug 07 22:06:10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檢舉及被檢舉
#5
@Facebook
對啊,佛教不只慈悲,也講智慧。有所謂金剛手段,菩薩心腸,該指正的還是要指正
,但如何讓指正的效果最好,就考驗我們的悲智了 :Q
Mon Aug 01 22:23:32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