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第475經提到過去七佛皆觀察諸受、受集、受滅、受集?
#1
@Facebook
第475經提到過去七佛皆觀察諸受、受集、受滅、受集道跡、受滅道跡、受味、受患
、受離。

其中,「諸受、受集、受滅、受集道跡、受滅道跡」是分析受本身的生起和滅去,而
「受味、受患、受離」是分析受會引生的後續。

例如「受集」是「觸集」,而「受味」是「受因緣生樂喜」,有何不同?

「受集」是指受的起因、如何產生受的;「受味」則是指受的滋味、受的吸引力,若
執著的話就會引致後續的因緣。前者是說受的「起因」,後者則會牽引到「後續」的
因緣。

除了本經的分析外,也可參考卷二第42經所講述如實知五陰的「七處善」,其中如實
知受的部分即與本經相當類似。


第475經提到過去七佛皆觀察諸受、受集、受滅、受集道跡、受滅道跡、受味、受患、受離。 其中,「諸受、受集、受滅、受集道跡、受滅道跡」是分析受本身的生起和滅去,而「受味、受患、受離」是分析受會引生的後續。 例如「受集」是「觸集」,而「受味」是「受因緣生樂喜」,有何不同? 「受集」是指受的起因、如何產生受的;「受味」則是指受的滋味、受的吸引力,若執著的話就會引致後續的因緣。前者是說受的「起因」,後者則會牽引到「後續」的因緣。 除了本經的分析外,也可參考卷二第42經所講述如實知五陰的「七處善」,其中如實知受的部分即與本經相當類似。

Mon Jul 18 19:38:43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475經提到過去七佛皆觀察諸受、受集、受滅、受集?
#2
@Facebook
另外,本經說:「若於受愛樂、讚歎、染著、堅住,是名受集道跡。」愛樂於受,將
來就會生起更多的受,輪迴受苦。
Mon Jul 18 19:39:56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475經提到過去七佛皆觀察諸受、受集、受滅、受集?
#3
@Facebook
原經文見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8D%81%E4%B8%83#四七五
Mon Jul 18 19:40:1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475經提到過去七佛皆觀察諸受、受集、受滅、受集?
#4
@Facebook
[註解]

ヾ 七處善:善是「善巧」,熟練的意思,即熟練於契合真理的了知五陰及其集、滅
、道、味、患、離等七處。 請問卷二第42經所講述如實知五陰的「七處善」的註解
是不是少了一處 ?
Fri Jul 22 12:39:39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475經提到過去七佛皆觀察諸受、受集、受滅、受集?
#5
@Facebook
七處善 的實踐

最終可達「無所攀緣,亦無所住」的境界

《雜阿含經》1267 雲:

我如是如是抱,如是如是直進,則不為水之所?。如是如是不抱,如是如是不直進,
則為水所?。如是,名為無所攀緣,亦無所住,而度駛流

「無所攀緣,亦無所住」的要旨

就是在從十二因緣還滅的過程中

精進而不窒礙於十二因緣鎖鏈的任一環節

此要旨衍生出

空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強調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觀念
Fri Jul 22 14:48:06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475經提到過去七佛皆觀察諸受、受集、受滅、受集?
#6
@Facebook
Thank you so much !!!

大德將 "受" 經文集中,又解釋的非常清楚。

太棒了。 末學也要 "修習多修習" "歡喜奉行" 。

感恩合十
Sun Jul 24 08:52:3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475經提到過去七佛皆觀察諸受、受集、受滅、受集?
#7
@Facebook
To Helen Wan: 卷二第42經所講述如實知五陰的「七處善」的註解,應該沒有少一處
。「陰」本身就是第一處。在第475經中將「受滅道跡」擴充成「受集道跡」及「受
滅道跡」二個,在第42經中則沒有這麼拆,因此數量不一樣。不過倒不是說哪個才是
對、哪個才是錯,畢竟只是舉例說明。
Sun Jul 24 15:25:4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第475經提到過去七佛皆觀察諸受、受集、受滅、受集?
#8
@Facebook
謝謝解說。
Tue Jul 26 11:23:12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