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雜阿含(三九六)經
#1
@Facebook
雜阿含(三九六)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日出,周行空中,壞諸闇冥,光明顯照。如是,聖弟子
所有集法,一切滅已ヾ,離諸塵垢,得法眼生,與無間等,俱三結斷。所謂身見、戒
取、疑,此三結盡,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必定正覺趣,七有天人往生ゝ,作苦邊
。彼聖弟子中間雖起憂苦,聽彼聖弟子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
具足住ゞ。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此則聖弟子得法眼之大義。
是故,比丘於此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Q: 其中的「聖弟子中間雖起憂苦」以及「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
者」應如何理解?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2
@Facebook
《雜阿含396經》是講斷三結的初果聖者,所以「聖弟子中間雖起憂苦」,應是初果
聖者暫時失念,因未斷的貪、瞋二結而起憂苦,這是世俗的憂苦受﹔或因念及未達究
竟解脫而起憂苦,這是非世俗的憂苦受。

「初禪具足住,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據菩提比丘對應經典
AN3:94註腳#539的解說,由於初果得初禪具足住,即使貪、瞋二結未斷,因得禪那力
故,能往生色界天,並在色界天證得涅槃,也就是在色界天斷煩惱,所以不還生此欲
界。菩提比丘AN3:94註腳#539如下:

This phrase normally denotes the attainment of non-returning. Mp. however,
identifies this disciple as a “jh?na non-returner” (jh?n?n?g?m?), that 
is, a stream-enterer or once-returner who also attains jh?na. Though such 
a practitioner has not yet eliminated the two fetters of sensual desire 
and ill will, by attaining jh?na he or she is bound to be reborn in the 
form realm and attain nibb?na there, without taking another rebirth in the
sense sphere.
Tue Jun 21 16:58:20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3
@Facebook
Satipatthana Shi 說得很有道理。初果聖者頂多七有天人往生,還是會回來。但若
同時有穩固的初禪,因為初禪是離欲、惡不善法,而能往生色界天。

另外菩提比丘提到的概念,若說是「得初禪具足住的初果聖者」,或許能避免一些誤
會?(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初果不是還是可能回來欲界嗎?為什麼這邊說不還生此欲界
這個三果的程度。)
Sun Jun 26 12:50:17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4
@Facebook
我的感想是:

Satipatthana Shi 學友說的:不見有一法不斷而能生此世者,我覺得是:沒有一法
可以再讓這位證初禪的初果聖者還於此世,但比較於 沒有一法不斷而讓此比丘生於
此世的其他經文,則多是指三果,所以這經我當初理解時,第三段斷句我第一時間也
是理解為阿三果。

菩提比丘長老的解讀我個人覺得可行,但問題是,這樣子定型句:不見彼聖弟子有一
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解釋上就要視不同的經文來做不同的解釋。

算是比較細緻而且容易產生一致性誤解的地方。

但我小結覺得可行的第二個證據是:此則聖弟子得法眼之大義=>所以,或許也可以理
解成,初果法眼淨也是有機會不還此世的,只是加上其他條件。

突然想到見井水喻,還沒證阿羅漢的比丘,卻有涅槃知見vs還沒證三果的比丘,卻因
不同的條件組合而不還此世。

不過這樣的結論畢竟是參酌論師跟討論的想法,還是可以多多從經文裡面去發掘更深
的涵意:)。
Sun Jun 26 18:33:03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5
@Facebook
我個人的不負責解讀是

【聖弟子所有集法,一切滅已ヾ,離諸塵垢,得法眼生,與無間等,俱三結斷。所謂
身見、戒取、疑,此三結盡,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必定正覺趣,七有天人往生ゝ
,作苦邊。】(彼聖弟子中間雖起憂苦,聽彼聖弟子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
生喜樂,初禪具足住ゞ。)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

前面【】的範圍是主句,後面的()是補充。

前面是談如何盡苦邊。後面補充是在盡苦邊之前,若有憂苦,可依禪定生起禪悅以潤
澤身心。(而修慧解脫的乾觀者,因為無禪定潤澤,所以才稱為「乾」觀)

最後的「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我認為是指前面的主句。也
就是只要聖弟子「所有集法一切滅已,離諸塵垢,得法眼生,與無間等,俱三結斷,
七有天人往生,作苦邊」這些都完成了,那就不可能還生此世(也就是七世之後,不
可能再輪迴了)。
Sun Jun 26 13:37:59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6
@Facebook
To David, 初果沒得禪定的頂多七有天人往返受生,得禪定的可不需來欲界受生,直
接在色界漏盡入涅槃,我的文「由於初果得初禪具足住」,是針對此經來說。若是一
般性的?述,確實「得初禪具足住的初果聖者」,能避免一些誤會。Thank you for 
your comment. 

To Heaven,「後面補充是在盡苦邊之前,若有憂苦,可依禪定生起禪悅以潤澤身心。
」這裡我的疑問是:若起身憂苦,病痛纏身,未得定者很難入定,已得定者通常會因
此而退失禪定,又如何依禪定生起禪悅以潤澤身心?若起心憂苦,貪蓋、瞋蓋障礙心
,未得定者難以得定,已得定者難以再入定,又如何依禪定生起禪悅以潤澤身心?
Sun Jun 26 15:25:07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7
@Facebook
此則聖弟子得法眼之大義....這一句....一果前到得法眼,.....(彼聖弟子(中間)雖
起憂苦).....比較贊成Chou兄的解釋
Sun Jun 26 15:50:15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8
@Facebook
我想大概也不是所有的苦皆能對治,但禪悅生起的確可以減少憂苦。

或許精進是一個重點,世尊也以身作示範了。

《長阿含經》卷2:「自力精進,忍此苦痛,不念一切想,入無想定,時,我身安隱
,無有惱患。」(CBETA, T01, no. 1, p. 15, b4-5)
Sun Jun 26 15:50:58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9
@Facebook
根據大家多年來的討論,目前在「讀經拾得」小結如下:

有同學問:「初果仍會七有天人往生,三果才不再還生此世,為何本經在解說初果後
說不還生此世?」

有兩種合理的解釋。第一種解釋是初果聖者若有穩固的初禪,因為初禪是離欲、惡不
善法,不和欲界相應,而能往生色界天,甚至可能在色界天繼續證得涅槃,成為本經
說的「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第二種解釋是本經的「彼聖弟
子中間雖起憂苦……具足住」一句是補充在盡苦邊之前,若有憂苦仍能以禪悅潤澤,
而「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這句則是接著前面的「作苦邊」,
已解脫了,自然不會還生此世。

其實這問題以前阿哲就提出過了 :D 一併收錄至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7%A0%94%E8%A8%8E_%E9%
9B%9C%E9%98%BF%E5%90%AB%E7%B6%93_%E7%AC%AC396%E7%B6%93%E7%9A%84%E4%B8%89%E
5%80%8B%E5%95%8F%E9%A1%8C
Sun Jun 26 15:57:09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10
@Facebook
再看一下經文....得法眼=初果.....^^
Sun Jun 26 16:04:12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11
@Facebook
原來我以前就討論過了,而且我還看不太懂當初我在說什麼? :v
Sun Jun 26 16:09:2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12
@Facebook
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這是阿羅漢了阿
Sun Jun 26 16:12:45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13
@Facebook
通常用來形容阿那含,《雜阿含經》卷21:「如世尊所說五下分結,不見一結而不斷
者,若一結不斷,當復還生此世。」(CBETA, T02, no. 99, p. 152, b13-14)

不過阿羅漢當然也符合。
Sun Jun 26 18:36:37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14
@Facebook
得法眼=初果....應該是看到目標了,只是還沒走到(好像有一次我開車走蘇花,還在花
蓮新城鄉看到一個路牌到宜蘭還有98km)
Sun Jun 26 16:18:4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15
@Facebook
To Chen Jian學友: 你說到 :「Satipatthana Shi 學友說的:不見有一法不斷而
能生此世者,我覺得是:沒有一法可以再讓這位證初禪的初果聖者還於此世,但比較
於 沒有一法不斷而讓此比丘生於此世的其他經文,則多是指阿羅漢,所以這經我當
初理解時,第三段斷句我第一時間也是理解為阿羅漢。」

這裡《雜阿含396經》:「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在經中通
常非指阿羅漢,而是指三果不復還生此世如下:

《雜阿含573經》:「如世尊所說五下分結,不見一結而不斷者,若一結不斷,當復
還生此世。」」(CBETA, T02, no. 99, p. 152, b13-14)

《雜阿含815經》:「有比丘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生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
(CBETA, T02, no. 99, p. 209, c25-26)

所以《雜阿含396經》:「初禪具足住。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
,此則聖弟子得法眼之大義。」南傳注釋書和《瑜伽師地論》都解說為得初禪的初果
投生色界斷貪、瞋二結,得不還果不復還生此世,而終在色界入涅槃。

《瑜伽師地論》解說此段經文如下:「又如有一。已證諦智永斷三結。從此無間由失
念故。暫為欲貪瞋恚所染。彼於爾時。依不放逸入初靜慮。由觸諦智。得不還果。」
(CBETA, T30, no. 1579, p. 844, a26-29)
Sun Jun 26 21:05:43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三九六)經
#16
@Facebook
感謝學友回復,我把三果記成四果了,不好意思
Mon Jun 27 03:03:55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