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 359 經
本經說明,如果有執著心,無法如實知見事物因而產生不實的知見 (distorted
view),會導致攀緣識有安住的根據地,並且逐漸生長增廣,如此會導致未來世的受
生,及隨之而來的老、病、死、憂、悲、惱、苦,這是苦的聚集。
如果能夠消除執著心,如實知見事物,則攀緣識沒有安住的根據地,並且不會逐漸生
長增廣,如此「未來世的受生及隨之而來的老、病、死、憂、悲、惱、苦」都會滅去
,這是苦的息滅。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思量、若妄想生,彼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有未來
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
思量: 思慮量度事理也。法華經方便品曰:「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若思量: 南傳作「凡意圖」,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人之所意圖」(what one
intends),並引註釋書說,這是「包括三界所有善與惡的意志」。 (莊春江阿含辭典
)
妄想: 梵語 vikalpa。又作分別、妄想分別、虛妄分別、妄想顛倒。與「妄念」、「
妄執」等語同義。即以虛妄顛倒之心,分別諸法之相。亦即由於心之執著,而無法如
實知見事物,遂產生謬誤之分別。 (佛光大辭典])
使: 煩惱。
攀緣識住: 心隨外境而轉,使得識因而增長。參見卷二第39經的「四識住」。
若不思量、不妄想,無使、無攀緣識住;無攀緣識住故,於未來世生、老、病、死、
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