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1
@Facebook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十二因緣可以解釋當下的因緣,也可以解釋三世的輪迴。 

用十二因緣解釋當下的因緣,其細節如《雜阿含經》卷二、三相關各經所詳述。在根
緣境生識而觸的當下,例如經中說的「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
想、思」,就已經完成了一次的十二因緣。但因為我們認為當中有我、我所,起了貪
愛,造下了業,讓這些心識不斷互相攀緣下去、不斷增長擴大。 

當下就完成了一次的十二因緣,但這不表示未來就不會有作用了。就像推骨牌,每一
個骨牌撞擊下一個骨牌都是在一剎那間發生,但從巨觀的角度來看,就會看到骨牌持
續地相疊,事件不斷地發生,甚至延續到三世。 

用十二因緣解釋三世的輪迴,則有如附表的說法。

一念之起,當下輪迴,每天的生活中都充斥了十二因緣,這些因緣累積起來,也造就
了人的一生,乃至三世的輪迴。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十二因緣可以解釋當下的因緣,也可以解釋三世的輪迴。 用十二因緣解釋當下的因緣,其細節如《雜阿含經》卷二、三相關各經所詳述。在根緣境生識而觸的當下,例如經中說的「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就已經完成了一次的十二因緣。但因為我們認為當中有我、我所,起了貪愛,造下了業,讓這些心識不斷互相攀緣下去、不斷增長擴大。 當下就完成了一次的十二因緣,但這不表示未來就不會有作用了。就像推骨牌,每一個骨牌撞擊下一個骨牌都是在一剎那間發生,但從巨觀的角度來看,就會看到骨牌持續地相疊,事件不斷地發生,甚至延續到三世。 用十二因緣解釋三世的輪迴,則有如附表的說法。 一念之起,當下輪迴,每天的生活中都充斥了十二因緣,這些因緣累積起來,也造就了人的一生,乃至三世的輪迴。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2
@Facebook
數學或物理造詣較深的同學,也可用「碎形」或「複雜系統」的「自相似性」來理解
這樣的現象:鸚鵡螺切中間一小塊來看,其數學構成符合黃金比例,累積起來的大塊
也符合黃金比例,整個螺形也是黃金比例,這就是「自相似性」。在數學上,具有自
相似性的碎形的生成是基於一個不斷疊代的方程式,即一種基於遞迴的反饋系統。類
似地,人們當下的身心運作符合十二因緣的模式,而當下的因緣長久累積之後,造就
了宏觀的輪迴生死,也具有自相似性而符合十二因緣的模式。 

阿羅漢破除無明、有智慧,則在根緣境生識而觸的當下,生起明觸,觸生受、想但不
造業,也不見我、我所,而能不受後有,解脫當下的因緣及三世的輪迴。
Fri Jan 08 01:04:53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3
@Facebook
阿羅漢(小乘)並無破無明,只是解決我執(見惑與思惑)。大乘初歡喜地,才破一
品無明。
Sat Jan 09 11:41:25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4
@Facebook
歡迎 David Wang 加入研習佛經的行列。現今離佛世已近三千年,對於佛法義理的了
解,最好能依據佛陀在涅槃前所說的:要辨識什麼是真正的佛說,得要依經及依律來
審查判斷。

其實佛經不分宗派,一律表示阿羅漢是破無明的。阿羅漢的資格就像是拿到博士,至
於拿到博士的人要不要做教授(當菩薩),是不同的事喔 :)

《大方等大集經》卷22〈聲聞品1〉:「不愛不貪能破無明,破無明已,名為獲得阿
羅漢果。」(CBETA, T13, no. 397, p. 161, b21-2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8〈轉生品4〉:「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
果。色貪、無色貪、無明、慢、掉舉,是謂五順上分結。」(CBETA, T05, no. 220, 
p. 43, c8-10)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243〈難信解品34〉:「阿羅漢果清淨故無明清淨,無明清
淨故一切智智清淨。」(CBETA, T06, no. 220, p. 225, b3-4)

《中阿含經》卷36〈梵志品2〉:「梵志瞿默目揵連即問曰:「阿難!若如來、無所
著、等正覺解脫,及慧解脫、阿羅訶解脫,此三解脫有何差別?有何勝如?」

尊者阿難答曰:「目揵連!若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解脫,及慧解脫、阿羅訶解脫,
此三解脫無有差別,亦無勝如。」」(CBETA, T01, no. 26, p. 655, c27-p. 656, 
a3)

最後這一段經文強調阿羅漢的解脫與佛陀的解脫無有差別,有差別的是事相上佛陀是
能於無佛世界無師自悟而成道者,而且佛陀的福報遠高於世間眾生乃至弟子。詳見「
如來十力」,但縱使是說如來十力的經文,都強調佛陀和阿羅漢的解脫智慧是一樣的
,都是破無明,也因此佛陀的證悟是所有眾生都能自證的,因此說「奇哉奇哉一切眾
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Sat Jan 09 12:08:37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5
@Facebook
修菩薩道的行者可譬喻為修「教育學程」的學生,本身還沒拿到學位,就先開始學如
何當老師。因此初地菩薩只破一分無明,還是學人、在有學位。

阿羅漢則已「畢業」拿到博士了,至於是否做教授則看個人的決定。

《大般涅槃經》在這方面的看法可參見以前的討論:

http://buddhaspace.org/gem_browse.php/fpath=gem/brd/Buddhism/T/F001017T&nu
m=5
Sat Jan 09 12:30:26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6
@Facebook
阿羅漢與佛陀 證的根本智(總相智)是一樣,而後得智(別相智)則不能比。因為
其法執未破。

釋尊一千二百五十個大阿羅漢的弟子之中,真正能體證空的妙義,須菩提是解空第一
。

而在《金剛經》,阿難描述須菩提(阿羅漢)聞佛說時: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
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
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等。

慧眼是證我空,法眼是證法空,佛眼是破最後一品生相無明而證得?

上面您舉經典所言,應是阿羅漢回小向大後的智慧
Sat Jan 09 12:49:55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7
@Facebook
或可參考《法華經 》化城喻品 末段經文。

「諸比丘,若如來自知涅槃時到,眾又清淨,信解堅固,了達空法,深入禪定,便集
諸菩薩及聲聞眾,為說是經。世間無有二乘而得滅度,惟一佛乘得滅度耳。比丘當知
,如來方便,深入眾生之性,如其志樂小法,深著五欲,為是等故,說於涅槃,是人
若聞,則便信受。」

「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曠絕無人,怖畏之處。若有多眾,欲過此道,至珍寶處。
有一導師,聰慧明達,善知險道通塞之相,將導眾人,欲過此難。所將人眾,中路懈
退,白導師言:『我等疲極、而復怖畏,不能復進,前路猶遠,今欲退還。』導師多
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作是念已,以方便力,於險
道中,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眾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還。今此大城,可於中
止,隨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隱。若能前至寶所,亦可得去。』

是時疲極之眾、心大歡喜,歎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惡道,快得安隱。』於是眾
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隱想。

爾時導師,知此人眾既得止息,無復疲倦。即滅化城,語眾人言:『汝等去來,寶處
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為止息耳。』

「諸比丘,如來亦復如是,今為汝等作大導師,知諸生死煩惱惡道,險難長遠,應去
應度。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
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
。若眾生住於二地,如來爾時即便為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
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如彼導
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

按《法華經》,小乘阿羅漢只走了三百由旬(依西方淨土言,為於 "方便有餘土" 中
,待佛教授 開示,導入大乘。
Sat Jan 09 13:55:08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8
@Facebook
所以 David Wang 大德認同「阿羅漢破無明」嗎?

不過「阿羅漢與佛陀證的根本智是一樣,而後得智則不能比。因為其法執未破。」這
句話還是怪怪的,請問您是在哪部佛經上看到的?大家來切磋一下佛法。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卷2:「何別道理名漸現觀?謂初業智及後得智,觀察自相
及因果相,由作行相別相緣故,名漸現觀。」

復言:「世尊!若有如是四聖諦者,何緣世尊復說二諦,謂世俗諦及勝義諦?」

世尊告曰:「即於如是四聖諦中,若法住智所行境界,是世俗諦。若自內證最勝義智
所行境界,非安立智所行境界,名勝義諦。」」(CBETA, T16, no. 717, p. 843, 
c22-29)

簡言之,經上說自證四聖諦者即有「後得智」,阿羅漢自證四聖諦,當然也有「後得
智」了。

David Wang 另外提到的一詞是「法執」,法執是我執的對稱,又作法我執、法我見
,係應破除的二種我執之一。

其實法執的爭論,只在於末代的論師,而不在經、律中。依於經、律,凡夫有法執,
而聖人無法執。這以前同學們許多都在藏經中比對過了,大藏經中查找「法執」一詞
,查看經、律部,立刻真相大白:三藏十二部經,不論所謂大小乘,一向證言聖者如
阿羅漢等無我執、無法執,究竟解脫。再者,四念處就有「觀法無我」了,三法印也
有「諸法無我」,剛學佛的人都知道,何況是阿羅漢呢 :)

末世一些中國的論師誤認阿羅漢「法不空」,其實是歷史上陰錯陽差的誤解。部派當
中的「說一切有部」主張諸法實有,有些論師將「說一切有部」和小乘或阿羅漢搞混
,以為小乘「法不空」,其實這只是「說一切有部」這一個派別的看法,和大小無關
喔 :)

又有另一個詞「迴小向大」,唉,又是一個馬蜂窩 ;) 佛陀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其
實沒有「迴小向大」這一個詞彙,這也是後世論師所發明的詞,這以前同學們用 
CBETA 都找過證實了。本社團是依經、依律討論,就先不岔題了 :)
Sat Jan 09 14:14:22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9
@Facebook
邱大剛 同意大剛,佛亦是阿羅漢,這是佛自己說的,在解脫層次上沒有佛與阿羅漢
的差別。然而唯佛能於無佛法的時代無師自悟且自覺覺他,這是圓滿波羅蜜的結訓成
果,大剛以教育學程為例實在是太貼切了。
Sat Jan 09 14:18:32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10
@Facebook
David Wang 又說「慧眼是證我空,法眼是證法空」可以請您幫忙將提出此定義的經
文貼上來嗎?

「法眼」在佛弟子中實在是太常見了,初果就有法眼了。不要說舍利弗,在《阿含經
》中舍利弗的弟子都有法眼:

《雜阿含經》卷1:「時,舍利弗說是經已,長者子輸屢那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CBETA, T02, no. 99, p. 6, b24-25)

《中阿含經》卷32〈大品1〉:「說此法時,優婆離居士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CBETA, T01, no. 26, p. 632, c16-17)

還有很多經典記載佛陀說完法當場天龍八部幾千人得法眼。所以如果說「法眼是證法
空」,那初果就證法空了,何況是四果阿羅漢?

討論佛法還是將經文定義釐清,比較能清楚地討論,避免誤會喔 :)
Sat Jan 09 14:21:56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11
@Facebook
《法華經》是說三乘「都是」化城,「於一佛乘,分別說三」。並不是說「菩薩乘」
才是唯一,而是連「菩薩乘」也是化城 :)

宏印長老的著名重量級文章「佛經的集結與特色」:

http://buddhaspace.org/gem.php/fpath=gem/brd/Buddhism/G/F001004G&num=2

當中,提到學術界考據發現最原始的妙法蓮華經可能只有三卷或四卷。有心研究此議
題的話,可以參考參考。

佛陀在涅槃前告訴弟子,要辨識什麼是真正的佛說,得要依經及依律來審查判斷,而
不盲信任何人(當然更不能盲信我)。佛陀也要弟子在佛涅槃後以經為師、以戒為師
,如此就能如同佛陀還在世。

深入經藏實在蠻重要的,末法時期是鬥諍堅固,五濁惡世的見濁混亂,要能知道佛陀
本人怎麼說,還是得依經律來看。大家一起加油!
Sat Jan 09 14:29:05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12
@Facebook
四念處的觀法無我,或三法印的諸法無我,「鈍根」者就可能理解成,色受想行識五
蘊中,只是即蘊、離蘊無我,但卻執有諸法。也就是,小乘聲聞眾還認為 法有。若
不認為法有,就不會入偏空涅槃了?,因為涅槃也是一個施設方便的法而已。
Sat Jan 09 20:19:02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13
@Facebook
謝謝 David Wang 的回覆。其實《雜阿含經》第232經有明講「法空」,從經、律仔
細考查,少數中國論師真得是把「說一切有部」的宗派看法搞混了啦 :)

其實佛陀說過宇宙及身心除五蘊外別無他法,《雜阿含經》卷2:「若離色、受、想
、行,識有若來、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益生癡,以非境
界故。」(CBETA, T02, no. 99, p. 9, a11-13) 

佛陀表示五蘊已包含身心乃至宇宙的一切。五蘊都無我了,自然也不會有法執。

「涅槃」是無為法,是中道的究竟,不是偏空更不是施設方便法喔。佛陀已涅槃,難
道說佛陀「認為 法有 所以入偏空涅槃了」? ;)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既然「不異語」,就不會像
少數末法時期論師所主張的佛陀說謊唬人,反而佛經中再三強調佛陀說法自始至終都
是「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

看來 David Wang 對佛法蠻有興趣的,誠心建議可以考慮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三皈
依誓言:「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是有深義的 (y)
Sat Jan 09 20:41:30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14
@Facebook
參考:若以天台判教,四教中,藏教、通教中,藏教是正化二乘,傍化菩薩。而通教
的鈍根通前藏教,通教的利根則通別圓(故名"通")
Sat Jan 09 20:47:49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15
@Facebook
別忘,佛是阿羅漢,但阿羅漢非是佛。

比如月亮的光明,但有初一與十五之別?所謂質同量異。
Sat Jan 09 20:56:2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16
@Facebook
以我的看法,別教的初地菩薩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此菩薩已證念不退,得無功用道,能百界作佛,八相成道,利益眾生。

但還是不能以藏教究竟即的阿羅漢去比擬別教分證即的初地菩薩。為何呢?

依別教,初住菩薩就斷見惑、七住斷思惑,而十住就斷界內塵沙惑。

此時的十住菩薩已經等同 通教 的佛位或說藏教的羅漢果(也只指斷德,但其菩提心
與資糧力非藏通兩教能比擬),何況初地菩薩。
Sat Jan 09 21:23:2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17
@Facebook
您所提的圓頓、分別判教,乃致涅槃有別的觀點,是出自後世論師的說法,在此先不
論這些說法是否精確,後世論說是依據經藏而論這一點,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此故
,何不妨探本溯源、深入經藏-尤其是四部阿含經- 去了解這些論說之所本?對於像
您這樣對佛法有濃厚興趣者,一定有助於更了解後世論說的本意與佛菩薩的樣貌,實
是百利而無一害:)
Sat Jan 09 21:32:38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18
@Facebook
阿羅漢入的涅槃是佛施設的,怎能比擬佛的大般涅槃呢?《法華經》以三百由旬與五
百由旬來比喻(真諦涅槃vs中諦大般涅槃=斷四十二品微細惑,無明永盡,即證不住
生死、不住涅槃的大般涅槃)
Sat Jan 09 21:42:5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19
@Facebook
真諦涅槃,是一種偏空涅槃,其正報身心,依報國土皆無(依法華經看,其實沒這個
“東西”,只是佛陀善巧施設),實難比擬佛陀盡虛空、法界的功德莊嚴呀!
Sat Jan 09 21:50:33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20
@Facebook
我也不贊成說:「唯佛能於無佛法時,無師自通」

1. 應了解生命是相續的

2.不能只看到果報,重點在因地,而因地也是一點一滴形成的。

3. 由「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而開悟的獨覺,也有因地的熏習(不一定那一生
),否則如何是「因緣所生」呢?
Sat Jan 09 22:06:3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21
@Facebook
再說一點,請指教?

依唯識名相,我們這個「依他起」的身心世界,其實也是前期生命「遍計執」來的(
與雜染相應來的),究竟上,人是平等平等的,只是看怎麼施設因緣。

因為缺少十善就難當天人,因為對善法還有對待,故無法超凡入聖,因是 無常故「
苦」,苦即無我而證入涅槃的,會趨向「偏空」,為何呢?

因為「苦」只是一種果報,其實它並沒有對錯,是心識因攀緣它而生出妄想、衍生障
礙的,外境那有錯? 是故,僅僅由苦而了知我空,證入的涅槃必然是偏空,因為前
因後果相應的緣故。

故菩薩種性者,從初發心就安住在中諦,雖然起初作的不好,但心態是如此。---這
也是,為何別教的菩薩能輕輕從偏空涅槃的「門前」走過,能證而不證的原因?
Sat Jan 09 22:30:08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22
@Facebook
(補充)  

"上面您舉經典所言,應是阿羅漢回小向大後的智慧"

上句話,我寫錯了....

根據天台的判教: 若是藏教聲聞,若未於初果之前(三賢位 四善根)有因緣轉入圓教
(=迴小向大),則「佛果不前,永無接義,直俟法華方得會入圓耳」,因此阿羅漢必
定要等到法華會上,經佛陀開權顯實、會三歸一,才能知道偏真涅槃,是方便說,並
非究竟...
Mon Jan 11 00:28:5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23
@Facebook
當下因緣與三世因緣兩種解釋是有衝突的差很大,佛陀講的到底是那一種,我們應該
專精思維及親自驗證一下。
Fri Jan 08 08:11:34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24
@Facebook
在《雜阿含經》中以當下因緣為主,但也不是沒有提到三世因緣,另外三部阿含乃至
其他經典則兩種解釋都有。實務上,由於有當下因緣的原理,才會有三世輪迴的現象
。

就修行解脫而言,則當下的因緣才是行者要深思的根本。另一方面,畢竟佛陀表示「
世間正見」的內容包含「有眾生受生世間」,輪迴的現象對凡夫是不能否認的,三世
因緣的解說也就是解釋輪迴的現象,因此個人倒不認為兩種解釋的衝突差很大 :) 

不過我也了解有些法師大德主張兩者差很大,佛使比丘就公開不認同南傳《清淨道論
》的「結生識」的解釋,因此曾被諸多南傳法師私下「圍剿」 :p 我則認同佛使比丘
將當下的因緣視作正解,雖然個人由於有對於數學上「自相似性」的了解而不認為當
下的因緣及三世因緣有根本上的衝突。
Fri Jan 08 09:18:50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25
@Facebook
十二因緣,除了理論上或推論邏輯上,作為一種佛教智慧深觀緣起的原理;最重要的
,是在生活實際「禪修」上的實踐、應用與修證。

人類基本上無法控制大腦腦神經的反應,甚至連制約身體、更遑論超越慾望都甚為艱
難。

葛印卡及許多原始佛教的內觀教授方式,都主張只要透過訓練,基本上可以做到從「
受」與「愛」之間去斷流,再進而能夠遠離世緣不染,朝向解脫路真正前行。

漢傳佛教中,大多將十二因緣做為一種佛學思想推理。幾乎沒有將其嚴肅導入禪修的
法系。

這也是為何,現今包括法鼓山在內的禪修教導,慢慢的都變成一種「放鬆運動」。遷
就附和了大眾,而沒有以十二因緣建立解脫法的修證體系。
Fri Jan 08 09:55:57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26
@Facebook
此言有誤,漢傳有清楚明白的傳承,像禪宗的觀心法門,此法門為摩訶迦葉尊者所傳
之頓教法門。

觀呼吸是漸進式法門。燒香、禮佛、誦經...也都是漸進的,大迦葉尊者的禪法,不
用如此,只要你能看破這一念,頓然就解脫了。只是這念要看破,要怎麼做才能無念
,實作上是不容易的,因大師手指指到了我們未曾知曉的領域,我們有如霧裡看花,
不解ing...。

六祖壇經中說: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當知大師所說無誑於世間,大師所
說完全符合阿含,法味無二。

禪的修習本來也就只是放下而已,若執念而修則不能超脫生死,當知識緣名色也就在
那一念之間而已,若仍有執念則必然走向生死輪迴,無念才能不再衍生未來有。

最後,來看看岡波巴尊者的大手印口訣是怎麼教導放鬆的:

若欲養護自明智。

應於自然無作中,身心柔軟似棉花。

松松放置此明識,莫依心念捨諸務。

不可作意心求悟,只需寬坦放縱之。

昏沈掉舉生起時,即於彼上而觀察。

於心有害諸作業,漸次緩緩捨棄之。

貪欲生時知為魔,無作之心即佛陀。

造作之心非佛意,晝夜六時行住中。

松松緩緩放置去,如是放置之心性。

無執明朗似虛空,此即離邊之正見。

無需疑慮自然生,清淨無垢似水晶。

明而無執此正觀,無有間斷自然生。

無作舒松似嬰兒,離諸貪著此正行。

超諸立破自然生,因果同時甚稀奇。

無慮無求此正果,本來圓成自然生。

離卻如是之自心,向外尋求佛陀果。

窮盡十方與三世,終難覓得離心佛。

是故常應觀自心,務令熟練時習之。
Fri Jan 08 10:56:20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27
@Facebook
這恰如世尊所預示的,後世弟子實修能力的消失吧~
Fri Jan 08 17:33:59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28
@Facebook
法鼓山的禪修有基督徒會來參加

或許是因為<沒有太多這些佛教術語和操作>這一點吧!

------------------------------------------------

<不過葛印卡內觀也是有基督徒在參加...>

至於蕭先生強調的後世弟子實修能力的消失

 ㄏㄏ~ 你有在僧團裡修行過嗎?你怎麼清楚裡面的情況?
Sat Jan 09 20:55:13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29
@Facebook
沒耶,我就是舌根不清靜而已...
Sun Jan 10 00:16:32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30
@Facebook
這大概就是佛教演化到後來衰敗的原由之一吧~!
Wed Jan 13 17:56:59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31
@Facebook
近代的漢傳佛教經歷抗戰後復興的艱困時期

是重視「修福」 大過「修慧」 的。

道源長老就說:「福能攝慧,慧不能攝福」

沒有福報,連要維持道場僧眾都有困難。

如有福報沒有智慧,還可以進一步的禮請其他傳承精通十二因緣的禪師來傳法,並提
供僧眾修行的資源。

如台灣的香光尼僧團和佛教弘誓學院都已經禮請過南傳禪師來傳法,這不是什麼新鮮
事。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當要飲水思源!
Wed Jan 13 18:57:11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32
@Facebook
的確是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飲水思源是必然的。一千多年前無數大德們接力的
努力,我們才能讀到大正藏。自是得深入經藏不是嗎?
Wed Jan 13 20:19:26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33
@Facebook
我同意你的看法。

經藏裡佛陀相當強調有為法的三相〈無常、苦、無我〉。

佛陀說要出離的人,首先要把握五蘊。知味,知患後才能出離。

味是緣五蘊生出愛喜

患是了解五蘊無常、 苦、無我的本質

離是調伏對五蘊的貪愛。

佛陀還自己為例,向比丘們強調此法的重要性:

「若我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
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脫、不出、不離,永住顛倒,亦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 」

所以,現代的學佛人,有必要親身實證這方面的教導,而不只是停留在修福德的階段
和感恩師傅讚嘆師父的階段。佛法需要身體力行,親自體驗。
Wed Jan 13 20:45:13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34
@Facebook
佛陀是由淺入深地教導弟子,對於剛接觸佛法的人,通常先由「施論、戒論、生天之
論,欲為穢惡,漏不淨行」等人天善法開始解說,等到弟子心開意解,才教導苦集滅
道等出世間法,弟子就得法眼淨了。

因此法師們也是得看弟子的程度來教,至於是否能適時提升弟子的程度,就要看教學
功力了 :) 

另一方面,現今號稱很多弟子證果的地方,特別容易有問題,只能說末法眾生福慧不
夠,我們自己得多加注意 :(
Fri Jan 08 10:43:39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35
@Facebook
感謝您 邱師兄,如有用到您的貼文將會事先告知的,感謝您!
Fri Jan 08 10:51:17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36
@Facebook
在講黃安罵台灣又用台灣的健保嗎?
Fri Mar 11 21:39:03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37
@Facebook
Sun Mar 13 15:03:57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當下的因緣與三世的輪迴
#38
@Facebook
《人生》雜誌391期 有篇 繼程法師  十二因緣 的教導,

我覺得法師說的相當好!

同學有時間可以看看這篇:

https://www.facebook.com/humanitymagazine/posts/1041450039260409:0
Thu Mar 17 20:21:59 2016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