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苦的集起?簡言之,因為沒有智慧(「無明」)、因為有貪愛、執著。
若要作更細部的解析,可進一步分解為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
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
憂悲惱苦。
前者不一定直接產生後者,也可能前者是後者成立間接的條件。能確定的是,若沒有
前者,後者就不會生起。
在後世佛教的用詞中,「因」與「緣」通常分別指直接的「原因」和間接的「助緣」
,兩者有所區別;但在《阿含經》的翻譯上,通常「因」、「緣」混用,不特別區分
,在談十二因緣時常簡稱為「緣」。例如「愛緣取」代表由於有「愛」,因此而有「
取」。
十二因緣的重點在於解釋一切事物是相依而生、而滅,是無常的,因此沒有不變的自
我。另一方面,由於感官接觸到外境時起貪愛執著,這樣的因緣纏縛眾生。
佛經中講述因緣時,不一定都講十二支,時常只舉其中幾支為例。防盜監視器的記錄
,一秒十二個畫面可以用來抓小偷,一秒十個畫面甚至兩個畫面,都可以用來抓小偷
;根器特別好的人,知道十二因緣的用意是要解析並斷除貪愛、執著,立刻能徹底了
知並禪觀,就證知無我、悟道了。而我們一般人,則需要一步步停格分析,從頭檢查
到尾,作較深入的瞭解,以為修行悟道作理智上的分析及準備。
(推文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