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財奴對自己及他人都吝嗇,受不到福報的利益」 《雜阿含經》第1232經記載一位摩訶男長者,多財巨富,但是完全不肯花錢而生活得 像個窮人,也不幫助他人、施與他人。 因此佛陀將人的財產譬喻為池水,無常而總有消失的一天。若不能在福報仍在時好好 運用,嘉惠週遭的人,多多佈施以累積未來修行的福報資糧,就完全是浪費資源。在 家五法「信、戒、施、聞、慧」當中即有「施」,正確的佈施,也就是利用今生的福 報來修行,造未來的生天、解脫善因。 守財奴通常是因為太貪,而對自己及他人都吝嗇,受不到福報的利益。 Ps. 佛世時「摩訶男」是菜市場名,此經中極吝嗇的摩訶男長者不同於五比丘之一的 摩訶男尊者,也不同於《雜阿含經》卷三十三、《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六記載的學佛 的摩訶男居士。
「守財奴對自己及他人都吝嗇,受不到福報的利益」 《雜阿含經》第1232經記載一位摩訶男長者,多財巨富,但是完全不肯花錢而生活得像個窮人,也不幫助他人、施與他人。 因此佛陀將人的財產譬喻為池水,無常而總有消失的一天。若不能在福報仍在時好好運用,嘉惠週遭的人,多多佈施以累積未來修行的福報資糧,就完全是浪費資源。在家五法「信、戒、施、聞、慧」當中即有「施」,正確的佈施,也就是利用今生的福報來修行,造未來的生天、解脫善因。 守財奴通常是因為太貪,而對自己及他人都吝嗇,受不到福報的利益。 Ps. 佛世時「摩訶男」是菜市場名,此經中極吝嗇的摩訶男長者不同於五比丘之一的摩訶男尊者,也不同於《雜阿含經》卷三十三、《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六記載的學佛的摩訶男居士。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9B%9B%E5%8D%81%E5%85%AD#一二三二 本則讀經拾得感謝 Russ Wang, 蔡懺摩, Melon888 等同學的分享。
感恩分享……謝謝
疑問:既然得不到福報為何又是鉅富?我經常有此疑惑
就我的理解,業報有其客觀的部分:如是因、如是緣,得如是果;然而業報亦有人盡 皆異的主觀部分:緣於同樣的客觀條件每個人升起的感受、以及受用的程度都不盡相 同,畢竟每個人執取的面向都不一樣,這同樣也是我們過去的造作結果。在 1233 經 中,摩訶男過去佈施多迦羅尸棄辟支佛的身口意行,使得他七反天上人間,並且在客 觀的生活條件上都超級富足;然而卻因為當初佈施時心中的動機非為淨信,不恭敬與 、不自手與,施後又變悔,使得摩訶男面對富裕的客觀外在時,都因為心中的慳吝而 不能受用這些財富以自安身。業因通常都是身、語、意行交織重下的結果,因此當這 個業因有朝一日成熟時,其業果也不會只反映外在的行為,而是複雜的呈現了過去所 刻劃與累積的身、語、意行。
真的。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