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典中,常常可以看到四個字,「示教利喜」,出現在描述佛陀講法的過程。如果
在CBETA資料庫中搜尋這四個關鍵字,會看到很多例子。下面就舉一例來補充說明:
《長阿含經》卷1:「佛漸為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惡不淨,
上漏為患,讚歎出離為最微妙清淨第一。爾時,世尊見此二人心意柔?,歡喜信樂,
堪受正法,於是即為說苦聖諦,敷演開解,分布宣釋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出要諦
」(CBETA, T01, no. 1, p. 9, a6-12)
經文說,佛說法是有漸進的次第滴,第一步就是「示教利喜」,翻譯的字面指稱,可
以理解為:開「示」並且「教」導有「利」於聽法眾的、開「示」並且「教」導讓聽
法眾升起歡喜、喜樂心的。那實際的內容是什麼呢?就是1.「施論」;2.「戒論」;
3.「升天之論」;4.「欲惡不淨」;5.上漏為患;6.讚嘆出離,為最微妙清淨第一。
讓聽法眾聽了有歡喜,怎麼知道有沒有歡喜呢?「見二人,1.心意柔?,2.歡喜信樂
。」在這之後呢,就知道聽法眾「勘受正法」,然後才為他們:「說苦聖諦,敷演開
解」。敷衍開解的內容是「分布宣釋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出要諦」。到此,在不
同的場合、對象,則有各個得不同果報的成果,可以在不同經文處看得到。
從這裡可以看出,佛陀自己常常用的「示教利喜」,正是此經文文中「說法應具備的
四個條件」的最佳範例。也是老師把自己自身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們的真實劇本、戲
碼。
補充此段以饗各位大德。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