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站有人認為佛教碰到科學會「很慘」,可能是因為看多了電視節目鬼話連篇之類的
大師亂講,所以得來的錯誤印象。
其實佛經中的宇宙觀及對天文的認知,在古代宗教中是很特出的,畢竟佛教是智信的
,佛經有時也會順便談到三界的因緣生、因緣滅,以避免修行者走了歧道,以天界為
究竟。
佛經記載宇宙觀最詳細的,當屬《長阿含經》(之中的〈世紀品〉另譯為《起世經》
)及《華嚴經》。
佛世時,印度人認為世界是由神龜所扛起來的,但佛陀不這麼認為。佛陀表示,宇宙
是由地輪(堅固性)、水輪(濕性)、火輪(熱性)、風輪(流動性)、虛空所構成
的,因緣生、因緣滅。
佛經中沒有「地球」這名詞,但有如下的記載: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0〈37如來出現品〉:「地輪依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虛
空,虛空無所依。雖無所依,能令三千大千世界而得安住。」(CBETA, T10, no.
279, p. 264, c12-14)
地輪(堅固性)依於水輪(濕性),水輪依於風輪(流動性),這些都依於虛空。虛
空已經無所依了,但三千大千世界都能依於虛空而安住。
我的解讀是,地表(地輪)依於地下水層(水輪),而其下為地殼緩慢的板塊運動以
及地球的自轉、公轉(風輪)。所有這些,則在太空(虛空)之中。太空中有三千大
千世界,如佛經說的「虛空無所依。雖無所依,能令三千大千世界而得安住」,這句
話是各佛經反覆再三提到的一致描述,想想三千年前的人們要聽得懂這樣的概念,實
在不容易。
阿含部中的對應記載則為:
《起世經》卷1〈1閻浮洲品〉:「如是大地,住於水上,水住風上,風依虛空。」
(CBETA, T01, no.24, p. 310, c5-7)
也是一樣的意思。
其實,「地球」在宇宙中也只是滄海一栗,照佛經的定義,一個太陽系是一世界,一
千個世界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
大千世界,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位佛的教化範圍,也就是一個佛土。
《長阿含經》卷18〈閻浮提州品1〉原文這麼說:「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
,如是千世界,[……],是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爾所小千千世界,是為中千
世界。如一中千世界,爾所中千千世界,是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敗,眾
生所居名一佛剎。」(CBETA, T01, no. 1, p. 114, b26-c8)
一個大千世界當中一時只會有一位佛,如《增壹阿含經》卷32〈力品38〉所說:「世
無二佛」(CBETA, T02, no. 125, p. 723, b7)
不只佛陀能見到這三千大千世界的原理,佛弟子若天眼清澈,也能見得到,像阿那律
尊者的天眼就能觀察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如《增壹阿含經》卷28〈聽法品36〉:「尊
者阿那律天眼第一,清淨無瑕穢,彼以天眼見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彼
能知見。」(CBETA, T02, no. 125, p. 706, b1-3)
釋迦牟尼佛是正港的地球人,其他的現在佛則是在很遙遠的星系,例如過十萬億佛土
的世界,而不在這個大千世界內。
「佛」的定義是在無佛世界中第一位自覺覺他者,因此我們這個世界在釋迦牟尼佛成
佛後,直到四十六億年後彌勒菩薩下生前,其他覺悟的人都不稱作佛了,要不就是聽
聞佛法悟道,因此稱為「聲聞」弟子,要不就是辟支佛,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
別的大千世界成等正覺的就是所謂十方諸佛。至於四大菩薩等菩薩,許多不是釋迦牟
尼佛的弟子,因此不是聲聞弟子,而是借調來幫忙的。
講完了宇宙的現況,再往前追,經上對於這個宇宙的成立是這樣描述的:
《起世經》卷1〈1閻浮洲品〉:「一切世間,各隨業力,現起成立。諸比丘!此千世
界,猶如周羅(周羅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諸比丘!爾所周羅一千世界,是名第二
中千世界。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為一數,復滿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諸
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
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周遍起已,名為成立。周遍住已,名為
安住。是為無畏一佛剎土,眾生所居。」(CBETA, T01, no. 24, p. 310, b24-c4)
經中說一千個太陽系像「髻」一般的圍繞,是一個小千世界,這正是銀河系的形狀。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剛好符合近代依天文物理所推論的大爆炸學說。根
據佛經所說,這整個宇宙有成、住、壞、空的過程,然後再重來一次。
姑且不談銀河系尺度的事,談談太陽系裡面的事,佛教三藏中《順正理論》、《俱舍
論》都有解說月亮圓缺的原理:「何故月輪於黑半末白半初位,見有缺耶?世施設中
作如是釋:『以月宮殿行近日輪,月被日輪光所侵照,餘邊發影,自覆月輪,令於爾
時見不圓滿。理必應爾,以於爾時亦見不明全月輪故。由是,日沒、月便出時,相去
極遙,見月圓滿。』有餘師說……」(CBETA, T29, no. 1562, p.518, b12-17)
古代有幾個人看得懂?但現代有好好念書,又看得懂佛經的人,應該不會不同意吧!
:-)
個人認為,古人要能完整地理解佛說的宇宙觀並不容易,傳抄時也很困難,翻譯時就
更困難。加上佛陀解說的宇宙觀有太多的元素,我自己讀經時也發現同個名詞在不同
經中有時會對應到不同的東西,可能是因為翻譯者或傳抄者本身也聽不懂的關係。如
果三千年前有人說了現在的天文觀,聽的人用口耳相傳的,經過三千年,一些細節自
然會混在一起了,而容易被誤解。
當然,學佛的重點是勤修戒定慧,離於貪瞋癡,不過學佛也不僅是修身養性,佛法所
說的都是可以實證的,包含三界的現象及超越三界的方法。雖然市面上太多魚目混珠
、偽託佛法及科學者,但這些人不代表佛教,研討佛法還是要基於經、律,才是正途
。
個人二十幾年前讀『時間簡史』時,是左手拿『時間簡史』,右手拿《長阿含經》和
《華嚴經》,很多大方向上的時空概念是吻合的,那個fu是一樣的。不過對於很多其
他人,或許『時間簡史』和佛經都像是神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