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如月譬住
#1
@Facebook
《雜阿含經》第1136經中佛陀教導比丘乞食時「當如月譬住,如新學,慚愧軟下,攝
心斂形而入他家。如明目士夫臨深登峰,攝心斂形,難速前進。」

在對應的經典中,《佛說月喻經》對「月譬住」解讀為「如世所見,皎月圓滿,行於
虛空,清淨無礙,而諸苾芻,不破威儀」,《別譯雜阿含經》則解讀為「汝等皆當勤
修善行,漸漸增長,如月初生」;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汝等入於在俗之家,當如月喻
,整身調心而走近」,如同《雜阿含經》般沒有特別解讀。

《雜阿含經》卷四第94經的偈誦:「譬如月無垢,周行於虛空,一切諸星中,其光最
盛明。」(CBETA, T02, no. 99, p. 25, c28-29) 類似《佛說月喻經》的解讀,而該
經的經文則類似《別譯雜阿含經》的解讀:「譬如明月淨分光明,色澤日夜增明,乃
至月滿,一切圓淨。如是,善男子於如來法、律得淨信心,乃至正見真淨增明,戒增
、施增、聞增、慧增,日夜增長;復於餘時親近善知識,聞說正法,內正思惟,行身
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故,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化生天上。婆羅門!是故善男
子譬如月。」(CBETA, T02, no. 99, p. 25, c20-27)


「如月譬住」 《雜阿含經》第1136經中佛陀教導比丘乞食時「當如月譬住,如新學,慚愧軟下,攝心斂形而入他家。如明目士夫臨深登峰,攝心斂形,難速前進。」 在對應的經典中,《佛說月喻經》對「月譬住」解讀為「如世所見,皎月圓滿,行於虛空,清淨無礙,而諸苾芻,不破威儀」,《別譯雜阿含經》則解讀為「汝等皆當勤修善行,漸漸增長,如月初生」;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汝等入於在俗之家,當如月喻,整身調心而走近」,如同《雜阿含經》般沒有特別解讀。 《雜阿含經》卷四第94經的偈誦:「譬如月無垢,周行於虛空,一切諸星中,其光最盛明。」(CBETA, T02, no. 99, p. 25, c28-29) 類似《佛說月喻經》的解讀,而該經的經文則類似《別譯雜阿含經》的解讀:「譬如明月淨分光明,色澤日夜增明,乃至月滿,一切圓淨。如是,善男子於如來法、律得淨信心,乃至正見真淨增明,戒增、施增、聞增、慧增,日夜增長;復於餘時親近善知識,聞說正法,內正思惟,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故,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化生天上。婆羅門!是故善男子譬如月。」(CBETA, T02, no. 99, p. 25, c20-27)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如月譬住
#2
@Facebook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9B%9B%E5%8D%81%E4%B8%80#一一三六
Sun Oct 04 23:36:51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如月譬住
#3
@Facebook
性空緣起(中觀)。阿賴耶緣起(唯識)。如來藏緣起(如來藏)。法界緣起(華嚴)。。。
。請問阿含經是什麼緣起啊??身心生命的緣起????三法印是緣起的三個特徵或三個相
??緣起的流轉和還滅就是四聖諦
Sun Oct 04 23:40:30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如月譬住
#4
@Facebook
佛陀所教的的緣起是什麼緣起? 還請同學們發揮囉 :)
Mon Oct 05 00:26:21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如月譬住
#5
@Facebook
二十七年前 釋惠敏法師在日本攻讀學位時就曾發表了一篇論文「《月喻經》的研究
」。當中指出古代的知名論師如窺基法師等,對相關的經文註釋或許可有補充的空間
,因為可能忽略了一些阿含部的經文。

c.f.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chbj/02/chbj0204.htm

惠敏法師講得相當精闢,或許可以補充的是,若根據《雜阿含經》第94經、中阿含梵
志品何苦經第七、《別譯雜阿含經》卷十三第260經的「經文」以及「偈誦」的不同
,或許本經中《佛說月喻經》及《別譯雜阿含經》的兩種不同解讀,在古代可能是並
存的也說不定。
Mon Oct 05 00:34:03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如月譬住
#6
@Facebook
大德,是十二緣起。大德。
Mon Oct 05 00:50:45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如月譬住
#7
@Facebook
可能是論師太有名吧,沒人敢質疑他...@@a
Mon Oct 05 01:41:37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如月譬住
#8
@Facebook
惠敏法師論文對照五種文獻後的結論是

──「月喻」之本意應該是「小心謹慎」、「捨離貪欲」、「慚愧謙虛」,佛說月
?經以及別譯雜阿含經等詮釋都有誤失,而《毘尼母經》中的月?是正確的解釋。

真的是這樣嗎?這些不都是不同部派的詮釋?

可以確定各本都表達月?有「盪滌身心慚愧謹慎」的意涵,其餘各本的詮釋就不正確
了?
Mon Oct 05 12:49:02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如月譬住
#9
@Facebook
這讓我想起維摩詰經,當文殊菩薩說我們(於是眾中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
等)一起去維摩詰長者他家時那時候的狀況....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Mon Oct 05 13:36:31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如月譬住
#10
@Facebook
(雜阿含經)爾時,世尊復以手捫摸虛空,告諸比丘:

「於意云何?我今此手寧著空、縛空、染空以不?」

諸比丘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其唯迦葉比丘心常如是,以不著、不縛、不染之心入於他家。」vs .........(文
殊師利問疾品第五)「今文殊師利與大眾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
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臥。

文殊師利既入其舍,見其室空,無諸所有,獨寢一床。

時維摩詰言:「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

不見相而見。」

文殊師利言:「如是!居士!若來已,更不來;

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

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
Mon Oct 05 14:14:41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如月譬住
#11
@Facebook
我個人是覺得能不能趣向解脫比較重要,因此如果是牽涉到實修過程,正確意義就很
重要,以實修止觀來說月輪觀基本(但不止)就有清涼意。其他的可能比較是佛學訓鈷
的嚴謹與否了。
Mon Oct 05 14:34:21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如月譬住
#12
@Facebook
我個人是覺得,這是佛教的社會學,修行者不會是脫離整個社會的,該如何彼此共榮整
個社會
Mon Oct 05 14:47:41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