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童子說:「我於一切諸行當作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
不可樂想、死想,常現在前。」
其中的「常現在前」即「無間等」,洞察;沒有任何間隔、差距地以智慧觀察,又譯
作「現觀」。這是證果所須要的功夫。
本經的「六明分想」是:一切行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
可樂想、死想。
「明分」是指升起「明」(「無明」的對稱)的成分,「明分想」是指能升起明的成
分的觀想,因此只要能達成這個目的,就算是明分想,不限於本經所列的六種,例如
其餘經中有列出類似意義但不同數目的想:
【七想】《中阿含經》卷二十八〈林品5〉第113經諸法本經:「若比丘得習出家學道
心者,得習無常想,得習無常苦想,得習苦無我想,得習不淨想,得習惡食想,得習
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得習死想。」(CBETA, T01, no. 26, p. 602, c22-25)
【九想】《長阿含經》卷九第10經十上經:「雲何九生法?謂九想:不淨想、觀食不
淨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盡想、無欲想。」
(CBETA, T01, no. 1, p. 56, c22-24)
【十想】《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二〈結禁品46〉第9經:「其有修行十想者,便盡有
漏,通作證,漸至涅槃。雲何為十?所謂白骨想、青瘀想、?脹想、食不消想、血想
、噉想、有常無常想、貪食想、死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CBETA, T02, no.
125, p. 780, a17-21)
【二十想】《雜阿含經》卷二十七第747經:「如無常想,如是無常苦想、苦無我想
、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盡想、斷想、無欲想、滅想、患想、不淨想、青瘀想
、膿潰想、?脹想、壞想、食不盡想、血想、分離想、骨想、空想,一一經如上說。
」(CBETA, T02, no. 99, p. 198, a20-24)
另外,《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第802經表示安那般那念也能成就明分想:「若比丘修
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者,得身止息及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
足。」(CBETA, T02, no. 99, p. 206, a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