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懺悔
#1
@Facebook
《雜阿含經》第995經表示聖人不會「過去追憂悔」,打坐時「掉悔」也是五蓋之一
,但佛教又強調修行人應常慚愧、懺悔,這是否有衝突呢? 

其實這是修行的先後次第,並沒有衝突,《雜阿含經》卷十四第346經等經都記載學
佛要從慚愧開始,懺悔得清淨後即不再犯戒,不犯戒且有正念正知,自然也就能去除
導致打坐時追悔的過去事了。 

另外,本經所述可與「跋地羅帝偈」相對照: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孰知愁於死,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晝夜無懈怠,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懺悔
#2
@Facebook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8%89%E5%8D%81%E5%85%AD#九九五
Thu Jul 16 22:18:30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懺悔
#3
@Facebook
本則拾得由 蔡懺摩、Chakwos Liu、Melon888 等等同學提供,族繁不及備載 :)
Thu Jul 16 22:20:58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懺悔
#4
@Facebook
常慚愧是懺悔已犯或留意未來不犯,禪坐時的掉悔是心意浮動懷疑自己是白費功夫。


因為實修的過程當中 ,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無所獲 ,也因為這樣會打退堂鼓的很多
, 能堅持得不多。
Thu Jul 16 23:14:39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懺悔
#5
@Facebook
對啊,通常扯一些氣脈或是感應之類的,會比較快有反應,因此很多人打坐學到後來
走偏了,去玩這些,而師父還會引用經文號稱這些肉體感應是佛說的各階段證果境界
,殊不知證果早超過肉體的層面。

而真正老實安般,有很長的時間是越來越沒境界,淡而無味之下,目標不明的人通常
就不耐煩了 :(
Thu Jul 16 23:41:08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懺悔
#6
@Facebook
慚愧請問「跋地羅帝」是何意?請大德先進不吝指導!謝謝!
Fri Jul 17 00:17:24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懺悔
#7
@Facebook
相關經文: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1/0026_043.htm

討論:http://goo.gl/IC7s4B

若單論跋地羅帝一詞,從資料看來應是「賢善」的意思?
Fri Jul 17 07:38:55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懺悔
#8
@Facebook
感恩 Anderson 大德的指導。末學合十受教∼
Fri Jul 17 08:39:38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懺悔
#9
@Facebook
的確就只是個名詞,可能在三千年前「跋地羅帝偈」是佛弟子很常誦的偈子,因此就
給他一個名字。

《翻梵語》:「跋地羅帝(應云跋陀羅帝):譯曰跋陀羅者,賢;羅帝者,意亦云智
)」(CBETA, T54, no. 2130, p. 983, c11)

偈子的名字不重要,內容比較重要。跋地羅帝偈的內容和「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
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相近,要了解這「三心不可得」的意義為何,即可參見上面 
Anderson Chang 所貼出的《中阿含經》經文,有大迦旃延尊者詳盡的解說。
Sun Jul 19 15:08:43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懺悔
#10
@Facebook
廣告一下,「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http://buddhaspace.org/dict/ 

常須要查佛學辭典的同學可參考一下 :)
Mon Jul 20 10:06:38 201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