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相信佛陀講的,這是無庸置疑,但就看我們對古經文如何解讀。
我的看法如下,請參考:
〈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尸婆外道出家,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
曇!有一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見、如是說:『若人有所知覺,彼一切本所作因;修
諸苦行,令過去業盡,更不造新業。斷於因緣,於未來世,無復諸漏;諸漏盡故,業
盡;業盡故,苦盡;苦盡者,究竟苦邊。』今瞿曇所說雲何?」
這一段我的看法如下:
此段是說有一位外道的出家人,名叫尸婆,來到佛所,稟告佛陀說:有一派沙門
、婆羅門認為:『一切的苦,皆源於自己過去宿命的所作所為;但只要修行種種苦行
,能令過去的業報滅盡,同時不再造作新業。斷除這些苦因,令這業緣無所緣起,於
未來世不再生苦與煩惱,這些煩惱有漏因此得以滅盡,種種的業報也跟著滅除;業報
滅除了,所以苦不生;苦盡不再生,那就到了苦的邊際。』不知瞿曇您的看法如何?
」
此段要注意外道的出家人,認為『一切的苦,皆源於自己過去宿命的所作所為
;但只修行種種「苦行」,就能滅一切的苦。
〈二〉佛告尸婆:「彼沙門、婆羅門,實爾洛漠說耳!不審、不數,愚癡、不善、不
辯。所以者何?或從風起苦,眾生覺知;或從痰起,或從唌唾起,或等分起;或自害
,或他害,或因節氣。」
此段是說佛告尸婆:「這些沙門、婆羅門如此說法,實在是太草率!沒有好好
的審察、細數,是愚癡、不好的、不擅於分別的。苦不是只有一種,而是有的受風寒
而引起的苦,有的由痰引起身體的苦,有的由唾液引起的苦,或是由上述因素綜合引
起的苦;是這些苦,有的是因自虐自害而起苦,有的是受他力他害而起苦,有的是因
四季節氣的變化而產生的苦。」
,,,,,,「彼自害者,………………,是名節氣所害。」〈這段省略不談〉
〈三〉「世間真實,非為虛妄。尸婆!世間有此真實,為風所害,乃至節氣所害,彼
眾生如實覺知。汝亦自有此患──風、痰、唌唾,乃至節氣所害覺,如是如實覺知。
尸婆!若彼沙門、婆羅門言:『一切人所知覺者,皆是本所造因。』捨世間真實事,
而隨自見作虛妄說。」
此段是說,「世間是真實存在的,不是虛妄的。世間是如此地真實,有為風所
害而起苦,乃至於節氣所害而起苦,這是眾生能夠如實地覺知得到。那些沙門、婆羅
門隨自己見解作虛妄訴說:只注意認為『一切的人所能知覺苦者,都是源於自己過去
宿命的所作所為。』而捨棄不見現世間各緣起存在的真實事,而認為光修一種苦行就
能解脫一切的苦」。
〈四〉 依本人看法:『一切的苦,皆源於自己過去宿命的所作所為有所關連』,基
本上沒錯。但不能忽略了現世間各緣起存在的事實,緣起的多樣性,因而互動牽引招
致各種苦,那能用單一的「一種苦行」而能化解過去種種不善的所作所為之因,所造
的各種苦。況且「苦行」不是真正滅苦的方法,這不是對症下藥。要離苦、究竟苦邊
,就要依照佛陀如下所說修行。
就是:在五因、五緣,不使生心法上的憂苦。也就是因貪欲生染著,而於五欲之境,
無有厭足,而生憂苦;心要離此貪欲,於境不抓、不取,即不著、不纏,故不生憂苦
。於瞋恚、睡眠、掉悔、疑纏,故緣瞋恚、睡眠、掉悔、疑纏,亦復如是。這就是使
心不生憂苦的五種因緣。當下即能出離種種的憂患苦惱,不須等待來日,當下就能見
證,這一切皆能自己親身體驗,如實的覺察與了知。」
因此不在否定『一切的苦,皆源於自己過去宿命的所作所為有所關連』,那些
沙門、婆羅門不了解「眾因緣和合」的道理,只認為『一切的苦,皆源於自己過去宿
命的所作所為 』的單一因,忽略了現世間各緣起存在的事實,緣起的多樣性的存在
,而採取 單一的「苦行」方法,以為可以滅苦得解脫,這就是隨自己見解作虛妄訴
說。更不知依遠離、離欲、滅、向於捨及八正道,才能真正苦盡不再生,到苦的邊際
。
因此我對討論經的說明,「認為今生所有的遭遇,皆源自於過去所造的業,修
苦行以消除過去的業,並且不再繼續造業,如此便可以達到涅槃」(宿命論+苦行)是
錯誤的知見。
或許我們可不認同「修苦行可以消除過去的業」,但不必全然否定全句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