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界是六根(又名六入處)+六境(又名六塵)+六識。《雜阿含經》卷八: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85%AB
由淺入深地講述十八界的因緣。
「六入處」是:
1. 眼:視覺器官
2. 耳:聽覺器官
3. 鼻:嗅覺器官
4. 舌:味覺器官
5. 身:觸覺器官
6. 意:腦功能(照經中所說,「意根」是心、意、識一類,不見得單純是肉體的「
腦」。由於現代所謂的「腦功能」與意根作用類似,為方便理解,姑且以「腦功能」
描述。)
這六個感官猶如外境進入身心的管道,因此稱為六入處。又稱為「六內入處」、「六
根」。
六入處所接收的,是「六境」:
1. 色:影像
2. 聲:聲音
3. 香:香臭
4. 味:味道
5. 觸:碰觸
6. 法:訊息
六境又稱為「六外入處」。由於六境能沾染身心,也稱作「六塵」。
六入處能接收六境:
1. 眼根接收影像(色)而有視覺(眼識)
2. 耳根接收聲音(聲)而有聽覺(耳識)
3. 鼻根接收香臭(香)而有嗅覺(鼻識)
4. 舌根接收味道(味)而有味覺(舌識)
5. 身根接收碰觸(觸)而有觸覺(身識)
6. 意根(腦功能)接收各種訊息(法)而有意識。
「眼」根接收到影像(「色」),而會有視覺(「眼識」)。眼根、影像、視覺,三
者接「觸」,而能感「受」影像。
「受」可以舉三種例子:
1. 苦受:苦的感受。
2. 樂受:樂的感受。
3. 不苦不樂受:不苦也不樂的感受。
例如看到刺眼的強光會有苦受,看到柔和的影像會有樂受,沒什麼特別的影像,則有
不苦不樂受。
而這些都隨著因緣遷流變化,都是無常、苦、空、非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