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十結、九結煩惱之說
南傳巴利經典有十結之說,分為五上分結,五下分結。三果聖者斷五上分結,五下分
結則為阿羅漢所斷。
我們來看看這個教說不同地方的不同說法:
A.(南傳)分別說部所傳巴利經典的十結:
身見,疑,戒禁取、欲愛,恚、有愛、色愛、無色愛、慢、掉舉、無明。
B.(南傳)分別說部所傳阿比達摩法集論的十結:
云何為結法耶?即十結 - 欲貪結、恚結、慢結、見結、疑結、戒禁取結、有貪結、
嫉結、慳結、無明結。 (法集論第三章概說品5結聚)
C.(漢傳)說一切有部所傳雜阿含經的九結:
《雜阿含經》卷18:「結者,九結,謂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見結、他取結、
疑結、嫉結、慳結。」(CBETA, T02, no. 99, p. 127, a22-23)
1.)十結的說法,不但部派之間說法紛紜,甚至連南傳分別說部的經與論都沒有共同
的說法。
2.)很驚異的發現南傳分別說部所傳阿比達摩法集論的十結與說一切有部的九結說,
不但在內容,甚至次序排列上,都還更接近。兩者都共有嫉結、慳結。而且都說‘見
結’,不單只說‘身見’。(法集論中‘見結’包括 - 世間是常住,世間是無常,
是有邊,無邊,命即是身,命異身異 等等等等除戒禁取之外的一切邪見。簡單的說
就是戒禁取之外的一切認知錯誤。)
令人不禁猜測是否雜阿含經及分別論的說法比較接近原說。
我曾與英籍法師Anandajoti討論此課題。他認為十結的說法是比較後期是有可能的。
因為南傳阿比達摩被認為是相當早期的資料。經與論的差異這個事實顯示,早期沒有
十結的共識。如果十結的內容是很早期的說法,經與論之間是不應該有差異的。
南傳巴利聖典有阿羅漢斷五上分結之說,漢傳雜阿含沒有五上分結之說,更顯示部派
之間的差異。從這一課題也可看出,經典的傳誦,經過部派的編輯、揉入部派意見、
篡改,原始佛說之確定確實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