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只貼《阿含經》的經文好像其他的經不存在,也怪怪的。來一則《金剛般若波羅
蜜經》的名言:「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
心。」(CBETA, T08, no. 235, p. 749, c21-23)
如來是真語者、如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雜阿含經》卷8第226、
227經講「不計住」,不應該思量「是我、異我、相在」的「我見」,才能無所執取
、無所染著。c.f. http://buddhaspace.org/agama/8.html#導讀_計
此經說「莫計眼我、我所,莫計眼相屬,莫計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
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莫計是我、我所、相在。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CBETA, T02, no. 99, p. 55, c17-20) 簡直是在講「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
、香、味、觸、法生心」。
《雜阿含經》卷二第39經則說「攀緣斷已,彼識無所住,不復生長增廣」(CBETA,
T02, no. 99, p. 9, a18-19) c.f. http://buddhaspace.org/agama/2.html#三九
在阿含經中「心、意、識」是混用的,也就是「識無所住」就是「心無所住」的意思
。
綜合以上二經《阿含經》經文,也能得知:「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
、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CBETA, T08, no. 235, p. 749, c21-23) 只是,
無所住還能生什麼心?「無明觸滅,明觸覺起」,這就超過我們凡夫的層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