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四神足是
#1
@Facebook
1. 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

2. 精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

3. 意定斷行成就如意足

4. 思惟定斷行成就如意足

四神足的「斷行」,有三種解釋:

1. 或為「奮力」(padh?na,古譯為「勤」)的誤譯。(出自「莊春江阿含辭典」)

2. 斷行陰:身行、口行、意行。(出自以往獅子吼站討論)

3. 斷因緣所生的諸行:一切有為法

由1來看,「斷行」即「正斷」,也就是四正斷、四正勤。1這解釋的缺點在於無法解
釋大正藏中一些另譯,例如:

《中阿含經》卷21〈2 長壽王品〉:「成就欲定燒諸行,修習如意足,依於無欲、依
離、依滅,願至非品,」(CBETA, T01, no. 26, p. 563, a21-22)

「燒諸行」明顯不是「正斷」的意思。

若就修行來看,基於定力,進一步「斷行」是可能的,對於「行」能輕鬆放下就能輕
鬆提起,而成就神通。

但這「行」是如2來看的「受陰」還是如3來看的「一切有為法」?

《中阿含經》卷21〈2 長壽王品〉:「成就欲定燒諸行,修習如意足,依於無欲、依
離、依滅,願至非品,」(CBETA, T01, no. 26, p. 563, a21-22) 

當中的「諸行」這二字用法會讓人思考,是否這邊的「諸行」是「諸行無常」的諸行
,也就是一切有為法?不過經比對大正藏,「諸行」的確常指「一切有為法」,但也
可以指行陰、行為等等。

那經中有什麼「諸行」是基於定力可斷、可滅、可燒的呢?

《雜阿含經》卷17第474經:「我以諸行漸次寂滅故說,以諸行漸次止息故說,一切
諸受悉皆是苦。」

阿難白佛言:「雲何?世尊!以諸受漸次寂滅故說?」

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第三禪正受時,喜
心寂滅,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識入處正受時,空
入處想寂滅,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
處想寂滅,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CBETA, T02, no. 99, p. 121, a28-b10)

此經講明基於定力,諸行可以漸次寂滅。而此經中的「諸行」用「行陰」(身行、口
行、意行)來解釋最為貼切。此解釋也可和講述四如意足的其它經文內容呼應,例如
:

《中阿含經》卷21〈2 長壽王品〉:「成就欲定燒諸行,修習如意足,依於無欲、依
離、依滅,願至非品,」(CBETA, T01, no. 26, p. 563, a21-22)

《中阿含經》卷56〈3 晡利多品〉:「修欲定心成就斷如意足,依離、依無欲、依滅
、依捨,趣向非品」(CBETA, T01, no. 26, p. 781, b5-6)

「依無欲、依滅、依捨」符合《雜阿含經》第474經所講述的方向,也和「斷行陰」
意旨相近。

或許在梵文或巴利文的原經文中,四神足的「斷行」本來就一詞多義,包含以上各意
義也說不定,因此在註解中也會並列1、2,讓讀者自行抉擇,而以2為優先。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解答,還請提出供討論。謝謝!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