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兩個覺放一起該做如何解?讀不通~懇請賜教~ 貪"覺""覺"者,瞋覺覺者,害覺覺者~ ======================================== 雜阿含409經[正聞本601經/佛光本408經](諦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或有貪覺覺者,或瞋覺覺者,或害覺覺者。 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往詣食堂,敷坐具,於眾前坐,告諸比丘: 「汝等莫起貪覺覺,莫起恚覺覺,莫起害覺覺,所以者何?此諸覺,非義饒益,非法 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正覺,不向涅槃。 。。。。。。。。 ========================================
第一個「覺」是名詞:感官受刺激後對事物的辨識能力;第二個「覺」是動詞:知曉 、感受到、意識到。也因此「莫起貪覺覺,莫起恚覺覺,莫起害覺覺」可簡單解釋成 「不要令貪欲生起,不要令瞋生起,不要令想加害別人的念頭生起。」PS: 如有不足 之處,歡迎大家多補充。:)
跟平常所用的貪瞋癡有點不一樣?貪瞋惡!?
這個問題牽涉到一些時代背景: 《雜阿含經》是劉宋(南北朝的南朝第一個)時期翻譯的,是在唐代有系統的譯經而 統一佛學翻譯名相之前,因此一些名詞的翻譯,和大家熟悉的翻譯比較不一樣。 最有名的例子是《雜阿含經》的「五陰」,唐代後統一新譯為「五蘊」。 另外像描述初禪的「有【覺】有觀」,唐代後統一新譯為「有【尋】有伺」。 Fjr Ken 問的「貪覺覺」就是這種例子,「覺」新譯為「尋」,是尋求事理的較粗作 用。如 chakwos 說的,第一個可解為名詞、第二個可解為動詞,可說是「想到(尋 求)貪的想法(念頭)」。 「貪覺覺、瞋覺覺、害覺覺」南傳的相當經文為「欲尋、惡意尋、加害尋」。 這跟一般的「貪瞋痴」不太一樣,這裡是形容貪、瞋、還有瞋到要打架了! :D
這三者 "貪, 瞋, 害" 與八正道的 "正志(正思惟)" 似乎有關聯, 可參考看看: 《中阿含經》卷49〈1 雙品〉: 「云何正志,無欲念、無恚念、無害念,是謂正志。」 (CBETA, T01, no. 26, p. 736, a1-2)
理解了,法喜充滿~感謝
再讀一次~感覺用瞋覺"覺"比較有味道~
這連續兩個「覺」,讀音一樣嗎?
我覺得都是一樣讀作ㄐㄩㄝˊ。ㄐ|ㄠˋ的話是專指睡眠吧,在這裡不恰當。
同意 chakwos 所說,我也覺得都讀ㄐㄩㄝˊ,只是名詞動詞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