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e: 《雜阿含經》卷8第211經的廣說
#1
Heaven
看了大剛的分析,這幾天偶爾都會想到此事,真的是很難決定的事。
想不到短短的經文,有那麼多學問在裡面。

在斷句方面,我無法判斷何者才是對的。後來想一想,既然無法決定,
就依大剛的看法了。

無法判斷主要是因為「六入處有餘」的「有餘」是何義?
莊春江說是「有取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11.htm)
但這並不是根據南傳的版本,南傳反而沒有類似「有餘」的字眼出現。

之前我認為滅六入處是指無餘涅槃,這是根據南傳的註釋資料。

後來重看整串討論,大剛提到的這一段指出「斷眼欲」也就是「斷眼」,
因為眼於未來世永不復生。

《雜阿含經》卷13:「當斷欲,斷眼欲已,眼則已斷、已知,斷其根本,
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永不復生。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
(CBETA, T02, no. 99, p. 90, c20-23)

這是一種比喻,大概就算是「有餘涅槃」的境界。

「若彼眼滅,色想則離」若套入上面的解釋,就是若斷了眼欲,就不會再渴望想要
貪著色法。這樣解釋也是有通的,這應該就接近大剛提到的微觀(現觀)。

但世尊所說的「於六入處當覺知」與上面的狀況,我還是無法很順的連結起來。
經文的教導主要是「守護諸根」,若滅六入處有餘是指滅六入處的執著,
這樣的確就通順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南傳的版本看不出這個解釋,
目前大概也只能想到這個程度了。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雖然在微觀上我持和 Heaven 不同的解釋,但經過了長久的思考,
> 在斷句的關鍵上,我也同意 Heaven 的看法。分二部份說明如下:
> 1. 斷句和校勘:
>     法雨版的斷句是:
> 尊者阿難語諸比丘:「諦聽,善思,於世尊略說法中,當為汝等廣說其義。
> 世尊略說者,即是滅六入處,有餘當-[3]-說故,言眼處滅,色想即離;
> 耳、鼻、舌、身、意入處滅,法想則離。世尊略說此法已,入室坐禪,我
> 今已為汝等分別說義。」
> 其中 [3] 在大正藏是「當」,宋本作「定」,元、明二本作「之」。
>     經過仔細思考,不論採用哪種解釋,以上的斷句和校勘都有問題,
> 應要改為:
> 尊者阿難語諸比丘:「諦聽,善思,於世尊略說法中,當為汝等廣說其義。
> 世尊略說者,即是滅六入處有餘之說-[3]-,故言:『眼處滅,色想則離;
> 耳、鼻、舌、身、意入處滅,法想則離。』世尊略說此法已,入室坐禪,
> 我今已為汝等分別說義。」
> 其中[3]「之」,大正藏原為「當」,宋本作「定」,今依據元、明二本
> 改作「之」。
>     改正後的斷句也同等於印順法師和莊居士的斷句。
>     改正斷句後,意義也比較容易討論了:
> 2. 意義
> 要了解阿難解釋了什麼,可將整篇經文的脈絡貫串起來看,才能知
> 道阿難如何用幾個字畫龍點精而廣說:
> 佛陀提到了(a)打坐時有對於過去、現在、未來的妄想,因此努力守
> 護六根,而能致涅槃。佛陀又進一步解釋,(b)滅六入處可離色想乃
> 至法想。
> 阿難解釋說:「世尊略說者,即是滅六入處有餘之說」,他的解釋
> 其實只多了「滅六入處有餘」這幾個字。滅除了六入處的有餘、執
> 著,斷了六入處所緣生十二因緣的鎖鏈,自然就將(a)和(b)串在一
> 起,而能達到涅槃。
> 這邊「滅六入處有餘」我是採微觀的看法,和 Heaven 的解釋不同,
> 但是滅除「有餘」是關鍵,看來是沒有疑義的。
> Have a nice day!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Fri Oct 12 13:46:23 2012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