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三昧」與「正受」的註釋
#1
邱大剛
    一般佛學辭典,若是要精簡的說,就說三昧的義譯為正受。

    不過今天覆習「觀色無常」一文,看到其中引用的《雜阿含經》
經文,有對這二者作區別。查佛學百科,的確也有論中是有區別。
不知道大家就《雜阿含經》本身的用詞而言,覺得「三昧」與「正受」
兩者的註釋,若要考量這不同點,如何寫才正確嚴謹?(先不考慮其
他經,畢竟各經翻譯有時會有些差異。)

    以下這段引用字蔡老師「觀色無常」一文:

依佛所教的方法去“觀”,也叫禪定,有禪定就會有三昧,三昧在別的經典裡也叫作
正受,但是“三昧”和“正受”這二詞,世尊在《雜阿含》裡是有差別的,我們來了解
一下:(雜阿含八八三經)p0222

====================================
(八八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四種禪。
1-有禪三昧善。非正受善。
2-有禪正受善。非三昧善。
3-有禪三昧善。亦正受善。
4-有禪非三昧善。非正受善。
====================================

第一類禪,三昧很好,但正受不好。這是什?戒行不足者的三昧也。像是提婆之類
的神通者。
第二類禪,正受很好,但三昧不好。也就是有些大德戒行圓滿,智慧解脫,不過從
來沒聽過有什神變之境的。
第三類禪,三昧很好,正受也很好。例如那些老老老師兄阿羅漢們就是三昧和正受
都很強。
第四類禪,三昧不好,正受也不好。像我們這些後世小子們,好心作卦歹心作卦,
別說戒行圓滿啦,連要好好的收收心也沒法子。像我們這類的雖然也叫行禪,不過
是第四名的禪。(反正有五名內啦 Orz)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Fri Feb 11 03:44:40 2011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與「正受」的註釋
#2
melon
以下是小的個人的想法,沒有經證,只是很奸詐的想趁此機會順便
請大家幫忙看看我有沒有自以為是的太離譜,謝謝!

我相信每一種文化,對於生活中越常被經驗到的事情,依照其所經
驗到的深淺不同的程度,應該會有越多相關的形容詞彙。例如佛教
相當重視「禪定」,所以表達「禪定」深淺不同程度的詞彙也有無
數種。

我記得之前站上好像有討論提過,1-4 禪(三昧)的每一種都有接
近其 100 % 狀態的「近行定」。所以也許通過該「三昧」的「近行
定」而正式 100 % 達到該禪時的狀態,就叫該三昧的「正受」?

不過,禪定是一種中性的力量,好人壞人都能練成,就看練的人要
把這個強大的力量導向什麼方向(最好的方向當然就是導向解脫的
智慧),經上就說有無量種種「三昧」。

所以我猜想,也許有些三昧本身比較奇怪,例如叫做「把一切眾生
都觀為石頭三昧」(我先亂講)。這種三昧的出發點和解脫無關,
但當一旦 100 % 達到該禪的正受狀態時,反而有助於開發無常無我
的解脫智慧。這種的就叫「有禪正受善,非三昧善」。

又或者有另一種「觀極細微想蘊三昧」(我瞎掰的)。練的時候滿
心高興,以為可以好好的觀「想蘊無常」,誰知道一旦入該三昧的
「正受」,卻不小心一定就是八萬四千劫,根本忘記要在三昧中作
慧觀,再回頭已百年身。這種的就叫「有禪三昧善,非正受善」。

這樣?:p

又,蔡老師的解釋,好像是把「三昧」解為神通(或「定」),
而「正受」解為「戒」、「慧」?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葉。
         昨天掃,今天掃,明天掃,香烤地瓜。
=================================================
2011年 2月11日 10:10:32 星期五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與「正受」的註釋
#3
Heaven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一般佛學辭典,若是要精簡的說,就說三昧的義譯為正受。
>     不過今天覆習「觀色無常」一文,看到其中引用的《雜阿含經》
> 經文,有對這二者作區別。查佛學百科,的確也有論中是有區別。
> 不知道大家就《雜阿含經》本身的用詞而言,覺得「三昧」與「正受」
> 兩者的註釋,若要考量這不同點,如何寫才正確嚴謹?(先不考慮其
> 他經,畢竟各經翻譯有時會有些差異。)
>     以下這段引用字蔡老師「觀色無常」一文:
> 依佛所教的方法去“觀”,也叫禪定,有禪定就會有三昧,三昧在別的經典裡也叫作
> 正受,但是“三昧”和“正受”這二詞,世尊在《雜阿含》裡是有差別的,我們來了解
> 一下:(雜阿含八八三經)p0222
> ====================================
> (八八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 有四種禪。
> 1-有禪三昧善。非正受善。
> 2-有禪正受善。非三昧善。
> 3-有禪三昧善。亦正受善。
> 4-有禪非三昧善。非正受善。
> ====================================

看了一下南傳的譯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883.htm

雖然沒有答案, 但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感覺 "禪定" 本身包含的項目就很多, 所以細分就可以有
某某方面善, 某某方面不善.

但三昧與正受各是指什麼方面? 卻也看不出來. :(

依丁福保辭典, 三昧是 sama^dhi , 正受是 Samaya
我想就是類似的詞如禪, 定, 三昧, 等至, 等持...都可能譯為正受,
這得看到原文才知道是哪一個詞譯過來的.

如果是一般的經文, 或許就寫明禪定一詞有多種譯法, 如:
大乘義章十三曰:「禪定者別名不同。略有七種:一名為禪,二名為定,三名三昧,
四名正受,五名三摩提,六名奢摩他,七名解脫,亦名背捨。
但細微處應該是多少有點不同的。
(大乘義章的經文是給大家看看的,放在阿含經中可能不太適合)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Thu Feb 17 01:14:17 2011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與「正受」的註釋
#4
邱大剛
    不好意思,因為最近都在出差而且事忙,所以回信晚了。

    綜合大家的意見,我想最簡單而穩當的方法,就是把「三昧...又譯為正受」
的「又譯為」之後拿掉即可。因為那是辭典的整理,但顯然在經中不一定如此,
因此就每次遇到三昧、正受時,分別解釋即可。

    而大家提供的資訊,則可擺在「進階辨正」供有志者參考。

    另外也謝謝 golzen 大德在「法境」討論的發文。

Have a nice day!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Sat Feb 19 16:39:01 2011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與「正受」的註釋
#5
hank
※ 引述《EVA010200 (新世紀福音戰士EVA)》之銘言:
> 當然,
> 閣下崇尚原始佛教的教義,
> 當然會覺得大乘義章不適合阿含經,
> 這是很正常的。

  EVA 認識 Heaven 學長嗎?

  若自稱是佛弟子,出言是否該謹慎些?

  您說的"當然"就真的是那麼的"當然"嗎?

  若不是,是否就妄語了呢?

  若心懷不善,是否就惡口了呢?





  世尊有教我們怎麼去辨別是否為佛說

  不論後人怎麼的貼大、小乘、原始佛法…標籤

  這些都不會是阻礙和與人爭辯的重點





  世尊會提出自己的看法,若對方不接受,他不會爭論,

  所以世尊走過的地方,總是留下平靜詳和,不會帶來

  紛亂不安與爭論。





  看現在其他站上的佛教版,真是如戰場般,各方堅持己論,

  戰來戰去,讓人懷疑佛陀是怎麼教的,怎會"弟子"們自己

  打成一團…  還都正義感十足,自認是正統佛教的護法。

  這種的爭論方式,是會幫了佛教,還是滅了佛法?

  會不會爭到後來只是剩各種標籤,沒了佛法真實義?




南摩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摩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摩本師釋迦牟尼佛
Tue Feb 22 02:08:52 2011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與「正受」的註釋
#6
Heaven
※ 引述《EVA010200 (新世紀福音戰士EVA)》之銘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看了一下南傳的譯本
> > 大乘義章十三曰:「禪定者別名不同。略有七種:一名為禪,二名為定,三名三昧,
> > 四名正受,五名三摩提,六名奢摩他,七名解脫,亦名背捨。
> > 但細微處應該是多少有點不同的。
> > (大乘義章的經文是給大家看看的,放在阿含經中可能不太適合)
> 當然,
> 閣下崇尚原始佛教的教義,

我想,凡身為佛弟子,崇尚原始佛教的教義應該是再自然也不過了吧?!
在這個時代,去佛已二千多年,無緣親自接受世尊的教導,
學習佛法當然就是希望能找到佛陀最原始的教法。
誰會希望學到不純、加料過的佛法呢?

只是所謂原始佛法,不是直接貼上標籤說某經是,某經不是,
這都是要大量依經依律去了解內容才行的。

> 當然會覺得大乘義章不適合阿含經,
> 這是很正常的。

我提及大乘義章不適合放在阿含經,並不是與原始不原始有關。
其實我已經寫出理由了,雜阿含經 883 經文是指出三昧與正受是有差異的。
而有些經文卻是單純指出他們都是禪定的別名,反而會讓人以為二者是相同的。
這類解釋的角度恰好與雜阿含經 883 不同,所以這類解釋就不適合拿來解釋該經。
大乘義章只是我剛好查到,就順手舉出來的例子而已。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Wed Feb 23 04:24:24 2011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三昧」與「正受」的註釋
#7
邱大剛
    在經考據後,註釋如下:

三昧:心定於一處(或一境)而不散亂。又譯為「三摩提」、「三摩地」,義譯為「等持」
。
正受:字面的意思是「正確地獲得」,指正確地到達定境。又譯為「等至」、「正定現前」
,音譯為「三摩[金本]底」。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Mon Feb 28 08:35:28 2011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