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如何止息諍鬥心?<增一、三十一、三十八、二>
#1
五五
看版上討論為什麼同是學佛的人還會互相攻擊,鬥諍誰才是正統的問題時,
讓我突然想到底下這段經文;他們一定是沒有修無常想。 :Q

<<<<<<<<<<<<<<<<<<<<<<<<<<<<<<<<<<<<<<<<<<<<<<<<<

當修無常想時,而無欲心;彼以無欲心,便能分別法,思惟其義,
無有愁、憂、苦、惱。

彼以思惟法義,則無愚惑、錯誤修行。

若見有鬥諍者,彼便作是念:
『此諸賢士不修無常想,不廣布無常想,故致此鬥訟耳。
 彼以鬥諍,不觀其義;以不觀其義,則有迷惑之心;
 彼以執此愚惑,而命終入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中。』

>>>>>>>>>>>>>>>>>>>>>>>>>>>>>>>>>>>>>>>>>>>>>>>>>

無論是大小戰爭,或是原始與現代的歧見,一旦無常來到時,
誰對誰錯又有何意義呢?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戒律,是對我們尚不穩定的心予以保護,
它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控,而是讓我們隨時保持覺知和觀照,
所以,犯戒非關道德的懲罰,而是顯示自己的正念還不夠。 ~ 阿姜查
Wed Nov 3 22:46:36 2010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如何止息諍鬥心?<增一、三十一、三十八、二>
#2
melon
※ 引述《chakwos (五五)》之銘言:
> 看版上討論為什麼同是學佛的人還會互相攻擊,鬥諍誰才是正統的問題時,
> 讓我突然想到底下這段經文;他們一定是沒有修無常想。 :Q
> <<<<<<<<<<<<<<<<<<<<<<<<<<<<<<<<<<<<<<<<<<<<<<<<<
> 當修無常想時,而無欲心;彼以無欲心,便能分別法,思惟其義,
> 無有愁、憂、苦、惱。
> 彼以思惟法義,則無愚惑、錯誤修行。若見有鬥諍者,彼便作是念:
> 『此諸賢士不修無常想,不廣布無常想,故致此鬥訟耳。
>  彼以鬥諍,不觀其義;以不觀其義,則有迷惑之心;
>  彼以執此愚惑,而命終入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中。』


早上讀經果然更讀得進去,一早看到這幾段經文,覺得讀起來格外
清楚!謝謝 chakwos!

忍不住要懺悔一下!我以前剛讀經的時候,一旦多讀了幾句經,就
起慢心,爭強好勝,迫不及待衝上前去「指導」別人「正確的想法」。
所以對站上很多學長、同學,都做過很白目的事,在這邊向大家鄭
重懺悔 <(_ _)>

後來不知道是良心發現還是怎樣,對「如何能同時討論法義而又無
諍」做了很多反省,並請教其他善知識,我才漸漸了解到:「看法」
這種東西是不停變動的,我們的看法也許今天不對、明天對;也許
瞎貓碰到死耗子,嘴上是矇對了,但嘴到心不到。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的人,包括我在內,都只聽得到自己的
聲音,很難聽見別人的聲音。舉例來說,一場讀經班下來,我經常
只記得自己說過的話,不記得別人說過的話,這點真的很糟!所以
我非常需要讀經班的錄音檔,讓我自己多聽幾遍別人在說什麼!
(再次謝謝 Hank 學長幫忙錄音上傳!)

心念剎那萬變,哪一時、哪一刻、哪一瞬間的想法,是 100 % 正確
無誤的呢?就算真的正確無誤,去糾正別人,別人聽得進去嗎?有
沒有可能反而害別人離正法更遠呢?佛說的話都有人沒在聽了,我
多說少說什麼,有什麼重要嗎?(咦,結果我還是發了這篇耶 XD)

難怪世尊教我們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雜阿含經》
卷 26 第 668 經)

其中「愛語」是:當對方想要聞法的時候,才適時的告訴他。

而「利行」、「同事」的精神是:看對方需要的是什麼,我們能給
的,就盡量給。

可見重點在於:((((( 對方的需要 )))))。而不是自己在那邊自 high:
「讓開!讓專業的來!」不過這當然就要看自己的發心與智慧了。


> 無論是大小戰爭,或是原始與現代的歧見,一旦無常來到時,
> 誰對誰錯又有何意義呢?
>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chakwos 說得真好!一輩子真的好短,開始練習禪坐之後,更深深
覺得再多時間也不夠用,得珍惜一點用呢。

不過我需要調整的地方還很多,大家一起加油加油吧! ^_^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葉。
         昨天掃,今天掃,明天掃,香烤地瓜。
=================================================
2010年11月 4日 9:06:40 星期四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