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由《小空經》略談四禪八定
#1
Heaven
> 3.《大空經》:
>    * 「外空」:正觀一切外相無常變易,離於貪愛。
>    * 「內空」:得初禪後要如何念內、外空才能證四禪的修行指南?
>                        (霧薩薩... @_@)
> 4. 《小空經》:「沒有」就是空 → 四空定?(... @_@ 直接放空)

我覺得《小空經》不是直接放空,而是有次第在談四禪八定,只是沒有說的很詳細。
我在南傳阿毘達摩有看過簡單介紹四禪八定的次第與原理,蠻清楚的,所以藉此經
分享一些概念,不過因為這不是個人的經驗,再加上是略述,所以有些術語及說法
不夠周延,這只是粗淺的四禪八定概念,有個基本的了解即可。因為在讀阿毘達摩
之前,我對四禪八定只知其名,不知他們之間是有如此的關係。

《清淨道論》在修定有四十種方式,常見的「安般」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種方式叫「地遍」,就是以地為所緣。

引用一小段《清淨道論》,這是指修習「地遍」是要找一個適當的地當成禪
修的所緣。

「學習地遍者,取於人為的或自然的地相,其地須有限而非無限的,
有際而非無際的,有周而非無周的,有邊而非無邊的,如米篩或米升那樣大。
彼即作善取,善憶持,善堅定於彼相。」

這和《小空經》中選一塊平整的地當成禪修的所緣是很像的。

「彼比丘若見此地有高下,有蛇聚,有棘刺叢,有沙有石,山嶮深河,莫念彼也。
若見此地平正如掌,觀望處好,當數念彼。」

《小空經》在地想之後,接著就跳到無量空處想了,這和《清淨道論》說地遍可以
修到四禪有共通處。

一至四禪是色界禪,禪修的所緣都是「色法」,差別在於禪支的不同。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初禪有五支:「尋、伺、喜、樂、心一境性」。

二禪則是捨去較粗糙的「尋、伺」二禪支,三禪則捨去「喜」,四禪捨去「樂」,
此時只有捨(無苦受無樂受,故只有捨受)與心一境性。

到了四禪,再進一步的修法就不是在超越禪支而是在超越所緣的目標。
以地遍為例,此時先把地遍的禪相擴大至無邊的宇宙,讓其充滿一切處。
然後將禪修目標由「色法」移至該「色法所佔的空間」。

這應該很容易理解,凡是色法,必佔有空間,而無邊的色法,必佔有無邊的空間,
此時將心的目標專注在該無邊的空間,如此即可成就「空無邊處定」,此時行者
已超越色法,成就無色定。

這也就是《小空經》的「莫念地想,當數念一無量空處想。」

《小空經》接著是「莫念無量空處想,當數念一無量識處想。」

證得「空無邊處禪」之後,目標雖然是空無邊,但在察覺空無邊的當下,一樣都有
心識在作用,並不是完全都空的,此心識為「空無邊處禪心」,行者再將禪修所緣
的目標由「無量空」轉移到「空無邊處禪心」,如此即可成就「識無邊處定」。

《小空經》接著是「莫念無量識處想,當數念一無所有處想。」

證得「識無邊處禪」之後,此時為了進一步超越,再以「空無邊處禪心不存在」
這個概念為禪修的目標,就像由四禪證得空無邊定,我們以「色法不存在」的概念
來禪修一般,我們再以「空無邊處禪心不存在」的概念來禪修,心不像色法,
心不存在之後不是空間,此時就是「無所有」,可成就「無所有處定」。

《小空經》接著是「莫念無所有處想,當數念一無想心定。」

這裡的「無想定」我也不確定是指什麼? 在南傳此經在「無所有處」之後,
是傳統的「非想非非想處定」,之後才是「無想定」,或許「無想定」是指
「滅盡定」(滅受想定),印順導師則是認為「無想定」是與「非想非非想定」
類似的境界,或許他是根據此經的次第而有此推論,底下我還是談「非想非非想處」
就好。

以「空無邊處禪心不存在」為所緣,所證的定是「無所有定」,此時生起的心是
「無所有處禪心」,行者再以「無所有處禪心」為所緣,所證得就是
「非想非非想處定」。

若依上述理論上,若要再證下去,應該就是再以「無所有處禪心不存在」為所緣,
不過在「非想非非想定」中,心已經非常細微,即不能說有想,也不能說無想,
達到了無色禪的最高點,故稱為「非想非非想」大概是這個原因,所以無法再
繼續下去。再下去,應該就是滅盡定了,不過滅盡定在南傳的說法是只有三果以上
的聖者才能證得,外道及凡夫修禪法是無法證得的。

簡單總結一下:

初禪到四禪都是以「色法」為目標,差別在於由最初的五禪支,
漸次捨去粗糙的禪支,最後到四禪只剩下捨與心一境性。

「空無邊處定」是以「色法的空」為所緣,超越了色法,故成就此定。
「識無邊處定」是以「空無邊處禪心」為所緣,超越了空的概念,故成就此定。
「無所有處定」是以「空無邊處禪心不存在」為所緣,超越了空無邊禪心,故成就此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是以「無所有處禪心」為所緣,超越了不存在的概念,故成就此定。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Wed Aug 11 14:45:33 2010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由《小空經》略談四禪八定
#2
melon
真是謝謝 Heaven 學長幫大家解說的這麼詳盡, 真是太解惑
了!Heaven 學長果然是善知識來的啊!<(_ _)>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我覺得《小空經》不是直接放空,而是有次第在談四禪八定,只是沒有說的很詳細。
> 我在南傳阿毘達摩有看過簡單介紹四禪八定的次第與原理,蠻清楚的,所以藉此經
> 分享一些概念,不過因為這不是個人的經驗,再加上是略述,所以有些術語及說法
> 不夠周延,這只是粗淺的四禪八定概念,有個基本的了解即可。因為在讀阿毘達摩
> 之前,我對四禪八定只知其名,不知他們之間是有如此的關係。

小的這幾年讀《阿含經》,越來越覺得《阿含經》真的非常
略說,尤其是禪修的部分,經常幾句話就點到為止。若想進
一步了解,真的需要一些輔助的解說,否則實在不容易懂,
甚至也不容易依經起修,有時難免讀到充滿無力感 :Q

看來若想進一步了解禪修的操作方法,《阿毘達摩》應該就
是很好的輔助解說!(幾年前我說要等四阿含讀完再讀,不
過現在我想多學禪坐,提前幾年讀應該也沒關係吧 :p)


> 《清淨道論》在修定有四十種方式,常見的「安般」就是其中之一,
> 有一種方式叫「地遍」,就是以地為所緣。

> 引用一小段《清淨道論》,這是指修習「地遍」是要找一個適當的地當成禪
> 修的所緣。

> 「學習地遍者,取於人為的或自然的地相,其地須有限而非無限的,
> 有際而非無際的,有周而非無周的,有邊而非無邊的,如米篩或米升那樣大。
> 彼即作善取,善憶持,善堅定於彼相。」

> 這和《小空經》中選一塊平整的地當成禪修的所緣是很像的。

> 「彼比丘若見此地有高下,有蛇聚,有棘刺叢,有沙有石,山嶮深河,莫念彼也。
> 若見此地平正如掌,觀望處好,當數念彼。」

> 《小空經》在地想之後,接著就跳到無量空處想了,這和《清淨道論》說地遍可以
> 修到四禪有共通處。

原來如此,總算真相大白! :D 否則我真是想破了頭也不明白
為什麼觀想完「沒人的講堂 → 有沙石草木的地 → 平滑的地」
然後就直接跳到四空定了呀∼


> 一至四禪是色界禪,禪修的所緣都是「色法」,差別在於禪支的不同。
>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初禪有五支:「尋、伺、喜、樂、心一境性」。

> 二禪則是捨去較粗糙的「尋、伺」二禪支,三禪則捨去「喜」,四禪捨去「樂」,
> 此時只有捨(無苦受無樂受,故只有捨受)與心一境性。

> 到了四禪,再進一步的修法就不是在超越禪支而是在超越所緣的目標。
> 以地遍為例,此時先把地遍的禪相擴大至無邊的宇宙,讓其充滿一切處。
> 然後將禪修目標由「色法」移至該「色法所佔的空間」。

這段觀念真是精要!雖然我還是對那些禪定境界無法想像,
但經 Heaven 學長一解說,我對於四禪八定的次第已經有概
念多了。

> 這應該很容易理解,凡是色法,必佔有空間,而無邊的色法,必佔有無邊的空間,
> 此時將心的目標專注在該無邊的空間,如此即可成就「空無邊處定」,此時行者
> 已超越色法,成就無色定。

> 這也就是《小空經》的「莫念地想,當數念一無量空處想。」

> 《小空經》接著是「莫念無量空處想,當數念一無量識處想。」
> 證得「空無邊處禪」之後,目標雖然是空無邊,但在察覺空無邊的當下,一樣都有
> 心識在作用,並不是完全都空的,此心識為「空無邊處禪心」,行者再將禪修所緣
> 的目標由「無量空」轉移到「空無邊處禪心」,如此即可成就「識無邊處定」。

> 《小空經》接著是「莫念無量識處想,當數念一無所有處想。」
> 證得「識無邊處禪」之後,此時為了進一步超越,再以「空無邊處禪心不存在」
> 這個概念為禪修的目標,就像由四禪證得空無邊定,我們以「色法不存在」的概念
> 來禪修一般,我們再以「空無邊處禪心不存在」的概念來禪修,心不像色法,
> 心不存在之後不是空間,此時就是「無所有」,可成就「無所有處定」。

> 《小空經》接著是「莫念無所有處想,當數念一無想心定。」
> 這裡的「無想定」我也不確定是指什麼? 在南傳此經在「無所有處」之後,
> 是傳統的「非想非非想處定」,之後才是「無想定」,或許「無想定」是指
> 「滅盡定」(滅受想定),印順導師則是認為「無想定」是與「非想非非想定」
> 類似的境界,或許他是根據此經的次第而有此推論,底下我還是談「非想非非想處」
> 就好。

> 以「空無邊處禪心不存在」為所緣,所證的定是「無所有定」,此時生起的心是
> 「無所有處禪心」,行者再以「無所有處禪心」為所緣,所證得就是
> 「非想非非想處定」。

> 若依上述理論上,若要再證下去,應該就是再以「無所有處禪心不存在」為所緣,
> 不過在「非想非非想定」中,心已經非常細微,即不能說有想,也不能說無想,
> 達到了無色禪的最高點,故稱為「非想非非想」大概是這個原因,所以無法再
> 繼續下去。再下去,應該就是滅盡定了,不過滅盡定在南傳的說法是只有三果以上
> 的聖者才能證得,外道及凡夫修禪法是無法證得的。

> 簡單總結一下:
> 初禪到四禪都是以「色法」為目標,差別在於由最初的五禪支,
> 漸次捨去粗糙的禪支,最後到四禪只剩下捨與心一境性。
> 「空無邊處定」是以「色法的空」為所緣,超越了色法,故成就此定。
> 「識無邊處定」是以「空無邊處禪心」為所緣,超越了空的概念,故成就此定。
> 「無所有處定」是以「空無邊處禪心不存在」為所緣,超越了空無邊禪心,故成就此定。
> 「非想非非想處定」是以「無所有處禪心」為所緣,超越了不存在的概念,故成就此定。

真是清楚明白!原來「空」果然如 David 學長之前在讀經
班曾說的,有很多種。例如這裡四空定的「空」(大致指
「沒有」),和空三昧的「空」(大致指「無常」),顯
然就一點關係也沒有啊。

那麼不知道 Heaven 學長有沒有時間也順便幫大家講解一下
《大空經》呢?^+++^(← 好像得寸進尺得有點明顯....)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葉。
         昨天掃,今天掃,明天掃,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11日 22:04:28 星期三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由《小空經》略談四禪八定
#3
Heaven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銘言:
> 小的這幾年讀《阿含經》,越來越覺得《阿含經》真的非常
> 略說,尤其是禪修的部分,經常幾句話就點到為止。若想進
> 一步了解,真的需要一些輔助的解說,否則實在不容易懂,
> 甚至也不容易依經起修,有時難免讀到充滿無力感 :Q
> 看來若想進一步了解禪修的操作方法,《阿毘達摩》應該就
> 是很好的輔助解說!(幾年前我說要等四阿含讀完再讀,不
> 過現在我想多學禪坐,提前幾年讀應該也沒關係吧 :p)

南北傳不同部派的的阿毘達摩, 以及北傳大乘經典,
理論上都是有參考的價值, 就看如何比對與了解差異了.

若是要禪修, 則可以參考清淨道論, 阿毘達摩只是理論, 沒有實際禪修指導.
最好還是能跟禪師學習.

> 原來如此,總算真相大白! :D 否則我真是想破了頭也不明白
> 為什麼觀想完「沒人的講堂 → 有沙石草木的地 → 平滑的地」
> 然後就直接跳到四空定了呀∼

沒有 "有沙石草木的地" , 那是負面例子, 是不要去念的地.

> 真是清楚明白!原來「空」果然如 David 學長之前在讀經
> 班曾說的,有很多種。例如這裡四空定的「空」(大致指
> 「沒有」),和空三昧的「空」(大致指「無常」),顯
> 然就一點關係也沒有啊。
> 那麼不知道 Heaven 學長有沒有時間也順便幫大家講解一下
> 《大空經》呢?^+++^(← 好像得寸進尺得有點明顯....)

可以參考印順導師的 "性空學探源" 第二章 阿含之空 第三節 空之行踐
第二項  空•無相•無所有 及 第三項  空義之次第禪定化

它有整理阿含經三三昧及空的問題, 也有談到大空經與小空經.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Thu Aug 12 17:46:28 2010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由《小空經》略談四禪八定
#4
melo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南北傳不同部派的的阿毘達摩, 以及北傳大乘經典,
> 理論上都是有參考的價值, 就看如何比對與了解差異了.

> 若是要禪修, 則可以參考清淨道論, 阿毘達摩只是理論, 沒有實際禪修指導.
> 最好還是能跟禪師學習.

謝謝 Heaven 學長報路!那麼我就開始來讀《清淨道論》:
http://0rz.tw/f80t3

印象中,幾年前 Heaven 學長是推薦《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http://0rz.tw/ud6SO  那麼我就先排在《清淨道論》之後。

的確,跟隨禪師學習的話,有問題可以馬上小參,感覺很安心 ^_^


> > 原來如此,總算真相大白! :D 否則我真是想破了頭也不明白
> > 為什麼觀想完「沒人的講堂 → 有沙石草木的地 → 平滑的地」
> > 然後就直接跳到四空定了呀∼
> 沒有 "有沙石草木的地" , 那是負面例子, 是不要去念的地.

OK∼那講堂裡的牛羊也不用管它了,了解!

> > 那麼不知道 Heaven 學長有沒有時間也順便幫大家講解一下
> > 《大空經》呢?^+++^(← 好像得寸進尺得有點明顯....)
> 可以參考印順導師的 "性空學探源" 第二章 阿含之空 第三節 空之行踐
> 第二項  空•無相•無所有 及 第三項  空義之次第禪定化
> 它有整理阿含經三三昧及空的問題, 也有談到大空經與小空經.

謝謝 Heaven 學長,那我也準備開始讀了: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07/yinshun07-05.html

不過我消化得慢,得讀一陣子,以後有問題再上來請教大家囉  ^_^y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葉。
         昨天掃,今天掃,明天掃,香烤地瓜。
=================================================
2010年 8月13日 23:11:38 星期五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由《小空經》略談四禪八定
#5
邱大剛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可以參考印順導師的 "性空學探源" 第二章 阿含之空 第三節 空之行踐
> 第二項  空•無相•無所有 及 第三項  空義之次第禪定化
> 它有整理阿含經三三昧及空的問題, 也有談到大空經與小空經.

    提醒一下,這個內容還蠻有爭議的 :p 字詞相近的定就被歸
於一樣的定,這雖然是學術界常用的方法,但我個人是持保留態
度。反正看過了自己好好判斷、以經解經其餘知所調整就是了。

Have a nice day!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Fri Aug 13 23:31:44 2010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由《小空經》略談四禪八定
#6
Heaven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可以參考印順導師的 "性空學探源" 第二章 阿含之空 第三節 空之行踐
> > 第二項  空•無相•無所有 及 第三項  空義之次第禪定化
> > 它有整理阿含經三三昧及空的問題, 也有談到大空經與小空經.
>     提醒一下,這個內容還蠻有爭議的 :p 字詞相近的定就被歸
> 於一樣的定,這雖然是學術界常用的方法,但我個人是持保留態
> 度。反正看過了自己好好判斷、以經解經其餘知所調整就是了。

我也同意內容要自己去好好思考, 導師書中的內容也的確被一些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不過看導師的資料, 好處是可以看到他參考了哪些經, 有些經我們不一定會去看到,
因為我們有時用全文檢索, 有些名相可能用字有點不同, 就檢索不到了.

相對起來, 印順導師真的很厲害, 以前沒有這些檢索工具, 他就憑著翻閱大藏經,
而能整理出這些資料, 真的是下了不少工夫.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Sat Aug 14 13:57:51 2010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