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雜阿含經》卷5(一○四)焰摩迦經
#1
Heaven
這是一篇我研讀《雜阿含經》卷5(一○四)焰摩迦經的心得,一來想讓大家分享,
一來也是為了藉由文字來整理思緒,所以寫的很冗長,要看完大概要要有點耐心及
心理準備才行吧。

大家可以先看一下《雜阿含經》卷5(一○四)焰摩迦經,若依我以前的想法,
我得承認我和焰摩迦的想法一樣,我也認為『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
而且我不明白這樣有什麼問題?雖然焰摩迦經以前我也看過好幾次了,
不過每次都看不出重點是什麼,看不懂焰摩迦到底哪裡錯了,
後來他又理解了什麼才修正錯誤的觀點?
難道這是在暗喻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之後,依然有什麼嗎?
有一些由阿羅漢轉至成佛的觀點,或許也和此有關。
所以我才想把它好好仔細研讀一番。

這件事就有如十四無記一般,對於此命題:
「如來死後有耶?死後無耶?死後有無耶?非有非無耶?」
我也不懂為什麼這是無記?我真的會選擇「如來死後無」這個答案,
因為阿含經在在處處都指出,阿羅漢是「不受後有」,三法印也有
「涅槃寂靜」的教導,所以「如來死後無」很合理啊?!

對於此事,我以前也仔細看了佛陀為何說此為無記,
但有時看到的解釋卻只是要大家不要再去想這種問題:

《雜阿含經》卷16:「汝等莫作如是論議。所以者何?如此論者,非義饒益,
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正覺,非正向涅槃。」
(CBETA, T02, no. 99, p. 109)

這種說法不太能讓我放下此問題。
有時雖然有解釋,卻也是讓我一頭霧水,不知在說什麼:

《雜阿含經》卷5:「如如來說,諸次法說,無有能來難詰訶責者。所以者何?
我於色如實知,色集、色滅、色滅道跡如實知。」
(CBETA, T02, no. 99, p. 32, c29-p. 33, a3)

人家在問如來死後有無,他卻回答五蘊與四聖諦,這些我也在其他經看過,
但這有關係嗎?

其實這件事也不是真的不能討論,底下這一段是舍利弗以「無記」回答他人後,
再與大迦葉討論為何世尊不記說此事。

《雜阿含經》卷32:「尊者舍利弗知諸外道出家去已,詣尊者摩訶迦葉所,
共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以向與諸外道出家所論說事,具白尊者摩訶迦葉:
「尊者摩訶迦葉!何因何緣世尊不記說,後有生死、後無生死、後有後無、
非有非無生死耶?」

尊者摩訶迦葉語舍利弗言:「若說如來後有生死者,是則為色;若說如來無後生死,
是則為色;若說如來有後生死、無後生死,是則為色;若說如來非有後、
非無後生死,是則為色。如來者,色已盡,心善解脫。言有後生死者,此則不然;
無後生死、有後無後、非有後非無後生死,此亦不然。如來者,色已盡,心善解脫,
甚深廣大,無量無數,寂滅涅槃。

「舍利弗!若說如來有後生死者,是則為受、為想、為行、為識、為動、為慮、
為虛誑、為有為、為愛,乃至非有非無後有亦如是說。如來者,愛已盡,心善解脫,
是故說後有者不然,後無、後有無、後非有非無者不然,如來者,愛已盡,
心善解脫,甚深廣大,無量無數,寂滅涅槃。舍利弗!如是因、如是緣,
故有問世尊:『如來若有、若無、若有無、若非有非無後生死?』不可記說。」
(CBETA, T02, no. 99, p. 226, b2-24)

不過,就和以前一樣,大迦葉尊者的回答讓我一頭霧水,
不知道他的回答和原來的問題有何關聯?

*** *** ***

前幾天大剛學長提到《雜阿含經》卷5(一○四)經,於是我再次仔細看了此經,
慢慢地,突然覺得有一點點了解了,底下我把我的心得分享給大家。

我就是假想我跟隨著焰摩迦,仔細去了解舍利弗想表達的意思。

[0031a15] 舍利弗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云何焰摩迦!色為常耶?
     為非常耶?」
[0031a17] 答言:「尊者舍利弗!無常。」
[0031a17]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不?」
[0031a18] 答言:「是苦。」
[0031a18] 復問:「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
     異我、相在不?」
[0031a20]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0031a20]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至此,我能接受色受想行識是無常的,是苦,是變易法,
所以無法在五蘊中找到一個不變的我。

[0031a21] 復問:「云何?焰摩迦!色是如來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0031a22] 「受、想、行、識是如來耶?」
[0031a23]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對於「如來」是何義,網路上有找到幾種看法,不過以我目前的了解,
其實這也不是很重要,就是當成一般我們在談世尊的另一個稱號「如來」即可。

我們對於佛陀也稱他為如來,暫時可以想像「如來」是一種「特質」,
這種特質雖然我們一時也無法說出所以然來,但我們知道這特質是佛陀所擁有的,
我們凡夫沒有,阿羅漢應該也沒有。

舍利弗問:「色是如來嗎?」意思就是在問,我們有見到佛陀的色身
(當然我沒有見到,但焰摩迦當時是有看過的),那些色身就等於是如來嗎?

我想當然不是。我們說的如來,並不是指佛陀的色身。
也不是在指佛陀的受、想、行、識。

也就是,「如來」並不是指佛陀五蘊中任何一蘊。

[0031a23] 復問:「云何?焰摩迦!異色有如來耶?異受、想、行、識有如來耶?」
[0031a25]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接著問,難道「如來」是異於色身而存在?
或是異於受、想、行、識而有「如來」?

「如來」也不是單獨離開某一蘊而存在的。例如若如來是異於色而存在,
表示佛陀色身完全與如來無關,但佛陀是「如來金色身」,
他的色身並不是與「如來」個特質完全無關的,所以不可說異色有如來。

[0031a25] 復問:「色中有如來耶?受、想、行、識中有如來耶?」
[0031a26]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接著問,如來是藏在色身中的東西嗎?或是藏在受、想、行、識之中?
應該也不是吧。

[0031a27] 復問:「如來中有色耶?如來中有受、想、行、識耶?」
[0031a28]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或者,色是包含在如來之中?或是受、想、行、識包含在如來之中?
也不是如此。

[0031a29] 復問:「非色、受、想、行、識有如來耶?」
[0031a29]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最後一個問題,在「色、受、想、行、識」之外,
另外還存在一個叫「如來」的東西?

也不是如此,世尊並沒有教過在五蘊之外還有其他。

*** *** ***

思惟至此,我大概有一點點理解了,「如來」一詞,我暫且當它是一種特質,
當它是一種複合式的名詞,它不是一項單一的事物,所以「如來死後有無」
就變成一個不存在的假命題了。

我先把問題扯遠一點。

一般我們在分析五蘊,世尊都是在教導「無我」。上述那些論述,其它經文
都是在談色不是我,非異色有我,色不在我中,我不在色中....,
最後就是「五蘊非我、異我(非我所)、不相在」這個簡短的公式。

這次經文的差別在於那個「我」變成了「如來」。我們會說「無我」,
但不會說「無如來」,因為如來真實存在,世尊的確不同於一般凡夫,
所以我們才把它稱為「如來」。

同樣的,「漏盡阿羅漢」也不同於一般凡夫,我暫且就用「解脫者」
來表達那個特有的特質,理論上我們也可以套到同樣的公式:解脫者不是色,
非異色有解脫者,解脫者不在色中,色不在解脫者中.....。

如此一來,「我」、「解脫者」、「如來」被我放在同一個平台來討論,
它們的共同特性就是那個「非五蘊,非異五蘊,非在五蘊中,非五蘊在其中」
的公式。

那們我們來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我』死後是有是無?」

此時我果然無法回答了,這問題成了無記。為什麼?因為「我」根本不存在,
「我」是虛幻的想像,佛法都是談「無我」,對於這樣一個不存在的命題,
如何回答?

如果要勉強回答,就只能回答:

沒有我,只有五蘊。若無明、渴愛還在,五蘊則會再次出生。若已無無明,
則不再出生。

再次出生輪迴,也不能稱為「有我」,而不再出生者,也不能稱為「我消失了」,
因為自始自終都沒有一個「我」,又何來存在或不存在的討論?

而這種回答,就和之前我覺得沒有關聯或一頭霧水的回答差不多,
也所以我有點明白為什麼要如此回答了。

*** *** ***

先回到經文:

[0031b01] 「如是,焰摩迦!如來見法真實如,住無所得,無所施設,汝云何言:
     『我解知世尊所說,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為時說耶?」
[0031b04]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0031b05] 復問:「焰摩迦!先言:『我解知世尊所說,漏盡阿羅漢身壞命
     終無所有。』云何今復言非耶?」
[0031b07] 焰摩迦比丘言:「尊者舍利弗!我先不解、無明故,作如是惡邪見說,
     聞尊者舍利弗說已,不解、無明,一切悉斷。」
[0031b09] 復問:「焰摩迦!若復問:『比丘!如先惡邪見所說,今何所知見一切
     悉得遠離?』汝當云何答?」

上面是焰摩迦了解自己的錯誤何在了,而舍利弗也再次問他,要如何回答不再有
『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這種邪見呢?

[0031b11] 焰摩迦答言:「尊者舍利弗!若有來問者,我當如是答:
     『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寂靜、清涼、永沒。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有來問者,作如是答。」

我想就是同一個理由,漏盡阿羅漢的色是無常的,無常就是苦。
而阿羅漢眾在命終後,所有的苦皆已經寂靜、清涼、永沒。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0031b15]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焰摩迦比丘!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
     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是苦,若無常、苦者,是生滅法。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0031b18] 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焰摩迦比丘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至此舍利弗認同他的說法,而焰摩迦至此也證得法眼淨。

*** *** ***

有一些問題還沒解釋完。

我前面說過,「如來」一詞,我暫且當它是一種特質,也當它是一種複合式的名詞。
同樣的,「漏盡阿羅漢」(或我上面用的「解脫者」),乃至「我」,都是一樣,
都是一種複合式的名詞,因此無法單獨討論,所以要拆開來談。

先放下「我」,「如來」,「阿羅漢」三種特質,直接看最原始的組成,
也就是五蘊,所以才說漏盡阿羅漢色無常,阿羅漢身壞命終之後,
無常之色已寂靜、清涼、永沒。

這個答案不能簡約成『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因為若如此回答,
會聯想成阿羅漢在生前有一個東西,但在死後就沒了。但那是什麼東西?
根本沒那種東西。

再來探討剛沒提到「我」,「如來」,「阿羅漢」三種特質。

「我」是最容易的討論的,阿含經有許多教導了,它就是一種因為無始無明,
看不清五蘊本質,所以有一種錯誤的想像,以為有一個不變的主宰,
那就是「我見」。

「我見」這種特質可以說是真實存在的,但也可以說它是虛幻的想像,
它和五蘊是無法分開討論,是一種複雜的關係「非五蘊,非異五蘊,
非在五蘊中,非五蘊在其中」。

或者說它就是因緣下的產物,因無始劫來的無明,所以才有堅固異常的我見。
我見的影響是真實的,其作用是緣起的,但我見並沒有一個不變的實質存在。

用同樣的道理來看「阿羅漢」,就比較容易依上面的方式類推及理解了。
「阿羅漢」這種特質,並非與生俱來的來,它也是因緣產生的,更正確的說法,
它是緣起的還滅性,因無明滅,所以貪瞋痴滅,這個特性,造成「阿羅漢」
身壞命終之後,屬於生滅法的無常之色不再生起,受想行識也是一樣的。

但阿羅漢這種特質也消失了嗎?這種特質是不會消失的,任何人只要止息無明,
止息貪瞋痴,他就是阿羅漢,這是宇宙中「法爾如是」的法則,不會改變。
(其實也可以看成四聖諦的滅諦)

這時讓我想到舍利弗般涅槃時,世尊對阿難尊者說的話。

《增壹阿含經》卷18〈26 四意斷品〉:
世尊告曰:「云何,阿難!舍利弗比丘用戒身般涅槃乎?」
阿難對曰:「非也。世尊!」
世尊告曰:「云何,阿難!用定身、慧身、解脫所見身,而取滅度乎?」
阿難白佛言:「舍利弗比丘不用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所見身,
而取滅度。」(CBETA, T02, no. 125, p. 641, a7-12)

這裡也是指出,舍利弗的戒、定、慧、解脫、解脫所見不會隨之滅度,
這也就是五法分身。

舍利弗雖然槃涅槃了,但並不能說「終無所有」,
但也不能說「身壞命終還有某種東西」,這都會造成誤解。

同樣,「如來」身後有無,也是一樣的解釋方式了。在上面舍利弗問大迦葉那一段,
就是談同樣的事。「如來」非色,非異色,非在色中,非中有色,
因此怎麼說都會有錯。只有「色受想行識」可以談論--當還有無明與渴愛,
則會再次出生。若斷除無明與三毒,則不受後有,涅槃寂靜。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佛與諸大阿羅漢對此問題直接說無記,
不然就是只談五蘊、緣起、四聖諦。

而「如來」這項特質,大迦葉也有指出來:
「如來者,愛已盡,心善解脫,甚深廣大,無量無數,寂滅涅槃」,意思應該就是說
如來就是一切渴愛已盡,而且心善解脫,至於甚深廣大無量無數,
不太確定要如何解釋,是指在各種方面都已解脫了嗎?或是知道各種解脫之道?
我只能猜想,此處應該是要與「阿羅漢」的特質略有不同。而佛與阿羅漢的解脫
是相同的,大概就是那些教導解脫的能力,或是智慧,或是如來十力之類的地方
不同。不過那也不是重點,重點是世尊有「如來」這些特質,最後也是寂滅涅槃,
而這些特質沒有死後消失與否的問題,過去諸佛如是,未來諸佛也是如此,
這種特質是不會變的。

*** *** ***

此至,終於把我的想法盡量仔細地一一陳述。

所以大剛提到佛或阿羅漢涅槃後是無記,無法討論,這就是事實了。

不過根據我以上的理解,無法討論是因為「如來」、「漏盡阿羅漢」
不是單一特定的法,無法拿來討論。

但是還是有可討論的部份,這一類的問題,世尊與阿羅漢直接談最根本的事物--
也就是談五蘊,談緣起,談四聖諦。由這些角度來談,才不會有錯誤,
也才不會造成誤會。

所以舍利弗涅槃,我們還是可以說其所做已辦,不受後有,五蘊是生滅法,是苦,
而這些苦已經寂靜、清涼、永沒,不會在三界中任何一個地方再次出生。

雖然五法分身或其他法界特性沒有消失與否的問題,但也不應該想像它們可能
擬人化成某某眾生或做出什麼事業,那些只是法界不變的「真如本性」
(不得已亂用一些名詞)而已。

而也有某些說法是阿羅漢死了之後,一樣可以在造一個身體,這種說法似乎違背了
「我生已盡」「不受後有」,這部份是可以再探討的。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Sun Jun 27 12:45:16 2010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雜阿含經》卷5(一○四)焰摩迦經
#2
hank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這是一篇我研讀《雜阿含經》卷5(一○四)焰摩迦經的心得,一來想讓大家分享,
> 一來也是為了藉由文字來整理思緒,所以寫的很冗長,要看完大概要要有點耐心及
> 心理準備才行吧。

  這篇文章太棒了!
  將"無我"的原因解釋的這麼清楚、能理解
  感謝 Heaven ^^

  不過有個後遺症,邊回文會邊想:那到底是什麼在回這篇文章?
  (答案就在原文中~~)
Mon Jun 28 03:26:40 2010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