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 電影世界 板主: Tisrat |
閱讀文章: 第 1026/110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發信人: zarathustra@kkcity.com.tw ( ) 看板: movie 標 題: 寫在《靈動》前,關於十年前的《厄夜叢林》 發信站: KKCITY (2010/01/05 Tue 03:00:43) 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25806140 寫在《靈動》之前,關於十年前的《厄夜叢林》 文:Tzara 2009的觀眾經常抱怨十年前轟動北美影壇,創造史上最高投資 報酬率的《厄夜叢林》(1999)真是難看無比。若以事後之智來看《 厄夜叢林》,我承認該片真是一部內容空洞,賣弄形式,劇情無聊 至極的驚悚類型片,但若將時間回推到10年前的時空背景,了解當 年美國片商藝匠娛樂-Artisan Entertainment(後來被獅子門併購 )如何行銷《厄夜叢林》,如何在映前一年處心積慮做了許多「煞 有其事」的宣傳:包含設計一其實是官方網站,當時看起來卻像是 單純在介紹「布萊兒女巫」傳說、資料的神祕網站;另外還架設女 主角的個人網站,不定時更新虛構的日記內容,甚至放上女主角與 母親對話的家庭錄影帶等。 除了一連串的網路作為外,片商還在影片放映前一年在各大學 張貼尋人海報,讓美國民眾留下「有一群大學生去森林探訪布萊兒 女巫時失蹤了」的新聞印象,藉此與前文提到的網站作內外呼應: 許多人因此尋人啟事,開始在網路上瀏覽到底什麼是「布萊兒女巫 」。 眼見越來越多人都在討論失蹤大學生與「布萊兒女巫」時,忽 然傳出(當然是片商精密操控的行銷手法,只是當時沒人知道片商 會搞這招)在馬里蘭州柏萊克鎮的叢林內無故失蹤長達一年的大學 生,他們當時所拍攝的16mm帶被民眾尋獲了。並且,此16mm帶內記 錄有這群大學生為何人間蒸發秘密….此消息一出,許多人都直接 聯想到此!16mm帶內一定與布萊兒女巫有關,因此,這部影片的內 容,立刻成為坊間,網路上乃至於新聞媒體的討論焦點。 在新聞爆點瞬間傳開後,藝匠娛樂煞有其事地宣告他們要買下 此16mm帶公播版權,並將作小規模放映。一開始,只在北美27家小 戲院上映,這也是算計好的操作手法,乃是刻意要製造出「很多人 好奇想看,卻看不到的口碑」。 在整整一年有計畫的映前行銷下,許多民眾都已經有「這捲 16mm帶是真人真事真實拍攝的神祕檔案」的印象。也由於抱持這是 「真實」記錄片的印象與預期心理,觀眾們當然願意接受大量無謂 的角色漫談、漫步,還有大量的手持攝影。那種建立在真實基礎上 的信任,看到最後 15分鐘,從帳篷內到陰森的房舍的一陣詭譎混 亂,觀眾當然會感到前所未有的神祕恐怖,尤其是最後一個角色「 面壁思過」後倒下的鏡頭,當時可真嚇壞一堆「信以為真」的觀眾 。 很快地,被輿論評為可怕至極的這部《厄夜叢林》,口碑好到 讓一開始的27小戲院,瞬間成長為2142家戲院連映,最後累積票房 更衝破億元(全球累計三億),成為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一部超低成本 電影。 當然,事後很多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都是一場高明的 騙局,一切都是片商有計畫的行銷誤導了觀眾。即便如此,當觀眾 發現影片的內容都是虛構的,也沒人會否認當年藝匠娛樂在行銷《 厄夜叢林》的手法,真是一絕,就算被騙了,也只能說心甘情願了 。甚至,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堅持「布萊兒女巫」是真的存在 ….。 總結來說,我認為《厄夜叢林》的歷史開創意義有:1.開創第 一人稱式生活錄影帶拍攝風格的「驚悚片類型」(其他類型片,《 David Holzman's Diary》(1967)、《No Lies...》(1974)早就玩 過此手法,只是沒有玩弄輿論而已),影響所及包括後來的《錄到 鬼》,《喬治羅密歐之活屍日記》、《柯洛弗檔案》,都以同樣手 法來拍攝驚悚恐怖片。2.開創史上最成功的映前行銷宣傳典範,後 來許多以類似第一人稱手法拍攝的恐怖片,均紛紛效法,但多半因 為觀眾被騙第一次,就不會再受騙,真的行銷成功的影片,幾乎沒 有。不過,非驚悚片的《柯洛佛檔案》,其強大的映前行銷,也堪 稱一絕,足以另外寫一篇文章大大褒揚;3.成為史上投資報酬率最 高的電影,直到後來被史匹柏加持的《靈動》(2007年版)才打破該 項紀錄。 簡單談過關於《厄夜叢林》當年的行銷手法後,相信未曾經歷 過1999年時代氛圍的2009觀眾,應該能進一步理解為何那個年代的 觀眾會被《厄夜叢林》嚇到;《厄夜叢林》為何當年能創造那麼高 的票房與話題性;還有,《厄夜叢林》為何會被稱為經典之一:其 經典並不在電影本身,而是其宣傳手法真是前所未見。 我常說:《厄夜叢林》就像《柯洛弗檔案》一樣,如果不曉得 片商在映前是如何處心積慮地撲了很多梗,而直接進戲院看,趣味 一定會少了一大半。但《厄夜叢林》更吃虧的是,其影片內容實在 枯燥乏味,除了最後15分鐘小有高潮,其他片段其實都不怎麼可怕 ,非得要經歷過1999年那種「這是真人真事」的集體氣氛,才會感 到驚悚。可是,那種刻意塑造的集體氣氛只在1999年的北美有效, 在1999年的台灣則完全無效。這種時效性與屬地性,想當然爾,在 2009年的台灣更是無效。所以,我還是能體諒當代觀眾為何一直罵 這部被我奉為經典的《厄夜叢林》。 最後,我還補充說明:我認為第一人稱式攝影手法拍的最成功 的電影,應當是 《人咬狗》(1993),這是經典的暴力電影,我在 海邊的卡夫卡放過,金馬影展在民國83年放過。 PS:關於藝匠娛樂當年行銷《厄夜叢林》的手法,其實還有很多, 但我現在只能靠印象所及寫,可能也有些出入。 -- http://blog.yam.com/tzaralin http://blog.yam.com/flatclub -- ┌─────◆KKCITY◆─────┐ ◢ 我的部落格音樂盒 ◣New!………… │ bbs.kkcity.com.tw │ http://www.kkbox.com.tw/blogmusic └──《From:59.112.139.12 》──┘……………◥ 合法授權。聰明分享 ◤ -- |
閱讀文章: 第 1026/110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