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icine ◎ 醫療保健    板主: dave5
閱讀文章: 第 47/427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bluemilk.bbs@redbbs.cc.ntut.edu.tw (王建民加油), 看板: medicine
標  題: 《健康小百科》容易腳軟?小心周邊動脈硬化
發信站: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B (Fri May 19 10:56:22 2006)
轉信站: Lion!cbs.ntu!news.kdais.gov.tw!news.ccu!ctu-peer!news.nctu!nctumenews!n
Origin: redbbs.cc.ntut.edu.tw

動脈硬化向來是現代中老年人的致命殺手,隨其發作部位不同而有各異的疾病症狀,
如中風、心絞痛等等。如果動脈硬化發生在下肢血管,就會造成皮膚變薄,腿毛脫落
、趾甲萎縮、間歇性跛行、夜間下肢抽痛,甚至發紺、壞疽甚至須截肢等嚴重症狀,
這種下肢血管動脈硬化的疾病,就稱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周邊動脈阻塞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居多,據統計,老年男性約5%至10%患
有此疾,其危險因子與動脈硬化相同,如高膽固醇血症、抽菸、肥胖、男性、高齡、
糖尿病、高血壓、家族史等等,歐美的研究指出,在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患者中有
相當高的比率(約20%至50%)亦合併有腦血管阻塞或冠狀動脈心臟病,而其整體的
致命風險,將較一般病患大幅提高。

有些老年朋友,發現自己無法走遠,或上坡時便覺得下肢疼痛,舉步無力,常以為這
些是神經被壓迫或骨關節退化所造成的症狀,其實有相當多患者的症狀都是血管阻塞
引起,在長期神經骨骼治療仍然無效之後才考慮到血管問題,不但耗時傷神,也造成
了疾病持續惡化。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治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控制危險因子,如戒菸、減重,養成運
動習慣以改善血脂比率等,若已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病,則要嚴格控制血壓血糖
以避免或延緩血管硬化之發生。

如果已經罹患了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則應再由藥物、復健來控制症狀,延緩疾病的發
展,目前有阿斯匹靈、保栓通(Clopidogrel)及Cilosazol等藥物可供使用,早期疾
患之臨床效果頗佳,適當的運動復健也可有效改善步行速度及距離。若病情已惡化到
即使雙腳不動也會疼痛的階段,外科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

(時報資訊 05-19)

--
※來源 : 台北科大計中紅樓資訊站 redbbs.cc.ntut.edu.tw
※FROM : 140.116.78.93
閱讀文章: 第 47/427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