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y ◎ 歷史園地    板主: medium
閱讀文章: 第 753/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百厭星 <bakyimsing@no_mail.com>, 看板: history
標  題: 中國最早的中文拼音---小經文字
發信站: Netfront Internet Services http://www.netfr (Sun Feb 12 20:28:55 2006)
轉信站: Lion!news.nsysu!news.isu!gem.nstdc.nthu!zoonews.ee.ntu!bbs.ee.ntu!news.
Origin: pool-71-242-183-105.phlapa.east.verizon.net

http://www.nxnews.net/382/2004-8-12/20@45280.htm

  小兒錦這個名稱﹐主要見諸近代一些回族史及中國伊斯蘭教史著作中。其實﹐其本名

應叫“消經”或“小經”。所謂“消經”﹐是將伊斯蘭教經文加以消化的意思。在新疆

地區﹐是瘵僅有輔音的阿拉伯語經文加上標注元音的符號﹐這種標注元音符號後的《古

蘭經》等經典﹐即為“消經”﹔在甘、寧、青一帶﹐則有所不同﹐他們將經堂中所學的

經文用阿拉伯字母拼譯成漢語﹐課後復習時以之參考﹐這種辦法稱為“消一消”。所謂

“小經”﹐是與《古蘭經》等經典相對而言﹐那些經典稱為“大經”﹐而用阿拉伯字母拼寫

的漢語輔助讀物則稱為“小經”。小兒錦﹐即是消經或小經的變音。它是在回族中流行的

一種用阿拉伯字母拼寫漢語的拼音文字。這種文字基本上是對漢語詞彙的拼寫﹐其中也

有一些阿拉伯或波斯語詞匯﹐有時還夾雜一些漢字。關於小兒錦的產生﹐大體上有兩種

說法﹕第一種認為﹐唐宋時期來華的穆斯林為學習漢語﹐曾用阿拉伯字母作為拼寫漢

文的工具。此說目前雖無史料及文物作佐證﹐但揆情度理﹐似有可能。第二種說法認為﹐

小兒錦產生于經堂教育誕生前後﹐經堂學員們為了記憶、掌握、消化所學經文﹐用阿拉

伯字母拼寫漢字以作註釋和筆記。這種說法有明清以來阿訇們的習慣以及他們所作的經

文邊注、筆記、信伯等實物作印證。實物印證是最有說服力的。在陝西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

內﹐有一塊頌揚修建清真寺善舉的阿拉伯文碑﹐碑上有用小兒錦拼寫的撰文者及修寺建

寺人員的姓名和籍貫。碑文撰于伊斯蘭教歷740年﹐即公元1339年7月9日至1340年6月

26日間﹐正當元代至元五年至六年。

  因此﹐我們認為小兒錦在公元14世紀中葉就已在回族人民中間應用﹔到16世紀即明中

葉胡登洲辦學後﹐在經堂師生中已得到更為普遍的使用和發展。

  小兒錦在經堂教育中的應用。在前文中我們已經講過﹐波斯語典籍在經堂教育中所佔

比重很大。這些波斯語典籍在引用《古蘭經》或“聖訓”原文時﹐往往夾雜一些阿拉伯文的

宗教術語。在這些阿拉伯文旁邊﹐往往都注有小兒錦語詞﹐還有的在正文空頁處注上一

段小兒錦譯文。此外﹐還可以找到用小兒錦拼寫的經堂學習筆記和詞彙對照表。這些典

籍、筆記、詞彙對照表﹐多為手抄本。此後﹐又出現一些印刷本典籍﹐如《滿倆》、《白亞

尼》、《偉戛業》等﹐據當代回族學者馮增烈先生講﹐也有全套的小錦翻譯。凡此種種﹐都

是經堂學員借助小兒錦學習阿拉伯文經典的證明。經堂學員使用漢語作交際工具﹐卻普

遍不識漢字﹐於是便借助小兒錦作為“拐棍”﹐發揮使用阿拉伯文拼音的能力拼寫漢文﹐

用以學習阿拉伯語和各種伊斯蘭教經典。
2.宗教生活中的應用。在許多清真寺的阿拉伯
文、波斯文石刻中﹐夾雜有大量的小兒錦。清代以來編印的宗教讀物中﹐小兒錦更是屢見

不鮮。西安有一部《克塔尼》﹐是清順治年間一位阿訇撰寫的﹐完全是小兒錦。1935年8月

在上海出版的《清真教條切實問題》﹐上面印漢文﹐下面是按字對照的小兒錦。1954年臨

夏印行一本《信仰問答》﹐上面印阿拉伯文﹐下面附有整段的小兒錦譯文﹐編譯者是東鄉

井口寺四師傅。在青海及甘肅臨夏地區曾廣為流傳的《回語讀本》﹐下面為講解信仰和禮

拜知識的漢文﹐上面為對應的小兒錦譯文。在新疆地區回族阿訇中間﹐有整本用小兒錦

書寫的《素爾夫》。

  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小兒錦也被廣泛用于回族人民的社會生活中﹐成為他們學習漢

文、記事、通信的工具。白壽彝教授主編的《回民起義》第三冊﹐收有一幀說明文字為小

兒錦的照片和一篇用小兒錦撰寫的《紀事》。《秦難見聞記》中收有同治元年(1862)由西安

城內遞送到回民義軍前哨陣地的小兒錦信件。西安50年代編印的《中阿雙解諧韻字典》﹐

是一部以漢語詞彙為主、附有阿拉伯文原詞並注上小兒錦漢語拼音的字典。1955年8月﹐

西安劉宗雲阿訇參加陝甘回族赴東北參觀團期間﹐用小兒錦寫下一個多月的參觀日記﹐

成為記述新中國風貌的一部小兒錦作品。根據拼寫語詞的不同﹐可將小兒錦分為兩類﹕一

類是經堂式小兒錦﹐另一類是現代式小兒錦。經堂式小兒錦﹐夾雜有大量的阿拉伯語詞、

波斯語詞、經堂語詞和書寫者個人生編硬造的語詞﹐帶有濃厚的經堂文風。現代式小兒

錦﹐是經過一番改革的小兒錦﹐拼法比較簡單﹐凡粗通阿拉伯字母拼音者拼讀起來都不

大困難。

  小兒錦是目前人們所知最早的漢語拼音文字之一﹐它是中國文化與阿拉伯文化相互

交融的又一產物﹐它曾經在歷史上被回族所廣泛使用﹐具有特殊的歷史價值﹐應該寫入

到中國伊斯蘭教史和中阿文化交流史中去。

又回族漢語和漢族漢語有何分別呢?
http://www.angelfire.com/pop2/pkv/hui.html

什麼是回族漢語?有位山東回民提供了以下例句做參考:「我去打郭西兒,遇上一個叫賽瓦

布的,那孩子很教門,長得可有發依代啦!」

「打郭西兒」即「買肉」,「叫賽瓦布的」即「求賞賜的」,「很教門」即「很虔誠」,「發依代」即「出息」。

所以,如果把句子譯成一般普通話,那就:「我去買肉的時候遇到一個乞丐,那孩子很虔誠,

長得又很有出息的樣子!」

回族漢語有少數詞彙已經為正規漢族漢語所吸收,如「真主」、「伊斯蘭」、「安拉」【「安」音「阿」】

、「穆斯林」、「阿訇」等等。除此之外,回族漢語還包括一批更陌生的詞彙,按語源可以分為三類

:1)阿拉伯語來源的借音詞,如「賽瓦布」〔賞賜〕、「利不利斯」〔魔鬼〕、「頓亞」〔今世、陽間〕;2)

波斯語來源的借音詞,如「多斯提」〔朋友、教胞〕、「胡達」〔真主〕、「郭西兒」〔肉〕(羊、牛);3)特

有的漢語用法,如「知感」〔感激真主〕、「發送」〔送殯〕、「無常了」〔死了〕、「教門」〔虔誠〕、「黑滾

滾」〔豬〕等等。回族漢語中特有的詞彙 -- 無論是宗教性或世俗性 --
又泛稱「經堂語」。

回族漢語可以寫成漢字,也可以寫成「小兒錦」,兩者也可以夾用。回族中曾流行使用阿拉伯字

母拼音化漢語,原名「消經」,又名「小經」,俗稱「小兒錦」(即「小經」的變音)。今天仍有少數人

使用這種與眾不同的“漢語拼音”。

在寧夏阿訇馬振武先生的這一本譯著裡面,凡是對方言學、文字學、拼音學等方面有興趣的教

外朋友也必將發現無窮的研究價值。

---
Posted via news://freenews.netfront.net
Complaints to news@netfront.net
閱讀文章: 第 753/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