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 教育 -- 百年大計    板主:
閱讀文章: 第 3246/716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maskzero.bbs@bbs.csie.ncu.edu.tw (武心), 看板: education
標  題: 琦君阿姨走了 文壇老少話題綿長
發信站: 中央大學松濤風情資訊站 (Thu Jun  8 17:49:25 2006)
轉信站: Lion!news.nsysu!ctu-gate!news.nctu!news.ncu!Evergreen
Origin: bbs.csie.ncu.edu.tw

  琦君老師的離世   間接的也帶走了一個美好而懷舊的時代

  留下來的  是一個自詡改革   實為破壞與毀滅   毫無願景的未來

  難怪四、五年前起    校園民歌、舊時的老歌就慢慢的再度出現.....

  生活經濟越差  教育品質越低落  廣告文宣就越猛烈  掩飾不住更多......

  而對過往的美好懷想  也就更多了......


                               武心.究極之武



****************************************************************************

琦君阿姨走了 文壇老少話題綿長
 
 
昨天病逝的作家琦君,這是她於去年底琦君研究中心成立時的檔案照片。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劉郁青/報導】

「永遠的琦君阿姨」走了,許多人都說「我們是讀琦君長大的。」琦君

代表一個美好的文學年代,滿是溫暖、懷舊與純真。

琦君昨天清晨4時50分在和信醫院以90歲高齡辭世,夫婿李唐基與家屬陪

伴在側,琦君走得安詳,讓家屬雖悲慟卻仍平靜;李唐基表示,夫妻兩曾

討論將來的事,琦君火化後暫留台灣,但未來會回到故鄉的琦君文物館供

後人追思懷念。

琦君2004年選擇回台北淡水潤福生活館定居,但身體仍硬朗,去年12月中

央大學「琦君研究中心」成立時仍坐輪椅出席,致詞時的幽默引來滿室笑

語。

今年4月30日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致贈琦君紀念獎牌,是她最後一次公

開露面,略顯虛弱。

5月13日琦君因感冒引發肺炎,住進和信醫院。20日呼吸困難進入加護病房

,插管治療,當時醫師已跟親友說要有心理準備。

夫妻憶往也談後事

李唐基說,琦君到底年紀大了,本是單純感冒咳嗽,但長年坐著寫作,運動

量少,轉為肺炎就難以痊癒。兩人近年對後事屢有討論,琦君文章裡都是對

家鄉的懷舊情感,家鄉浙江省溫州市也致贈琦君一棟古蹟改建的洋房,2001

年開放作琦君文物館使用,近年夫妻已將許多有紀念價值的文物送往浙江典

藏,而琦君未來骨灰也將送回故鄉文物館安置。

理性感性鶼鰈情深

今年初三民出版《永遠的童話──琦君傳》,作者宇文正為了替琦君寫傳得

以在她晚年與她長時間相處。宇文正說,琦君人如其文溫暖親切,往返台北

、淡水的多次採訪,多半是李唐基回憶、琦君幫腔,夫婦倆日常拌嘴增添趣

味,琦君感性、性急、對錢毫無概念,李唐基則會計師出身,理性、動作慢

,兩人個性恰好互補,有時琦君聽李唐基回憶往事不耐煩,就哼唱起平劇或

家鄉戲。

相伴聊天孕育傑作

李唐基早年也寫作,愛好文藝,但後來卻退居琦君身後,全然協助太座。琦

君許多篇感性趣味兼具的散文都是兩人聊天聊出來的,兩人傍晚常一同聊天

憶舊,李唐基聽到琦君講起有意思的故事,就會鼓勵她寫出來;而琦君寫好

的文章也是第一個拿給他看,李唐基不僅看也改,常改得「切中要害」,可

說琦君文章最好的編輯者。

多家書店規畫書展

琦君的散文曾選入教科書,伴隨許多人的成長記憶。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

芳說,從8歲到80歲都有琦君讀者,曾有一家祖孫三代都帶著書給琦君簽名。

而琦君著作豐富,光是在九歌就有散文集、翻譯與童書等十多種,九歌近年也

開始整理琦君作品集。目前誠品、金石堂跟敦煌書店都規畫舉辦琦君紀念書展

來追念這位老作家。

琦君遺體即將移往第二殯儀館,預定6月19日上午8時30分於第二殯儀館懷恩廳

舉行公祭。



【2006/06/08 民生報】








 



--
 ◎ Origin: 中央松濤站□bbs.csie.ncu.edu.tw  From: 61-230-68-99.dynamic.hinet.ne
閱讀文章: 第 3246/716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