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stronomy ◎ 天文知識    板主: vega1
閱讀文章: 第 312/25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agod.bbs@bbs.ndhu.edu.tw (追星人...), 看板: astronomy
標  題: [轉錄]  觀測漫談
發信站: 東華大學(東方小城) (Sun Aug 31 23:48:41 2003)
轉信站: Lion!cbs.ntu!news.nsysu!news.civil.ncku!netnews.csie.nctu!ctu-peer!news
Origin: bbs.ndhu.edu.tw

觀  測  漫  談
                                                                                         Astro Wu

                常常接觸許多欲購買天文望遠鏡的人, 他們的條件大多是:我想買
        一台能拍出很漂亮照片的那種望遠鏡。 不錯,拍一張漂亮的星雲、壯闊的星
        團的確讓人很有成就感, 但曾幾何時,我們的天文風氣已經變成以拍漂亮照
        片為主了?大部份的同好一架好望遠鏡就猛拍個不停, 到底真實的天空是什
        麼樣子、照片中有哪些資訊、如何用我們的眼睛去觀測宇宙中最細緻的秘密
        、如何讓我們望遠鏡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除了拍漂亮照片以外,做些與天文
        更有直接關連的事?這是我的省思, 也是寫這一系列零碎文字的原動力。就
        從望遠鏡談起吧!

一、望遠鏡的放大倍率

                簡單說, 望遠鏡的放大倍率就是物鏡口徑除以目鏡射出影像光束的
        直徑, 即射出瞳徑( exit pupil ),最直接的計算法:物鏡焦距除以目鏡
        焦距。 對每一架望遠鏡而言,都有一個最低有效倍率,因為人的瞳孔在夜間
        全開的狀態下,最大可至 5 ∼ 8 mm ,也就是說,若放大倍率低於望遠鏡口
        徑 (mm) 的 1/5 ∼ 1/8 , 則射出瞳徑將大於人的瞳孔,多餘的光也就完全
        損失掉了。 決定最高有效倍率的因素除了望遠鏡的口徑之外,大氣的穩定度
        也極重要, 一般來說,最好不要超過口徑 (mm) 的 20 倍,即使您的望遠鏡
        口徑再大, 也別使用 400 ∼ 500 倍以上的倍率,如果您有超過這個倍數的
        目鏡,我的建議是:將它送給有長焦望遠鏡的人,或留著等到在太空中用。

二、望遠鏡的視野

        搜尋彗星與新星的人都希望有一架廣視野的望遠鏡, 它要具有大口徑,以
        收集足夠的光線, 又要有能將大範圍天空集中在一起的短焦距,這兩者的
        合體就是指短焦比望遠鏡。

        入射光在進入短焦比望遠鏡的物鏡後, 以很大的角度折射(或反射),要
        將這些光線完全承接並轉為平行光射出, 這樣的目鏡在設計與製造上相當
        困難。 許多彗星搜尋者使用較貴的 Or 或 Possol 、 Er 目鏡,雖然貴,
        但也相當值得。

        當然, 物鏡的焦比也是有限制的,焦長與口徑比在 F/4 甚至 F/3 以下者
        會產生嚴重像差,但相機鏡頭不都有 F/2 、 F/1.4 或 F/1.2 的光圈嗎?
        別忘了, 相機鏡頭通常由多群多枚鏡片所組成,有效地修正了這些像差,
        而且這些鏡片都不大,所以價格也還不致於高得離譜。

三、望遠鏡的極限星等

        你的望遠鏡能看到幾等星?這取決於許多因素: 望遠鏡口徑、天空品質、
        放大倍率、目鏡種類、望遠鏡型式、觀測者的經驗 ....  等等(有關極限
        星等細節將另闢專文討論)。

        無疑地, 口徑是最重要的因素,望遠鏡的集光力與口徑的平方成正比,口
        徑越大,集光力越強,也能看到越暗的天體。

        大氣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光學介質, 它的穩定度每夜、甚至每一分鐘都不同
        ,即使在極穩定的狀態下,垂直穿透大氣的星光在到達海平面前約有 1/4
        被吸收掉了, 而且越偏離天頂,這種吸收越嚴重,到地平線附近,我們就
        只能看到1等星而已了。

        在大氣穩定的夜晚, 假如霧氣降低天頂一個星等的光度,那麼在地平面附
        近大概就看不到星星了, 因為在仰角30度的方向,星光要穿過比天頂方
        向厚兩倍的大氣, 減光約2.5個星等,仰角14.5度的方向大氣厚四
        倍, 減光5個星等,大氣透明度在此以下便急速降低。因此我要建議您,
        在大氣不穩定的夜晚, 只做天頂附近的觀測就夠了。精確地說,大氣厚度
        正比於SEC ( 與天頂之夾角 ) , 但是有經驗的彗星搜尋者依然必須在
        地平線附近進行他們的工作。

        視相( seeing )是個很難定義的名詞, 它是指大氣的寧靜度,通常可以
        用已精密對焦的恆星來檢驗, 混亂的大氣會使原本應該如針點般的星像變
        成直徑數秒的盤面並扭曲晃動。 要從天空背景中檢出黯淡的星點時,良好
        的視相是相當重要的。 此外,光害的影響也應盡量避免,如城市中的人為
        光源、月光、甚至極光。 頂尖的新星及彗星搜尋者通常選擇離開都市一段
        距離的地方去進行他們的觀測。

        由於人的瞳孔感光效率在中央最高, 邊緣較差,所以倍率越高,相對地對
        瞳孔的接收效率也越高; 舉個實際的例子來說,同樣 20cm 口徑的望遠鏡
        , 300 倍所能看到的最暗星等要比 60 倍來得高。 像 Or 或 Possol  、
        Er 等高級的目鏡通常由四、五片以上分離的透鏡所組成,但是若鏡片沒有
        做良好的抗反射鍍膜處理, 則空氣與鏡片接觸面的反射會使你的目鏡損失
        相當多的光, 結果甚至比不上一個具有優秀鍍膜的普通目鏡,許多廉價的
        Or 目鏡便是如此;  其他諸如,  眼鏡、使用濾鏡或透過玻璃窗進行觀測
        .... ,每一個因素都會大幅降低你的極限星等。

        折射鏡的物鏡通常由兩枚以上鏡片所組成, 同樣會因反射而損失光線的透
        過率, 但這並不代表反射鏡就比較好,因為反射鏡的二次鏡會阻擋部份入
        射光,甚至更糟:它還會散射光線。

        有些人的確可以看見比較暗的星體, 撇開視覺的敏銳程度不同以外,經驗
        與耐心是更重要的因素;據估計, 6 秒鐘的觀測與 60 秒的觀測,其極限
        星等至少差半個星等。 因此我要說:耐心,是一個優秀的觀測者所不可或
        缺的基本能力。


四、雙筒望遠鏡

                在二次大戰期間, 為了因應各種場合的偵測,大口徑雙筒望遠鏡的
        生產量大增,軍用望遠鏡從 6 x 30 (6 倍,口徑 30mm) 一躍而至 25 x 150
        , 甚至更大,這些殘留下來的望遠鏡在市場上頗受天文愛好者的青睞,而且
        有許多人開始自己製作雙筒望遠鏡,最大的達到 61 cm ,是由兩個反射鏡筒
        所組成的怪物, 在經過細心的設計後,兩個鏡筒的焦點合併至相鄰的位置以
        利雙眼觀測。 可別小看雙筒望遠鏡,要經過兩個平行的光學系統將光線導入
        雙眼中可不是件簡單的事。首先,人的雙眼距離僅 5 ∼ 7 cm ,而兩物鏡的
        中心距必定大於這個距離,於是我們必須運用稜鏡、反射鏡?
                既然如此又為何要用雙筒鏡觀測呢?最明顯的理由便是: 舒適。長
        時間閉著一隻眼觀測極不舒適也不方便, 另一個更重要的理由是,以雙眼觀
        測能比單眼看到更暗的星體,理論上可提高極限星等 0.4 等,當然,你可能
        認為,只要將口徑增加 19 % 便可達到相同的效果,但價格可能會增加 50 %
        以上,相較之下,相信任何人都會選擇雙筒鏡的。

                對某些工作來說, 例如搜尋銀河中的新星,一具好的雙筒望遠鏡是
        綽綽有餘的, 太大口徑反而會使你所看見的星遠超過你所能記憶的範圍。著
        名的新星搜尋者 Kenneth Bechmann 的愛機便是他的 10 x 50 雙筒望遠鏡。

                但是大口徑雙筒望遠鏡在彗星的搜尋上卻屢建奇功。 就以 1985 年
        以後來說, 至少有六個例子是大口徑雙筒望遠鏡的功勞: Machholz 以他自
        製的 27 x 127 發現了兩顆彗星 ( 其造價低於一萬台幣!) ; Yanaka  使用
        25 x 150 雙筒在三個晚上發現了兩個彗星; Terasako 的 20 x 120 發現一
        顆;同樣是用 12cm 雙筒的 Ichimura 也發現了一顆。


五、架台

                架台的種類相當多, 天文望遠鏡與大型雙筒鏡需要的是一部穩固的
        架台, 至於赤道儀或經緯儀,則要視實際使用的需要。通常我建議愛好者選
        擇具有追蹤馬達、精確刻度環, 甚至數位式赤經緯顯示器的赤道儀,以便於
        星體的找尋與觀測。 現在已有一些赤道儀連極軸都不需要精確校正也可做追
        蹤, 經緯儀式雙軸追蹤系統近已問市,天體自動導入系統也已是某些赤道儀
        的標準配備, 這些儀器的便利性自然不在話下,但當使用這些功能的同時,
        你也必須負擔它們的各種缺點與高故障率, 更重要的,你已失去了自己動手
        的樂趣與成就感,這種感覺是無可取代的。

                赤道儀也有許多種, 各有各的優缺點:叉式赤道儀易於平衡,但是
        在對南、北地平子午線附近的觀測有死角; 德式赤道儀的精確平衡對其功能
        的發揮十分重要; 轉動平滑的 Dobsonians 也可以做追蹤的工作,但卻很複
        雜。 總而言之,選擇何種赤道儀要看搭配何種望遠鏡與使用者個人的偏好而
        定。

                許多成功的彗星搜尋者, 他們使用的則是最簡單的經緯儀,因為他
        們需要垂直、水平地巡視天空, 所以,你也許不一定需要一部赤道儀。但使
        用經緯儀觀測變星、行星、太陽 .... 等天體時便會遭遇很大的不便, 因為
        每隔幾分鐘你就必須轉動兩個軸, 使目標重新回到視野中,不過這並不是致
        命的缺點,許多新式的架台都解決了這個問題(另文介紹)。


六、濾鏡

                我住在新店與三峽交界的山區, 這裡已算是市郊了,儘管我相信我
        有一雙銳利的眼睛,但在天頂所能看見最暗的星也不過 5 等而已,是光害限
        制了我的極限星等。

                常有人問我: 濾鏡真的有用嗎?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部份來考慮,
        一是光害的來源, 二是星體本身的發光特性。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天空的顏色
        , 常至山上觀測的同好都知道,在沒有光害的地方,當有月光的時候,天空
        其實是深藍色的, 只是這藍色非常非常微弱而看來像是全黑的,這個時候,
        使用 KodakWratten 4 或 8 之類淺黃色的濾鏡能阻隔藍、紫色光而不會對恆
        星或彗星等的亮度影響太多。

                當天空被紫綠色的水銀燈照亮時, 這些濾鏡雖可過濾紫色的部份,
        對綠光卻無可奈何, 你必須選用更深的黃色或橘色濾鏡,但是人眼對紅色與
        橘色光卻相當遲頓, LUMICON 出產了一種名為〞 Deep Sky 〞的濾鏡,它可
        以濾去水銀燈的紫光至鈉燈(特別是低壓鈉燈)的黃光, 但似乎對攝影比較
        有效, 理想的濾鏡應該只濾去這些燈光的光線,很窄的波段,這樣的濾鏡需
        要特製,且價格昂貴,對觀測者來說的確是個壞消息。

                但也有些好消息, 當彗星的彗髮開始散開時,它某些波長的光度會
        突然昇高, 在接近太陽時,由碳蒸汽所發射的灰綠色光成為最強的幅射光(
        一般稱 Swan band ), 這時特殊的碳光濾鏡就相當有效了,  LUMICON  與
        KENKO 等均有生產此類濾鏡, Kodak Wratten 60 也可選擇。

                新星或超新星在爆炸後不久, 特別是 TYPE 2 ,高溫的氫與離子態
        的氮會發出強烈的深紅色光(Hα), 此外,隱藏在星際塵雲後方的恆星,
        都會稍微偏紅, 可惜人的視覺對紅色極不敏銳,但假如你有足夠大的口徑,
        加上深紅色的濾鏡, 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像 Wratten 29 這一類的濾
        鏡, 將使新星或超新星明顯許多,當你透過這些濾鏡看新星、超新星時,其
        他恆星減弱的程度會遠超過它們。

                濾鏡的確可以提高我們觀測的效果, 但不及在攝影上那麼明顯。在
        目鏡的末端都設計有可旋入玻璃濾鏡的螺紋, 你可以因應不同需求裝上不同
        的濾鏡。另一個較經濟的方法是購買所需號數的 Wratten 膠片,剪裁成適當
        的尺寸貼於目鏡末端。
--
 Origin: 東方小城 (bbs.ndhu.edu.tw) ◆ From: 218-173-71-104.HINET-IP.hinet.net
閱讀文章: 第 312/25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