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連線佛教版 板主: fox |
閱讀文章: 第 880/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發信人: notself@kkcity.com.tw ( ), 看板: Buddhism 標 題: 什麼是念? 發信站: KKCITY (Sat Oct 21 10:29:03 2006) 轉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is.nctu!ctu-peer!news.nctu!netnews.csie.nctu!news Origin: bbs.kkcity.com.tw 四念處(satiptthana)是以Sati和patthana兩個字組合成的。 這有幾種說明,其中之一是「以設立念為主」。註釋也有這樣的說明: *念的設立性 *以念為主的設立性 *與念一同建立 *念已建立 *念契入和繫住 在這之中,最後一句被加以解釋。它的意義是:「念的意思是回憶,Patthana 的意思是契入和繫住。念進入和停留因而被稱為四念處。」 Patthana在這裡是被指為「upatthana」(顯現)--契入和繫住。即是:一位有正念 者是因為他擁有覺念和隨時保持唸唸分明。 由於念是個重要的因素,它也被解釋為「patthana」(建設/基礎)。那是說,念是 成為最主要的因素。就因為它的重要性,理所當然的每個人應先明白它。 *Sati(念) 念(Sati)這字已在好幾個地方被解釋過,但在特質這方面解釋得最徹底的,就有 如論藏裡的法緊分別論、小誦部和小義釋。 什麼是念?(一)隨念、(二)記憶、(三)覺察、(四)憶起、(五)憶持、(六)緊系(事 物)、(七)不忘。 根據巴利聖典協會(Pali Text Society) 的譯本:「念在那個時候是隨念,憶起, 想起,憶持,與膚淺和忘卻相反。」 以上的摘要是有關念的特質和用途。以下是更完整的解釋: (一)anussati---隨念,如: *戒隨念--隨念起所持的戒德。 *捨隨念--隨念起所施捨的捨德。 *佛隨念--隨念佛世尊的功德。 *法隨念--隨念佛法的功德。 *僧隨念--隨念聖僧伽的功德。 *宿住隨念--那能使個人隨念起宿世的知識。 (二)patssati--記得,例如:知道,放在心裡直到....或它是用在文字或特別的 詞句如「patissata」。例如:sampajano patissato(瞭解自己,記得)....., rupam disvapatissato(見相,憶起)。 (三)Sati:念。這裡,念是隨念或系念於當刻。 例如:Atapi sampajano satima(他是精進驚覺,唸唸分明的覺知和覺念的。)或 Sosatova assasati satopassasati(當入息時,他注意觀察它。當他出息時,他 也注意觀察它。) 又Satokappeyyasato patikkameyya sato alokeyya satovilokeyya(當他行走、站立、坐下、躺著、前進、轉身、望前、望向別方時 他都觀察著。) (四)saranata:憶起。它的意思是提醒一個人某些事件,如我們所見過的、說過 或聽過的話。 我們因此而能記起所發生過的事件和它的來由。或是,有人可能提醒我們有關 saranata(憶念)這個字在Vinaya Pitaka (律藏)裡是sarana(憶念)。那是提醒僧 伽對所發生過的事情應有的責任。 (五)dharanata:憶持。這裡是指保留、記在心裡的意思。它和dhara用在其他形 式是同意義的,如: *持聞者(sutadharo)--將所聞的教理記在心裡的人。 *法持者(dhammadharo)--將佛法記在心裡的人。 *律持者(vinayadharo)--將戒律記在心裡的人。 *三藏持者(tipitakadharo)--將三藏記在心裡的人。 在Caviki sutta裡,dharana這字的意思也是記在心裡。 (六)apilapanata:緊緊(目標)。這字可以分析為: a--不 pilapana--漂浮 ta--物體 因此,apilapanata的意思為不漂浮,就如水果沉入水中一樣。如果它漂浮,那麼 它是pilapana,不跟隨著目標。無論如何,當唸唸分明時,他是緊系著 (apilapanata),因此不會漂浮而去,它沉下或靠近著目標。 (七)asammusanta:不忘。它和appamada(不放逸)是相同的。它的意思是不疏忽。 以下是Buddhagosha如何的解釋念: 「念有著(不漂浮)為它的特質;不忘為它的功用;以戒備的態度面對著目標;對 身體有深入的知覺和審觀念等等作為近因。所設立的念,如門柱般穩定,並如守 門人保衛著五官。」--Nanamoli譯,或是: 「念的特質是緊靠著(目標),擁有不忘為它的功能;顯出保衛著和面對著目標的 形態或顯著之舉;即肯定正確之法門(聖道)或身念處等等為近因。念有如門柱, 穩繫於目標;它也如守門人,因為它守衛著五官如:眼、耳等等。」 通常念與智慧是同時出現的。所謂:「一個擁有念和分明的覺知的禪者,當唸唸 分明和堅實時,智慧生起而給予支持。」「比丘們啊!雖然是已做過的事或已說 過的話,聖賢的弟子是保持正念,這是最高方智慧。」 念是包括在重要方經典中。例如:-- 念根--在五官 念力--在五力 念覺支--在七覺支 正念--在八正道 其中最重要的是appamada(不放逸)。在法句經的註釋裡為:「不疏忽是時時以念 契入和繫住。」 一些導師給予這樣的解釋:「以警覺和唸唸分明深入四無色界是稱為不放逸。不 疏忽的意思是念隨時都驚覺,不忘審觀一切舉止。」 根據大般涅盤經典所記載,佛陀對比丘們所說的遺言:「你們應該不疏忽的完成 你的工作(修行)」 念亦稱為不疏忽,並教導為法之至上。 Buddhagosha Thera言在每時刻都能保持正念是可喜的,猶如餚饌裡的食鹽,精 通於所有事務的部長,隨時都受用的。沒有正念,就沒有約束或激勵。 因此,佛陀所教導的念是到處都能應用的。為什麼呢?因為擁有念的意識是個庇 護所;念能防賊;沒有了念,心思便不努力和抑制。念是留心的御夫或忠誠的門 犬。因此,所建立的念有如四念處的意義,那是,它等待著和觀照著我們如個監 護者。 馬哈希大法師作 SUJIVA法師翻譯編輯(來源:法藏講堂 恭印本)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KK免/費/撥/接 ◤ │ bbs.kkcity.com.tw │▏電話(1):449◤1999 電話(2):4058-6000 └──《From:122.126.33.149 》──┘▏帳號:kkcity 密碼:kkcity -- |
閱讀文章: 第 880/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