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連線佛教版 板主: fox |
閱讀文章: 第 220/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剛) 看板: Buddhism 標題: 《戒律學綱要》六、求受五戒的方法及其功德 時間: Thu Apr 10 00:39:21 2003 《戒律學綱要》 第二章 求受五戒的方法及其功德 □ 第二節 受持五戒功德 佛教的究竟價值,是講三輪體空的:做事的人,所做事的本身,做事所產生的作用 ,全部空去,不著有無,才是學佛的最終目的。所以一切的善行,自無功德可言。但在 凡夫而言,要做到這一步工夫,那是不可能的,否則他已不是凡夫了。 乘船的人,目的不在乘船,但是乘船,卻能使人達到所期待目的地,船只是工具而 已。同樣的,受五戒的人,目的不在於受戒的本身,但是受戒,卻能使人達到學佛的目 的,戒只是方法而已。從世間法中說,利用工具或運用方法,必能產生正面的功利,或 反面的罪過。受五戒,是行善的方法,故亦必有其應產生的功德。 修持五戒十善,若發出離心,即能因此而可證得初果乃至三果(四果者,必須出家 ),比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一所載,小路比丘以半頌說十善法,善為譬 喻,半頌說猶未了,聽眾之中,即有一萬二千有情,遠離塵垢,得法眼淨,明見真諦, 或得煖法,乃至或有因此出家而證阿羅漢果。(大正二三.七九八上)可知五戒十善, 雖是學佛的起步,也可由此而能邁入聖城,了生脫死。 如果但求人天福報,或其戒力薄弱者,也可因此而不墮三塗,終將導致因緣的成熟 ,發出離心,越出三界。如果不能五戒全部清淨,但能堅持一戒,亦可保住人身;持戒 的多少,以及戒力的強弱(係指對於可悔輕的持犯多寡而言),可以決定捨此一身之後 的人天境界,持五戒的最高者,可生欲界第六天,依次向下,最少仍可做一個平凡人, 如想進入色界天乃至無色界天,須修禪定,到達初禪以上,始能進入色界天。同時,色 無色界,不由五戒而得,但從禪定進取,所以外道不持佛戒,如果禪定工夫夠了,也可 進入初禪以上的天界。從經律中看,修人天福報的功德,多半是生到四天王天及三十三 天(忉利天)。 但從佛法的觀點上說,生天遠不如生在人間為好。天上壽命,從四天王天向上數, 一天比一天長,四天王天以人間五十年為一日,平均壽命為五百歲;到達第六他化自在 天,以人間一千六百年為一日,平均壽命為一萬六千歲。對五欲的享受,也一天比一天 更為殊勝,但是,天人終是要壽終的,天福也有窮盡的,到天上,光是享福,難有求福 的心情也少求福的機會,天福盡了,命終還墮,可能不復為人,而入三塗道中。律中記 載,目連尊者的在家弟子耆婆,也是當時的名醫,歸依三寶之後,免費為僧眾治病,以 此功德死後生於三十三天,有一天目連尊者有一弟子病了,不知如何治療,便以神足去 三十三天問耆婆,此時正逢天人各各駕車,馳往園中遊樂,誰也不睬站在一旁的目連尊 者。耆婆見了,也只微一舉手,表示招呼,逕自駕車疾馳而去,目連尊者即以神力,停 住耆婆的車子,並且責問他:「見了我,為何不下車敬禮?」他的回答是:「享樂要緊 ,不由自主。」並說:「我已算是好的,尚能舉手為禮,其餘的天人,連看都無暇看你 一眼哩!」這是說,生了天,沉浸在欲樂享受中以後,就忘了學佛修行了,也無心禮敬 三寶了。 人間是苦的,但在五道之中,只有人才能夠因了受苦而行善求福,所以上面曾介紹 ,唯有人道受戒得戒。佛教是人間的佛教,學佛持戒,雖可報生天上,但是真正學佛的 人,不要希望生天。這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四十九中,又有一個故事:有一 持戒比丘,夜間坐在一張矮床上,斂身入定,定中被一條毒蛇咬著了前額,雖然中毒而 死,仍未知覺,因其尚未證道,未出三界,當其出定之時,即見有五百彩女,前後圍繞 ,問之始知已生三十三天為天人了。並且要他去禮帝釋天主,但他未染欲樂,反以為天 女惱他,故頗感困惱地說:「我只禮佛陀,不禮天帝,並願天帝能來禮敬於我。」天女 告訴他說:「只有進入妙地園中出家,可以得到天帝的禮敬。」因此,他便毅然放棄天 福的享受,又去過出家的生活了。這是說,有心學佛的人,不要求享天福,也不應求享 天福。(大正二三.八九四中至下) 一切的業力,可由各人的願力來轉變,如果雖因受持五戒的功德,可以得到生天的 果報,但也可以發願,願此功德還生人間,生生世世,見佛聞法,或作護持佛法的長者 居士,或作弘法利生的清淨僧寶。如果沒有把握,或因志願不同,亦可願此持戒功德, 迴向往生西方淨土,增長蓮臺的品位,臨命終時,佛來接引,花開見佛,得不退轉。 五戒的功德,可以因人而異,在家人能由布施求福,受五戒的功德,則又超過一切 財物的布施功德之上,但願在家信士信女,發心受五戒;受了五戒,不要求生天上,最 好是乘願再來人間,否則也應往生西方淨土。 即在現生而言,持了五戒的人,可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與凶險,至少不再有因了 主動的殺、盜、邪婬、妄語、酗酒而來的禍害。又據經中說,每持一戒,即有五位善神 ,隨身保護,若持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隨身保護,能使出入起居,皆得逢凶化吉 。 佛法不唯能夠使人得到永久的安樂,也能予人以現世的安樂,受持五戒,便是求取 這兩種安樂之寶的敲門磚。人間佛教的理想社會——輪王政治,也以十善為其準則,五 戒若能普遍推行,儒家所說的大同世界也即在眼前了。 -- 悠哉賢故友, 抱道樂林泉, 坐到無疑地, 參窮有象天. 胸中消塊壘, 筆底走雲煙, 更笑忘機鳥, 常窺定後禪. ∼訪古月師•娥嵋道人 ☆歡迎光臨: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 大專學佛聯誼板, 天天過得青春有朝氣 Eureka |
閱讀文章: 第 220/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